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文科

作品数:30 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食管
  • 4篇溃疡
  • 3篇心理
  • 3篇心理因素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炎
  • 3篇易激综合征
  • 3篇十二指肠
  • 3篇综合征
  • 3篇黏膜
  • 3篇腺炎
  • 3篇消化道
  • 3篇疗效
  • 3篇精神心理
  • 3篇精神心理因素
  • 3篇化道
  • 3篇病理
  • 2篇大细胞
  • 2篇丹参

机构

  • 25篇北京大学深圳...
  • 5篇中南大学
  • 2篇新乡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江门市中心医...

作者

  • 30篇陈文科
  • 19篇邹兵
  • 6篇王成文
  • 6篇郭海
  • 5篇郑爱萍
  • 4篇关幸求
  • 4篇杜意平
  • 4篇王俊萍
  • 4篇李曦
  • 4篇刘永革
  • 3篇余光银
  • 3篇张智翔
  • 2篇吕国庆
  • 2篇杨莉丽
  • 2篇叶红军
  • 2篇林煌光
  • 2篇邹益友
  • 2篇何敏
  • 2篇钟惠菊
  • 2篇王涛

传媒

  • 6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大医生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活检钳钳除法治疗上消化道小息肉样病变56例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活检钳钳除法治疗上消化道小息肉样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00-2009年电子胃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小息肉样病变(直径≤0.5cm)并行活检钳钳除病例治疗和随访资料,并与同期高频电切除病例资料(病变直径≤2.0cm)对比,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并发症和病变复发情况.结果:入选病例共91例.活检钳钳除组56例,单发息肉样病变48例,多发8例,共计68枚病变.高频电切除组35例,单发息肉样病变23例,多发12例,共计54枚病变.所有研究病例内镜治疗后均无上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为0.0%,无显著性差异.半年以后的随访和胃镜复查中两组均各有1例复发,两组复发率分别为1.5%、1.9%,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活检钳钳除法治疗上消化道小息肉样病变的疗效和并发症与高频电切除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活检钳钳除法可彻底摘除上消化道小息肉样病变,临床疗效肯定,安全实用,是治疗上消化道小息肉样病变的有效手段.
陈文科邹兵王成文郭海郑爱萍
关键词:息肉样病变上消化道活检复发
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白介素-10基因的表达
2009年
目的构建能够在大肠埃希菌和双歧杆菌中穿梭表达目的基因的载体,并用此载体在大肠埃希菌和双歧杆菌中表达人白介素-10基因(hIL-10)的蛋白产物;为hIL-10基因重组双歧杆菌治疗炎症性肠病做前期准备。方法以质粒pDG7为模板扩增pMB1片段,构建表达质粒pET28B1。用PCR法扩增hIL-10基因,将此目的基因以及pET28B1经酶切后用连接酶连接,形成重组质粒pET28B1-hIL10。pET28B1-IL10转染大肠埃希菌BL21和长双歧杆菌。最后用Western blot检测hIL-10基因在大肠埃希菌和长双歧杆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ET28B1-hIL10阳性克隆扩增后提取质粒并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插入片段为hIL-10,序列正确且无突变。hIL-10基因在大肠埃希菌、长双歧杆菌中的诱导表达产物通过Western blot检测验证为IL-10蛋白,显示该hIL-10表达载体在大肠埃希菌阳性克隆中经诱导可高量表达,在长双歧杆菌体中有少量表达。结论成功构建质粒pET28B1,该质粒能够在大肠埃希菌和双歧杆菌中穿梭表达目的基因hIL-10。
张智翔施炳龙陈文科王俊萍陆文玲邹兵
关键词:克隆双歧杆菌
胃癌COX-2与P300/CBP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核蛋白P300/CBP的表达变化,探讨二者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胃粘膜和胃癌组织中COX-2与P300/CBP的表达。结果C...
邹兵王子慧杜意平余光银陈文科
关键词:环氧化酶-2P300/CBP胃癌
文献传递
光学显微镜下非糜烂性反流病食管远端上皮细胞间隙的变化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通过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对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食管鳞状上皮细胞间隙增宽(DIS)进行研究,探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间隙的变化情况及意义。方法 NERD患者(25例,NERD组)和正常对照者(20例,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行胃镜检查,并在食管远端齿状线上方2 cm处取一块黏膜组织,常规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上皮细胞间隙情况并采集图像进行测量。结果 NERD组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的平均细胞间隙、最小细胞间隙、最大细胞间隙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光镜测量可作为研究NERD食管鳞状上皮细胞间隙增宽的一种简单、实用方法 ,对探讨细胞间隙增宽在NERD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陈文科邹兵郑爱萍郭海
关键词:非糜烂性反流病细胞间隙光学显微镜
改善胰岛素抵抗药物治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方法44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NAFLD组(36只)。以高脂饲料饲养建立NAFLD大鼠模型,8周末,处死NAFLD组大鼠4只,证实造模成功后,将NAFLD组进一步分为4组:NAFLD对照组(8只)、罗格列酮治疗组(8只)、二甲双胍治疗组(8只)和饮食治疗组(8只),除NAFLD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进食普通饲料。12周末,处死所有动物,检测血脂、肝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脂质、肝组织TNFα、脂肪酸合成酶(FAS)的mRNA表达等指标及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组血甘油三酯(0.61mmol/L±0.17mmol/L,0.63mmol/L±0.16mmol/Lvs0.85mmol/L±0.15mmol/L),总胆固醇(2.49mmol/L±0.68mmol/L,2.49mmol/L±0.58mmol/Lvs4.55mmol/L±1.58mmol/L),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8.3U/L±10.6U/L,43.3U/L±27.5U/Lvs110.6U/L±44.2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41.7U/L±14.3U/L,174.5U/L±57.9U/Lvs251.8U/L±91.0U/L),肝组织甘油三酯含量(18.9mg/g±2.7mg/g,20.4mg/g±3.6mg/gvs54.8mg/g±7.6mg/g)均显著低于NAFLD对照组(均P<0.05),其肝脂肪变性(分级:0.8±0.3,1.0±0.2vs2.8±0.5)及炎症程度(积分:0.8±0.2,1.0±0.3vs1.8±0.4)亦显著减轻(均P<0.01)。饮食治疗也能使血脂异常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有一定改善,但对肝功能异常和肝脏炎症改善不明显,且疗效不如两药物治疗组。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组的血清TNFα(125pg/ml±21pg/ml,155pg/ml±33pg/ml vs324pg/ml±34pg/ml)及肝组织TNFαmRNA(0.24±0.14,0.30±0.12vs0.85±0.12),FAS mRNA表达水平(0.22±0.14,0.29±0.16vs0.68±0.23)亦显著低于NAFLD对照组(均P<0.05)。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可有效治疗大鼠NAFLD。
张冬梅张桂英王涛钟惠菊陈文科
关键词:脂肪肝胰岛素抗药性罗格列酮二甲双胍
十二指肠恶性肿瘤22例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22例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等。方法分析了2003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22例病人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肿瘤的分布位置等。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以腹痛(10/22,45.4%),皮肤、巩膜黄染(9/22,40.9%)最为常见。确诊时伴有明确转移的患者占(8/22,36.4%)。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多分布于十二指肠降部(17/22,77.3%),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病理类型中腺癌比例最高(17/22,77.3%),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结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样,诊断明确时,许多患者已有远处转移,加强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研究,寻找新的途径来促进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十分必要。
李曦邹兵施炳龙陈文科
关键词: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病理特点
半量^(13)C-UBT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评价半量13C-UBT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2780例消化内科因消化道症状就诊的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部分行全量13C-尿素呼气试验或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部分行半量13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三种试验的阳性率。结果全量13C-UBT阳性率较同期14C-UBT低(P<0.05),半量13C-UBT与同期14C-UB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量13C-UBT阳性率比全量13C-UBT高(P<0.05)。结论半量13C-UBT可作为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首选检测方法并减少患者在检查中辐射的暴露。
何敏邹兵陈文科杜意平钟李杰张燕燕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肠易激综合征精神心理因素与肠粘膜肥大细胞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肠粘膜肥大细胞(MC)变化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 IBS 患者和对照者进行精神心理因素评分。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陈文科
文献传递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疗效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英夫利昔单抗用于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和实验检查等指标,筛选出可预测英夫利昔单抗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克罗恩病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过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搜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找出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75例患者经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后有40例患者是有效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CDAI评分、ALB、CRP、ESR、PLT、FC是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疗效的影响因素(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CDAI评分、CRP、ESR、FC是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经ROC曲线分析后可知,在评估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病有效性上,CRP、ESR、FC三项指标联合时的敏感度为92.50%(37/40),特异度为88.57%(31/35),准确度为90.67%(68/75),均高于CRP、ESR、FC各单项指标评估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论影响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疗效的因素很多,临床上需要根据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提高克罗恩病的有效率。
关幸求吴慧华江丹玲陈文科邹兵
关键词:英夫利昔单抗克罗恩病单因素分析
胃癌组织中COX-2与P300/CBP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核蛋白P300/CBP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两者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OX-2和P300/CBP的表达变化。结果(1)COX-2在胃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为37.8%,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0.0),P<0.05;在低分化型胃癌阳性率为56.1%,明显高于高中分化型胃癌组织(8.0%),P<0.05。(2)P300/CBP在胃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为10.6%,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72.2%),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低分化型胃癌阳性率为4.9%,低于高中分化型胃癌组织(20.0%),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COX-2表达阳性率在胃癌淋巴结转移组和远处转移组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300/CBP表达阳性率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组和远处转移组均低于非转移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4)胃癌组织中COX-2和P300/CBP表达呈现负相关倾向。结论COX-2和P300/CBP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异常,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辅助临床判断胃癌分化程度和转移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
邹兵王子慧余光银于鼎王成文陈文科
关键词:环氧化酶-2P300/CBP胃癌转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