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文强

作品数:96 被引量:820H指数:16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8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53篇动脉
  • 39篇斑块
  • 29篇动脉粥样硬化
  • 28篇超声
  • 26篇冠状
  • 26篇冠状动脉
  • 23篇血管
  • 16篇心肌
  • 13篇易损斑块
  • 12篇心动图
  • 12篇血管内超声
  • 11篇综合征
  • 10篇细胞
  • 10篇超声心动图
  • 9篇心脏
  • 9篇急性冠状动脉
  • 9篇冠脉
  • 8篇炎症
  • 8篇硬化斑块
  • 6篇动脉硬化

机构

  • 92篇山东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北京大学国际...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烟台毓璜顶医...
  • 2篇河北联合大学
  • 2篇淄博矿业集团...
  • 2篇泰达国际心血...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济南市第五人...
  • 1篇淄博市中心医...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烟台市烟台山...
  • 1篇胜利石油管理...

作者

  • 93篇陈文强
  • 66篇张运
  • 38篇张梅
  • 28篇季晓平
  • 19篇李继福
  • 16篇丁士芳
  • 15篇陈玉国
  • 13篇姚桂华
  • 12篇张鹏飞
  • 11篇朱永锋
  • 10篇李大庆
  • 9篇仲琳
  • 8篇张薇
  • 8篇李贵双
  • 8篇葛志明
  • 7篇胡晓波
  • 6篇张伟
  • 6篇王燕
  • 5篇殷乐
  • 5篇蔡恒

传媒

  • 15篇中华超声影像...
  • 9篇中华心血管病...
  • 5篇中国动脉硬化...
  • 5篇山东大学学报...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中华医学会超...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家庭健康(医...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THE 23...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保健与生活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4
  • 5篇2013
  • 9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13篇2005
  • 17篇2004
  • 7篇2003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强化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选择性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PCI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将81例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负荷治疗组41例和标准治疗组40例,负荷治疗组PCI术前12 h顿服阿托伐他汀80 mg,PCI术前2 h追加阿托伐他汀40 mg。2组术前、术后8和24 h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浆肌钙蛋白(cTn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随访30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与PCI术前比较,2组PCI术后CK-MB、cTnI和hs CRP均明显升高(P<0.01),但负荷治疗组CK-MB、cTnI和hs-CRP升高水平显著低于标准治疗组(P<0.01)。负荷治疗组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发生率较标准治疗组显著降低(7.3%vs 32.5%,P=0.003;24.4%vs 47.5%,P=0.030)。负荷治疗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标准治疗组低(2.4% vs 22.5%,P=0.01 61),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2.4%vs20.0%,P=0.0307)。结论 NSTEACS患者PCI术前应用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能减少PCI术对患者造成的心肌损伤及炎性反应,还可降低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而且安全有效。
于兴隆边培敏葛志明耿静吴婷婷申玉文陈文强季晓平张运
关键词:抗胆固醇血症药吡咯类庚酸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手术期间
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斑块超声显像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7
2004年
目的 研究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清中炎性因子和斑块的血管内超声 (IVUS)特点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13例稳定型心绞痛 (SA)和 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 ,可溶性黏附分子sVCAM 1、sICAM 1的水平 ,同时对患者的 4 1支冠状动脉进行IVUS检查 ,对比研究血清学指标与斑块的IVUS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hsCRP、sVCAM 1和sICAM 1水平 (4 7mg/L± 2 6mg/L、789μg/L±6 5 μg/L和 36 5 μg/L± 6 3μg/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2 4mg/L± 1 8mg/L、5 4 4 μg/L±70 μg/L和 2 6 4 μg/L± 5 3μg/L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均P <0 0 1)。IVUS发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斑块主要为脂质性斑块 6 9 2 % (18/2 6 ) ,而稳定型心绞痛主要为纤维性及混合性斑块 ,脂质斑块仅占 13 3% (2 /15 )。与稳定型心绞痛的斑块相比较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斑块具有较大的偏心性和血管外弹力膜面积 (EEMA ,P <0 0 5 ) ,斑块面积 (PA)及管腔面积狭窄率 (LAS)明显大于前者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1) ,病变处血管呈现明显的正性重构。sICAM 1与血管重构指数 (RI)呈显著的正相关 (r =0 4 75 ,P <0 0 5 ) ,CRP与EEMA呈显著的正相关 (r=0
陈文强张运张梅季晓平丁士芳陈玉国李贵双李大庆苏海军
关键词:心绞痛血清炎性因子超声显像介入性IVUS
坎地沙坦酯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功能变化及坎地沙坦酯对其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18例,高血压组口服坎地沙坦酯8周,应用二维超声测定颈动脉内径、内膜—中层厚度(IMT),计算颈动脉扩张性(CD)、Peterson’s弹性系数(Ep)、β僵硬指数,比较用药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IMT、Ep和β僵硬指数增高,CD降低。治疗8周后,高血压组颈动脉内径、IMT、Ep和β僵硬指数降低,CD增加。结论坎地沙坦酯有效降压的同时,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早期的颈动脉结构及功能的异常。
朱永锋李静李诺陈文强李继福
关键词:坎地沙坦酯高血压颈动脉结构
实时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心肌灌注的研究
目的探讨实时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RT-MCE)评价心肌灌注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杂种犬7只,建立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分级狭窄动物模型,以超声血流计监测LAD血流量。采用低机械指数的RT-MCE技术(GE Vivid 7)...
姚桂华张运张梅赵静仲琳张鹏飞丁士芳季晓平陈文强
文献传递
高迁移率族蛋白1和髓过氧化物酶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斑块易损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髓过氧化物酶(MPO)在预测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和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中的作用。方法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分别进行冠脉造影(CAG)和选择性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以判断冠脉管腔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及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情况。30例CAG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检测4组患者血清HMGB和MPO的水平,透视免疫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Gensini评分分析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判断HMGB、MPO及hsC—RP与IVUS结果和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AMI和uAP组的HMGB、MPO及hs-CRP血清水平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均P〈0.01),AMI组高于UAP组(P〈0.05)。IVUS结果显示AMI和UAP组主要为脂质性斑块,分别为51.3Yoo(20/39)和46.7Voo(43/92),而SAP组主要为纤维性斑块,脂质斑块仅占17.2%(15/87)。与SAP组比较,AMI和UAP组斑块负荷和血管重构指数增大(均P〈0.01)。AMI组HMGB、MPO水平分别与Gensini评分及IVUs测得的重构指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0.48,均P〈0.05),UAP组HMGB、MPO分别与Geasini评分及IVUs测得的斑块负荷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0.56,均P〈0.05)。结论HMGB和MPO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ACS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HMGB和MPO与斑块的不稳定及破裂关系密切。
黄景欢刘洋马冬冬刘同涛陈文强杨发林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巨噬细胞自噬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中的作用被引量:66
2013年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巨噬细胞自体吞噬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中的作用。方法:利用Akt抑制剂康士得(20μmol/L)、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10 nmol/L)及mTOR-siRNA(30 nmol/L)体外处理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株48 h后,透射电镜观察巨噬细胞自噬体的变化,细胞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LC3-Ⅱ表达,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kt、mTOR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的表达,ELISA检测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水平。体内实验中,24只雄性新西兰兔给予球囊损伤+1%胆固醇喂养8周,然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士得(1.0 mg·kg-1·d-1)组和雷帕霉素(0.5 mg·kg-1·d-1)组,每组8只,干预4周。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斑块的影像学特征,透射电镜观察斑块中巨噬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免疫荧光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LC3-Ⅱ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巨噬细胞Akt和mTOR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康士得、雷帕霉素及mTOR-siRNA干预巨噬细胞后,透射电镜下观察到自噬体明显增多,微管相关蛋白LC3-Ⅱ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而Akt及mTO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少,巨噬细胞分泌的IL-10明显降低,而IFN-γ的分泌显著增加。体内实验:IVUS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康士得组及雷帕霉素组的外弹性膜面积(EEMA)、斑块面积(PA)及斑块负荷(PB)明显减少,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巨噬细胞中自噬体增加,组织免疫荧光法示LC3-Ⅱ明显增加,HE染色显示斑块纤维帽的厚度明显增加,内、中膜厚度显著减低,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巨噬细胞RAM-11及p-mTOR染色显著减少。结论:选择性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能诱导巨噬细胞自噬,减少斑块巨噬细胞的浸润,抑制炎症反应进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
王和峰翟纯刚庞文会王晨杨敏赵凯李大庆张运李继福陈文强
关键词:巨噬细胞自噬易损斑块
斑块稳定性与炎症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8
2006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和炎症反应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作用。方法对28例ACS和13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罪犯”冠脉进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同时测定外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可溶性CD40L(sCD40L)含量。结果ACS患者冠脉病变处以软斑块为主71.4%(20/28),SA患者冠脉病变处以硬斑块为主76.9%(1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与SA组比较,ACS组病变处斑块面积大(P=0.004)、斑块负荷重(P=0.048)、以正性重构为主(P=0.013)。ACS组血清hs-CRP、MMP-9、sCD40L含量均高于SA组,TIMP-1含量在ACS组和SA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4),ACS组hs-CRP与MMP-9(r=0.671,P=0.000)、sCD40L(r=0.494,P=0.008)呈正相关。结论冠脉“罪犯”病变处结构性易损斑块是ACS发作基础,CD40L和MMP-9参与的炎症反应导致斑块功能性不稳定和不同临床表现。
丁士芳张运张梅陈文强陈玉国李继福纪求尚李贵双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斑块炎症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狭窄率与斑块特征联合分析对提高CT诊断心肌缺血效能的价值被引量:44
2021年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A(CCTA)诊断的狭窄程度与斑块特征联合应用对冠状动脉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2018年11月至2020年3月,在全国5家临床试验中心纳入疑诊或已知冠心病并拟行冠状动脉造影(ICA)的患者,所有患者于1周内依次行CCTA、ICA及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测量并收集所有病变血管的斑块特征,包括斑块负荷、钙化成分体积比、非钙化成分体积比、病变长度、斑块高危征象。以ICA引导下经压力导丝测量的心肌FFR为金标准,将所有病变血管分为FFR≤0.8(缺血)和FFR>0.8(非缺血)2组,比较上述斑块特征在2组中的分布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CCTA狭窄率、斑块特征与缺血病变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CCTA狭窄率、斑块特征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采用Delong检验对各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患者共317例,冠状动脉病变血管366支(缺血组血管169支,非缺血组197支)。与非缺血组相比,缺血组病变血管的斑块负荷更大[缺血组34.3%(30.3%,38.8%)、非缺血组32.4%(28.5%,37.9%);Z=-2.622,P=0.009],CT高危斑块比例更高[缺血组26.9%(45/169)、非缺血组11.7%(23/197);χ^(2)=15.311,P<0.001],病变长度更长[缺血组22.1(14.4,35.0)mm、非缺血组17.6(11.0,26.0)mm;Z=-4.388,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显示,CCTA狭窄率、病变长度、CT高危斑块是病变导致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794、2.461、1.027;P<0.001、P=0.002、P=0.002)。单独应用CCTA≥50%狭窄诊断缺血病变的AUC是0.625,联合CT斑块特征AUC为0.714(P<0.001)。结论CCTA狭窄率、病变长度及CT高危斑块特征是病变导致心肌缺血的预测因素,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CCTA对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
赵娜高扬徐波蒋涛徐立胡红杰李琳陈文强李笃民张峰范丽娟吕滨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缺血粥样硬化斑块
用心呵护支架 还你健康人生
2016年
支架术后,患者往往觉得病已经治好了,服一年的药,等支架在血管里长好以后,就算是万事大吉了,忘了自己仍然是一名冠心病患者。
陈文强
关键词:支架术后冠心病患者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声学特征与局部炎症反应的关系
张梅陈文强张运胡晓波王琳陈良张伟徐铭俊孙春丽李继福陈玉国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