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书媛

作品数:28 被引量:155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友谊医院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免疫
  • 11篇细胞
  • 10篇病理
  • 8篇肿瘤
  • 8篇免疫组化
  • 7篇腺癌
  • 5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组织化学
  • 5篇临床病理
  • 5篇免疫组织
  • 5篇免疫组织化学
  • 4篇乳头
  • 4篇乳头状
  • 4篇上皮
  • 4篇染色
  • 3篇蛋白
  • 3篇神经内分泌
  • 3篇内分泌
  • 3篇分泌

机构

  • 27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热带医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西昌市皮肤病...

作者

  • 28篇陈书媛
  • 8篇周小鸽
  • 6篇张长淮
  • 5篇陆鸣
  • 5篇黄受方
  • 5篇张彦宁
  • 4篇张淑红
  • 4篇时淑舫
  • 3篇翁小满
  • 3篇李桓英
  • 2篇卢小梅
  • 2篇王翠芝
  • 2篇金妍
  • 2篇余小蒙
  • 2篇卢晓梅
  • 2篇石晓燕
  • 2篇陈光勇
  • 2篇韦萍
  • 2篇谢建兰
  • 2篇张长淮

传媒

  • 7篇诊断病理学杂...
  • 6篇临床和实验医...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全国乳腺疾病...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细胞雌孕激素受体胞浆着色原因的分析被引量:3
1999年
陈书媛陆鸣张长淮
关键词: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免疫组化
浸润性乳腺癌中c-myc,Bcl-2蛋白表达及DNA倍性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中c myc ,Bcl 2蛋白表达及DNA倍性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测定 14 6例原发浸润性乳腺癌标本的c myc,Bcl 2蛋白表达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72例标本的DNA倍性。结果c myc蛋白在胞核或胞浆中均有表达 ,核染色阳性者 14例 (9 6 % ) ,与DNA倍性及乳腺癌患者预后明显相关 ;细胞浆着色者 134例 (91 8% ) ,免疫组化表达中、强阳性病例与乳腺癌ER状况呈正相关性。Bcl 2蛋白总表达率为 78 8% ,与雌激素受体呈正相关 ,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异倍体标本占 5 1 4 % ,与c myc蛋白核表达及预后有明显相关性。结论c myc蛋白核表达及DNA倍性可作为判定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张栋高东宸张长淮王宇卢小梅陈书媛卢炎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C-MYC蛋白DNA倍性预后
PGL-1抗原和S-100蛋白检测在早期麻风病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 为提高病理检查对早期麻风病的确诊率 ,从病原学、组织学及免疫学三方面了解麻风病早期皮损特征。方法 : 对 45例临床诊断和疑似的麻风皮损 ,采用常规病理和免疫组化法进行了抗麻风菌特异性PGL 1单克隆抗体、S 10 0蛋白染色。结果 :  (1)连续切片的抗酸染色和PGL抗原检测可提高对早期皮损内抗酸菌 (AFB)及PGL抗原的发现率。AFB及PGL抗原多分布在真皮浅层、神经内/或神经束膜及周围血管浸润的组织细胞中 ;(2 ) 10例PGL抗原阳性的单个皮损麻风 ,7例AFB阳性。其中 5例神经内有AFB ,6例神经内有PGL抗原 ,4例神经内AFB及PGL抗原均阳性 ;(3)经S 10 0蛋白染色显示 ,未定类皮损组织学的非特异性炎性浸润 ,多是以淋巴细胞为主、有选择性的皮神经分支的炎性浸润 ,6 0 %具有特异性神经病变 ;(4)除皮损数不清的 3例外 ,单个皮损的确诊率为 41.6 % (10 / 2 4)。随着皮损数的增加 ,病理确诊率也增高 ;两块皮损和 3块以上的确诊率分别为 6 6 .6 % (6 / 9)和 88.8%(8/ 9)。结论 : PGL 1、S 10 0蛋白免疫染色 ,可提高早期麻风病的确诊率。
翁小满陈书媛龙恒杨荣德胡廷云卢仕学冉顺鹏张长淮李桓英
关键词:免疫组化技术S-100蛋白
膀胱神经内分泌癌6例临床与病理学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膀胱神经内分泌癌(BNEC)的病理学特征及临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6例BNEC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肿瘤组织来源、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对其进行3个月至9年随访。结果:6例膀胱肿瘤切除标本,病理诊断4例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例不典型类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均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D56、Syn和CgA。行膀胱肿物部分切除及术后化疗后,4例术后随访复发。结论:膀胱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类比较少见的高度恶性的肿瘤,有其独特的病理特征,临床以血尿为主要症状,早期即可发生转移,确诊依靠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手术切除及联合化疗是较有效的治疗手段。
时淑舫陈书媛周小鸽黄受方
关键词:膀胱神经内分泌病理诊断
脾B细胞边缘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分析和总结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SMZL)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8例原发性SMZL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组织切片的形态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染色分析,并对部分病例行基因重排克隆性检测,获得4例随访资料。结果8例SMZL的中位年龄为61.5岁(36~75岁),男女比例为1.7:1。患者均因脾大就诊,5例伴血象异常,白细胞和血小板均低于正常,其中2例全血细胞下降。脾切除后3例血象全部或部分恢复正常。3例福达华联合化疗后,2例完全缓解,1例死亡。随访4例的平均生存期21.5个月(6~60个月)。在病理形态上,8例脾脏均呈白髓结节状增生,其中6例由经典的两种细胞组成,其分布表现为结节中央密集而深染的小淋巴细胞,周围为不典型单核细胞样细胞。2例增生结节全部由形态一致的不典型单核细胞样细胞组成。红髓区片状浸润8例。肿瘤细胞CD20+(8例);bcl-2+(6/6),IgD+(2/4),CD5+(1/4),CD43-(5/6),cyclinD1-和bcl-6/CD10-(6/6)。核增殖指数〈15%。结论SMZL为惰性淋巴瘤,以脾大伴血象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脾切除治疗有效,FCD化疗可完全缓解,预后较好。病理形态以白髓结节状增生为主,呈不典型单核细胞样细胞形态,大部分标本结节中央见较小密集的淋巴细胞,同时存在红髓区片状浸润。诊断需除外其他小B细胞淋巴瘤和脾白髓增生。
张彦宁郑媛媛周小鸽张淑红金妍谢建兰陈书媛石岩吴丽华
关键词:脾肿瘤淋巴瘤B细胞免疫表型分型
成年人系统性EB病毒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研究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探讨成年人系统性EB病毒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ASEBV+T/NK—LPD)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EBV感染特征,以提高对其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经过HE染色观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及基因重排技术,结合临床资料,对20例ASEBV+T/NK—LPD患者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进行随访。结果(1)男15例,女5例,中位年龄34岁;起病至确诊时间平均8.7个月;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18/20)、肝脾大(18/20)、淋巴结肿大(17/20);17例随访中11例死亡,平均生存时间2.9个月。(2)组织病理学特点:淋巴结T区明显增宽至弥漫成片,淋巴滤泡不同程度地减少或消失。病变中细胞种类多样至相对单一,以中小淋巴细胞增多为主,大细胞散在其中。淋巴细胞多数异型性不明显,少数轻或中度异型。6例被膜增厚,9例可见局灶或片状坏死及核碎;3例可见噬血细胞现象;另外,肝、脾、肠黏膜、扁桃体和骨髓主要表现为轻至中度异型淋巴细胞浸润。(3)免疫表型特点:20例都表现出T细胞明显多于B细胞,很多细胞表达颗粒酶B或T细胞胞质内抗原(TIA)-1,仅1例CD56阳性。14例CD4/CD8检测病例中8例以CD8阳性细胞为主,5例以CD4阳性细胞为主,i例CD8和CD4阳性数量相当。(4)全部病例EBER均阳性。阳性细胞最多的区域数量在30~300个/HPF,绝大多数病例中EBER阳性细胞包括大、中、小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扩大的T区。(5)TCR基因重排显示该病细胞群体中既有多克隆(4/7)也有单克隆(3/7)。结论ASEBV+T/NK—LPD呈亚急性或慢性经过,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热伴淋巴结及肝脾大;淋巴结以T区扩大和轻中度异型淋巴细胞浸润为主;EBV感染的细胞毒性T细胞构成病变主体。它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患者往往死于器官衰竭和出血。
郑晓丹周小鸽金妍谢建兰魏雪静陈书媛梅雪宫丽平吕蓓蓓
关键词:疱疹病毒4型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成年人免疫表型分型
原发性肝细胞癌癌周肝组织中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了解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病因学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以39例肝硬化伴发HCC为测试组,48例肝硬化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切片中乙型(HBsAg/HBcAg)和丙型(HCVAg)肝炎病毒抗原的阳性率.结果:HBsAg/HBcAg阳性率在HCC组(23/39,58.97%)和肝硬化组(24/48,50%)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HBV和HCV抗原同时阳性者在HCC组(14/39,35.89%)高于肝硬化组(9/48,18.7%),但其差别亦达不到统计学显著性.然而,HCC组HCVAg阳性率(19/39,48.72%)显著高于肝硬化组(9/48,18.75%)P<0.001;HCVAg阳性时发生HCC的机会比为4.11(95%可情区间为1.58至10.74).结论:尽管HBV感染仍是HCC的主要病因,HCV感染对于HCC的发生亦起重要作用.
石晓燕陈书媛张长淮
关键词:丙型肝炎
早期麻风病的实验诊断研究
翁小满李桓英张长淮陈书媛冉顺鹏杨荣德
该项研究以检测麻风菌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为对照,评价斑点-ELISA/ 增强化学发光(DOT-ELISA/ECL)、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皮损组织麻风菌酚糖脂抗原(PGL-1)及在早期诊断的运用。用于Dot-ELIS...
关键词:
关键词:麻风病聚合酶链反应
肺嗜酸细胞类癌2例病理学观察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探讨肺嗜酸细胞类癌的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 2例肺嗜酸细胞类癌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2例肺嗜酸细胞类癌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瘤细胞胞质内有多量嗜酸性细颗粒。免疫组化 :角蛋白、NSE、CgA、Syn呈阳性表达 ,S 1 0 0呈阴性表达。电镜 :瘤细胞胞质内见多量神经内分泌颗粒和增多的线粒体。结论 肺嗜酸细胞类癌具独特的病理学特点 ,免疫组化和电镜结果有助于鉴别诊断。
陆鸣陈书媛宋红梅张长淮
关键词:肺肿瘤病理学免疫组化肺癌
TTF-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总结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一组肺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分析其表达是否与肿瘤来源及分化有关,以及在肺腺癌的表达是否具有特异性。方法应用HE和免疫组化方法对133例肺腺癌的组织芯片行TTF-1、CDX2、ER、PR、PSA、CD10、Tg染色并观察,同时对照10例癌旁肺组织、14例肺转移性腺癌和5例其他部位肺转移性腺癌的石蜡包埋切片的染色结果。结果正常肺组织TTF-1表达定位于终末呼吸单位,而肺腺癌TTF-1阳性表达率为85.7%。低分化腺癌组TTF-1阳性表达程度低于高分化腺癌组(P=0.002);周围型腺癌组的阳性率高于中心型组(P=0.029)。结论TTF-1对于肺腺癌是一个有用的标记物,TTF-1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生于外周气道或肺泡上皮细胞有关。
陆鸣董亚文王翠芝陈书媛韦萍刘金香
关键词:甲状腺转录因子-1肺肿瘤腺癌免疫组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