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锋
- 作品数:39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诗史与命名:刘克庄“诗祖”论及其他被引量:2
- 2020年
- 刘克庄是晚宋诗坛杰出的诗人和富有创见的诗论家。他运用诗作、诗话、诗选及序跋题记等形式,提出"诗祖""派家""家数"等一系列典范命名和诗学范畴,为宋诗的演进、宋代诗人的经典化作了重要的理论总结,形成自成体系的宋诗史观。与张戒《岁寒堂诗话》、严羽《沧浪诗话》扬唐抑宋的诗学倾向相比,刘克庄排除了狭隘的门户之见和"影响的焦虑",提出宋代文学全面超越唐人的论断,对两宋诗坛主要诗人、不同风格和派别给予全面而客观的品鉴、阐释、评价,表现了强烈的文化优越感、自觉的"本朝"文学史观,凸显了当代视野。
- 陈元锋
- 关键词:诗史观
- 宋太宗朝翰林学士述论
- 陈元锋
- 《诗谱》本名、作者及其与《骚坛秘语》关系考辨——兼论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所收《诗谱》之弊
- 2011年
- 历史上以《诗谱》之名传世的著作有两部,一是汉代郑玄的《诗经》研究著作;另一部则是元代文人留下的一部诗歌理论著作,其作者一般认为是陈绎曾,依据之一是清末丁福保编辑《历代诗话续编》。吴文治先生主编的《辽金元诗话全编》也以《历代诗话续编》为底本,将《诗谱》收录其中,作者标作陈绎曾。
- 赵树功陈元锋
- 关键词:丁福保诗话历代考辨理论著作
- 思想转型与制度绝唱——宋理宗与翰苑经文学的演进及遗响
- 2024年
- 翰苑经链是宋代君臣互动的重要政治文化空间。学士院与经各有独立的职官体系和明确的职能分工,在实际运作中又有密切的重合交集,南渡以来,由于百司阙官,两制词臣兼任经官成为常态,出现了一批兼有翰苑与经筵复合身份的双重学士。宋理宗享位四十一年,利用玉堂讲链与词臣讲官讲习经史义旨,讨论翰墨文章,更多具有理学背景的翰苑经官进入玉堂经炜,推进了理学官方地位的最终确立。在经链劝讲的规范和道学对“人主之学”的强势介入下,理宗君臣的诗歌唱和基本沿着义理名教的方向展开。淳祐六年,理宗以自作诗赐讲官辅臣,开创了“经故事”,标示着理学轨范的进一步加强,形成更为封闭的文学空间。景定五年,理宗赠翰苑当直词臣牟子才、马廷鸾的御制诗是其“绝笔”之作,随着王朝鼎革,事实上成为宋代翰苑经文学的绝唱,象征着“本朝三百余年”文化之落幕,“绝笔诗”则成为凝聚文化记忆、寄托词臣心事的历史标本。
- 陈元锋
- 关键词:理学绝笔诗
- 北宋《学士年表》疏误补证
- 唐宋翰林学士之名氏及其除授迁改之始末,详载于壁记、题名及年表中,今存此类材料以宋洪遵《翰苑群书》所辑最多,包括唐代三种:(1)韦执谊《翰林院故事》,(2)元稹《承旨学士院记》,(3)丁居晦《重修承旨学士壁记》(按:应为《...
- 陈元锋
- 关键词:北宋
- 宋真宗朝翰林学士与诗风嬗变——以杨亿为中心被引量:8
- 2012年
- 宋真宗崇儒好文,眷遇词臣,其在位期间,共任用翰林学士22人。学士人员在地域分布上重北轻南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他们在政治活动中主要分化为两个团体,并涌现出了杨亿这样文学与气节领袖文坛、垂范后世的杰出词臣,翰林学士的政治风概为文坛带来士风与文格的重要变化。在颂美功德与缘饰礼乐的时代气氛中,以馆阁翰苑为中心,博学多闻的诗坛群彦聚集酬唱,完成了由白体向昆体的嬗变,呈现了"盛世"之音的气象与格调。杨亿以清忠鲠亮之气发于翰墨吟咏,首变"文格"与"诗格",一洗唐末五代芜鄙卑弱之气。
- 陈元锋
- 关键词:宋代诗风翰林学士嬗变
- 陆游“本色”论
- 2017年
- 陆游习惯于对自身何为、平生行为乃至身后毁誉等问题反躬自省。从其大量抒情诗中,可以勾勒出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特立独行的诗人形象,提炼出'诗人''男儿''士子''书生'四种本色。陆游所追求的功名事业超越了一己的得失恩怨与党派纷争,而完全以家国情怀为依归,并始终保持宋代士大夫所具有的独立的文化性格。'诗人'的雅致、'男儿'的激情、'士子'的风节、'书生'的睿思,完美融合于一身,赋予陆游其人其诗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美学风范,呈现为高远壮阔的'放翁眼界'与'大鹏境界'。
- 陈元锋
- 关键词:士风
- 论北宋诗歌的“馆阁气象”
- 2005年
- “馆阁气象”是在崇儒右文的盛宋文化气氛中,馆职词臣诗人群体的创作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诗歌品格,它以盛世格调和人文气象为基本内涵,又呈现为富艳博丽、雍容典雅、升平格力、风流气味等不同风格型态。北宋诗歌的发展深深浸润着馆阁翰苑的文化意蕴。
- 陈元锋
- 关键词:北宋词臣
- 北宋文坛对'元和、长庆风格'之接受及其意义
- uot;贞元、元和之风"亦可表述为"贞元、长庆之风"、"元和、长庆之风"或径称为"元和之风".将某一特定时段的文学风尚概括为某种具有特定内涵的美学范畴...
- 陈元锋
- 关键词:北宋文学
- 洙泗弦歌之风在唐诗中的变奏被引量:1
- 2007年
- 弦歌诗颂是儒家礼乐文化的象征。儒风的兴衰崇黜与时推移。唐代儒学的命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并在唐诗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记,即盛世的崇儒,转型时期的复古和衰世的追怀。
- 陈元锋
- 关键词:唐诗儒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