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璐

作品数:1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基因
  • 5篇基因表达
  • 4篇基因调控
  • 4篇基因网络
  • 3篇调控网络
  • 3篇基因调控网络
  • 3篇基因组
  • 3篇基因组学
  • 3篇发病
  • 2篇蛋白
  • 2篇性状
  • 2篇眼组织
  • 2篇数量性状
  • 2篇通路
  • 2篇通路分析
  • 2篇青光
  • 2篇青光眼
  • 2篇网络
  • 2篇网络分析
  • 2篇细胞

机构

  • 17篇南通大学
  • 3篇田纳西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17篇陆璐
  • 11篇王晓冬
  • 11篇陈颖
  • 5篇林巍巍
  • 4篇陈雪
  • 4篇李奕
  • 4篇张玉芳
  • 3篇沈勤
  • 3篇陆宏
  • 2篇帅捷
  • 2篇张俊芳
  • 2篇胡楠
  • 2篇许玲莉
  • 2篇顾晓松
  • 2篇管怀进
  • 1篇吴娟娟
  • 1篇徐邦生
  • 1篇姚登兵
  • 1篇姜正林
  • 1篇戴家隽

传媒

  • 4篇江苏医药
  • 1篇生命科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2
  • 1篇199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遗传基因组学方法分析Gsto1及其表达调控网络在AD发病中的作用
<正>有研究表明Gsto1的多态性可能为AD发病风险因素之一。eQTL结果显示,在Gsto1基因自身所在位置附近定位到一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cis-eQTL,提示其为顺式调节基因。应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法计算Gsto1基因...
陈颖童天颖王思奇韩何旭蔡日欣陆璐王晓冬
文献传递
铅对颌下腺、睾丸、附睾神经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毒性作用研究
丁斐顾晓松王晓冬陆璐仲齐庆姚登兵曹铮
该课题由南通医学院分子神经生物学者重点实验室承担,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资助。本研究根据铅毒理研究领域的空白点,紧跟国际分子毒理学领域研究的前沿,自1996年以来,在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在颌下腺、睾丸、附睾组织的...
关键词: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基因表达
Soat1基因的e-QTL定位和遗传调控网络分析
2014年
目的从全基因组水平研究甾醇氧-酰基转移酶1(Soat1)介导的阿尔兹海默病(AD)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基因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eQTL)定位方法对Soat1基因的表达变异及表达调控进行研究,采用区间作图在全基因组水平定位控制Soat1基因表达变化的eQTL。分析B6小鼠和D2小鼠两品系间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对eQTL定位的影响。采用聚类分析筛选BXD重组近交系小鼠海马组织基因组中受Soat1基因反式调节的候选基因,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法构建Soat1基因的表达遗传调控网络。结果Soat1基因为顺式作用的eQTL,Rab2、Taz、copg、whsc1l1、Atrnl1、1200008A14Rik和Epdr1为该基因的下游候选调控基因。与Soat1基因高度相关的前17个基因构建遗传相关基因网络。结论 Soat1基因为顺式调控基因;遗传相关基因网络中的基因与Soat1基因存在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参与了AD的发病。
张玉芳陈颖陈雪李奕林巍巍王晓冬陆璐
Gpnmb基因在BXD重组近交系小鼠眼组织的表达差异和基因调控网络分析
2014年
目的研究色素播散综合征(PDS)和色素性青光眼(PG)致病基因糖蛋白神经调节肽B相关基因(Gpnmb)在BXD重组近交系(BXD RI)小鼠眼组织的表达差异及其基因调控网络。方法采用Affymetrix基因芯片检测确定68个品系的BXD RI小鼠眼组织中Gpnmb基因的表达差异。采用基因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eQTL)分析方法,结合GeneNetwork网站上的在线分析工具,研究差异表达的特征,进而构建Gpnmb基因调控网络。结果 Gpnmb在BXD RI眼组织中平均表达水平为10.92,不同品系小鼠表达量存在差异。Gpnmb基因为顺式作用的eQTL,End3基因是其下游候选基因。基于和Gpnmb高度相关基因的基因网络得以构建。结论构建Gpnmb基因调控网络,为PDS和PG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线索。
陆宏张俊芳管怀进胡楠帅捷陆璐
关键词:色素性青光眼基因网络
与PD发病相关的基因网络通路分析模型的建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PD发病相关的基因网络通路分析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收集PD发病相关基因,确定PD发病相关基因的上游调控位点,筛选上游调控位点候选基因,确定PD发病相关基因间的协同或调控关系,构建基因表达调控网...
陆璐沈勤王晓冬陈颖林巍巍李奕
文献传递
基因表达数量性状定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9年
近年来,随着人类和一系列模式生物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阐明基因互作、调控网络及代谢途径的生物学功能,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生物学研究的重点及热点。最近将数量性状定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和基因表达分析联合运用,产生了遗传基因组学或基因表达数量性状定位(expression QTL;eQTL)。本文简要地回顾了基因表达遗传变异的本质及eQTL分析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们当前的研究工作,重点介绍了eQTL分析方法在候选基因挖掘和基因调控网络构建中的运用,并结合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等问题,讨论eQTL在实际研究分析中面临的困难,并探讨该领域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陈颖汪旭升许玲莉沈勤王晓冬陆璐
关键词:基因表达数量性状基因调控网络
Pax6基因在BXD重组近交系小鼠眼组织的差异表达及基因调控网络的构建
2016年
目的探讨Pax6基因突变在某些先天性眼部疾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ffymetrix基因芯片检测确定68个品系的BXD重组近交系(BXD RI)小鼠及其亲本C57BL/6J(B6)和DBA/2J(D2)小鼠、F1代眼组织中Pax6基因的差异表达。借助基因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eQTL)分析方法,结合Gene Network网站的在线分析工具,研究Pax6基因表达上游调控基因,并进一步构建Pax6基因调控网络。结果 Pax6基因(1452526_a_at)在BXD RI小鼠的眼组织中呈高表达,不同品系小鼠表达量存在差异。Pax6基因具有1个显著性eQTL,位于19号染色体近测端,其似然比统计值达到15.80。磷酸肌醇4磷酸盐5激酶1α(Pip5k1a)是Pax6的上游调控候选基因。827个基因与Pax6基因具有高度遗传相关性(P<0.05)。结论 Pax6是一个反式调节基因;其表达量受上游调控候选基因Pip5k1a的调控。在Pax6基因突变导致先天性眼部疾病过程中涉及到细胞凋亡、脂质代谢、血管分化、细胞增殖和迁移等多种机制。
陆烨杨勤叶辉陆璐陆宏
关键词:基因组学PAX6基因基因网络
Ptgs2基因在BXD RI小鼠海马组织中的遗传基因组学分析
本研究旨在探讨Ptgs2基因在BXD RI小鼠海马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变化及表达调控,构建Ptgs2基因的表达调控网络。检测67个品系的BXD RI小鼠及其亲本以及B6D2F1、D2B6F1小鼠海马组织的基因表达情况,并进行...
陈颖张玉芳王晓冬陆璐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淀粉样蛋白与tau蛋白的产生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1
2013年
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异常复杂,细胞外淀粉样斑块亦称老年斑(SP)和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NFTs)是AD区别于其他痴呆的最显著特征。SP主要成分为淀粉样蛋白(Aβ),Aβ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经分泌酶裂解加工产生,其中Aβ42容易在细胞外聚集、沉积,最终形成纤维斑块,进而形成弥漫性SP;NFT的形成与微管相关蛋白tau(MAPT)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张玉芳陈颖王晓冬陆璐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蛋白TAU蛋白质类
应用基因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eQTL)研究PINK1表达调控被引量:2
2012年
Pink 1基因编码定位于线粒体上的丝/苏氨酸激酶(即PARK6),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连锁的基因.该基因在遗传性和散发性P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发病机理尚未明确.本研究以近交系C57BL/6J(B6)和DBA/2J(D2)小鼠制作MPTP诱导的PD鼠为模型,借助基因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eQTL),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Pink1的表达调控.结果显示,Pink 1基因在PD模型组中表达显著升高.区间连锁分析检测显示,引起Pink 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的染色体区域,定位于4号染色体上,距Pink 1基因自身5 Mb范围之类,属于顺式调节eQTL.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在BXD基因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RI)小鼠脑中,Camk2n等30个基因的表达与Pink 1基因高度相关,相互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Pink 1基因在行使特定生物学功能时,很可能协同这些基因一起发挥相应的作用,这部分基因是深入研究Pink 1基因在PD发病中分子机制的重要靶点.
殷冬梅陈颖黄超兰杜青青吴娟娟许玲莉陆璐沈勤
关键词:PINK1帕金森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