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樱

作品数:31 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淋巴
  • 17篇细胞
  • 17篇淋巴瘤
  • 11篇预后
  • 10篇细胞淋巴瘤
  • 7篇化疗
  • 7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5篇利妥昔
  • 5篇弥漫
  • 5篇骨髓
  • 4篇单抗
  • 4篇多发
  • 4篇多发性
  • 4篇多发性骨髓瘤
  • 4篇肿瘤
  • 4篇联合化疗
  • 4篇滤泡性
  • 4篇难治
  • 4篇骨髓瘤

机构

  • 27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血液学研...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上海市松江区...
  • 1篇昆山市第三人...

作者

  • 31篇钱樱
  • 17篇赵维莅
  • 14篇沈志祥
  • 12篇王黎
  • 11篇张莉
  • 10篇李军民
  • 10篇陈秋生
  • 10篇许彭鹏
  • 7篇游建华
  • 6篇程澍
  • 5篇沈杨
  • 5篇陈钰
  • 3篇王焰
  • 3篇曾晓颖
  • 2篇陈瑜
  • 2篇郑宇
  • 2篇赵慧瑾
  • 1篇余栋
  • 1篇包维莺
  • 1篇吴丽莉

传媒

  • 7篇中华血液学杂...
  • 4篇白血病.淋巴...
  • 3篇内科理论与实...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上海医学
  • 2篇肿瘤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转移性肿...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16例惰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根据WHO分型,惰性B细胞淋巴瘤主要包括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lymphoma,FL)、边缘区细胞淋巴瘤(marginalzonelymphoma,MZ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hroniclymphocyticleukemia/smalllymphocyticlymphoma,CLL/SLL)、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1ymphoplasticlymphoma/waldstrommacroglobulinemia,LPL/WM)等。在过去的几年中,对于惰性淋巴瘤的生物学和临床行为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均发生较大变化。尽管惰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进展缓慢以及有较好的临床预后,但是不同亚型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异。同时,在整体上,尚缺乏中国惰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分布及治疗转归数据。在本研究中我们对216例惰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于不同亚型患者的基线数据、疗效和生存进行了讨论。
王彦艳张莉钱樱许彭鹏王黎李军民赵维莅沈志祥沈杨
关键词:B细胞淋巴瘤惰性淋巴瘤预后分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的肾脏病变与临床表现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肾脏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多发性骨髓瘤肾脏活检17例。结果:光镜下表现为慢性间质性肾炎13例,肾小球系膜增生性病变11例,管型肾病9例,肾淀粉样变性5例,肾小球硬化4例,间质动脉血管透明变性4例。管型肾病较非管型肾病患者肾功能不全更为常见(P=0.0023)。血清轻链蛋白阳性率为88.2%,尿中轻链蛋白阳性率为58.8%,以λ链蛋白为主。结论: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患者临床症候群以肾功能不全多见,特征性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管型肾病。血清与尿液中轻链以λ链蛋白为主。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害、管型肾病患者其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均有一定的特点。
张凤夏瑞祥陈秋生游建华钱樱张莉沈志祥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肾疾病活组织检查
老年T/NK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老年T/NK细胞淋巴瘤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2年来收治的62例老年T/NK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AnnArbor分期、临床状态、结外累及、骨髓浸润状况、LDH水平等指标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通过IPI或PIT分层系统对T/NK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不同危险度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根据IPI评分分组,低危组(IPI=1)、低中危组(IPI=2)、高中危组(IPI=3)、高危组(IPI=4~5)患者分别有7、22、13、20例,其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5.7%、59.1%、0、5.0%;中位总生存(OS)期分别为90.0、63.9、10.1和5.0个月,IPI为1~2分的患者中位OS期明显长于IPI为3~5分的患者(P〈0.01),但IPI=1分和IPI=2分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47)。应用PIT评分系统,PIT为1分、2分、3—4分的患者分别有18、18、26例,其CR率分别为61.1%、44.4%、3.8%;中位OS期分别为90.0、46.9和5.0个月,三组患者生存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B症状(P=0.025)、LDH水平升高(P=0.004)、骨髓浸润(P=0.023)和结外浸润(P:0.033)与患者OS期短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LDH水平升高(P=0.007)和骨髓浸润(P=0.016)是2个独立的预后指标,而且这两个因素正是PIT分层的重要指标。结论在老年T/NK细胞淋巴瘤患者中,PIT比IPI具有更好的预后指示作用。
王勇钱樱吴丽莉赵冰冰许彭鹏赵维莅王黎
关键词:老年人NK细胞淋巴瘤预后
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10例多发性骨髓瘤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例初治MM患者在每一疗程的第1、4、8、11天静脉注射硼替佐米0.7~1.3mg/m2,每3周为一疗程;每2个疗程(6周)的第1~4天,口服美法仑9mg/(m2·d)和泼尼松60mg/(m2·d);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10个疗程。5例复发难治患者,在每3周1个疗程,第1、8天分别静脉注射硼替佐米3.5mg,或第1、4、8、11天1.0~1.3mg/m2。每次用硼替佐米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40mg;每例患者至少接受1~6个疗程。采用Blade标准评价疗效,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第3版)判断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8个月,5例初治患者中2例完全缓解(CR),1例接近完全缓解(nCR),1例部分缓解(PR),1例轻微反应(MR)。5例复发难治患者中,2例nCR,2例MR,1例无改变(NC)。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症状和乏力等。经对症治疗及调整用药剂量后均能改善。结论:硼替佐米对于初治或复发难治的MM患者,是一种可以耐受的、疗效确切的新的治疗选择。
王焰陈颖张莉钱樱游建华郑宇陈钰沈志祥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美法仑泼尼松地塞米松
亚砷酸联合维生素C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亚砷酸(ATO)联合维生素C(Vit C)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例ⅢA期难治复发MM患者,应用ATO(10mg/d)联合Vit C(2g/d),连用7~14d,每月1次,4~6个周期。结果:总反应率(ORR)60%,完全缓解(CR)13.3%,部分缓解(PR)46.7%,疾病稳定(SD)20%,疾病进展(PD)20%;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6~31个月),中位出现反应时间1个月(1~3个月),中位反应持续时间3个月(1~8个月);10例连续用药14d,反应率(RR)、SD和PD分别为70%、20%和10%。5例连续用药7d,RR、SD和PD分别为40%、20%和40%;两药合用毒性反应轻微,没有超过3级以上的血液学和非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结论:ATO联合Vit C治疗难治性复发性MM具有一定疗效,毒性反应可耐受。
张莉钱樱游建华陈秋生沈志祥
关键词:亚砷酸维生素C多发性骨髓瘤难治性复发性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1月81例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根据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情况将患者分为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结果全部81例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中,HBsAg阳性患者24例(29.6%),HBsAg阴性患者57例(70.4%)。相较于HBsAg阴性组,HBsAg阳性组年轻患者更多(P=0.005)、AnnArbor分期以Ⅲ~Ⅳ期为主(P<0.001)、国际预后指数(IPI)3~5分居多(P=0.010)、常出现血红蛋白减低(P=0.015)、常存在两处及以上结外累及(P=0.038)、更倾向结外复发(P=0.002),总有效率低(29.2%对68.4%,χ2=10.720,P=0.001),中位生存时间短[(11.3±2.9)个月对(30.0±7.6)个月,χ2=28.175,P<0.001]。结论严格控制HBV感染对复发难治胜DLBCL患者生存及预后具有显著影响。
房莹王黎钱樱赵维莅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乙型肝炎病毒复发难治
PET-CT能否替代骨髓检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的研究
2022年
目的研究骨髓检查与18F-FDG PET-CT在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骨髓侵犯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间瑞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478例DLBCL初治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利用ROC曲线计算AUC及cutoff值,利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以骨髓检查阳性作为金标准,PET-CT的敏感性为42.4%,特异性为82.9%,阳性预测值为37.1%,阴性预测值为85.5%。PET评估中骨髓FDG摄取类型为弥漫性摄取增加(DPET阳性)25例,局灶性摄取增加(FPET阳性)80例;FPET阳性患者中骨髓检查阳性比例为35%,DPET阳性患者中为44%。利用FPET阳性与流式细胞术的浸润比例绘制ROC曲线的AUC=0.75,cutoff=0.025%。FPET阳性指示骨髓浸润的敏感性为78.7%,特异性为68.7%(P<0.001);PET检查阳性、阴性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PFS)分别为62.9%、83.2%(P<0.001),2年总生存(OS)分别为83.6%、93.0%(P=0.003)。骨髓检查阳性、阴性患者2年PFS分别为83.6%、94.0%(P<0.001),2年OS分别为64.8%、82.2%(P<0.001)。结论DLBCL中18F-FDG PET-CT对骨髓浸润判断不能替代骨髓检查,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的预后均有重要指示意义。
程莉莉施晴秦维刘梦珂钱樱程澍王黎赵维莅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骨髓检查PET-CT检查
硼替佐米、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和泼尼松(VR-CAP)方案治疗初治套细胞淋巴瘤60例的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套细胞淋巴瘤(MCL)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2.5%~6.0%,经典型MCL临床病程常呈惰性且伴多部位结外累及[1,2]。部分MCL可出现形态学变异,其中以母细胞变异型最常见[3,4],母细胞变异型MCL临床病程常为侵袭性且多伴有骨髓及脾脏累及[5]。关于MCL的分子学发病机制研究认为,染色体t(11;14)(q13;q32)易位产生过表达的CyclinD1导致细胞周期紊乱及肿瘤的发生[6]。
曹怡文郑重许彭鹏程澍王黎钱樱赵维莅
关键词: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程利妥昔单抗硼替佐米环磷酰胺泼尼松
老年淋巴瘤患者应用PEG-rhG-CSF进行初级预防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应用于预防老年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引起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老年(≥60岁)淋巴瘤化疗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个人意愿,36例患者接受PEG-rhG-CSF作为初级预防(试验组);48例未预防性使用PEG-rhGCSF(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出现3~4级粒缺的情况及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61.1%和87.5%的患者在全部化疗周期中出现过3~4级粒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亚组分析显示,60~69岁患者中,试验组3~4级粒缺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2.1%∶86.5%,P=0.022);70岁及以上患者中,试验组3~4级粒缺的发生率有降低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90.9%,P=0.137)。在接受PEG-rhG-CSF预防性应用的36例患者中,有8例(22.2%)出现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微骨痛。结论:对于接受21dCHOP±R化疗方案的老年淋巴瘤患者,每疗程一剂6mg PEG-rhG-CSF能有效减少3~4级粒缺的发生,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
施晴王黎张慕晨闫子勋许彭鹏赵维莅钱樱
关键词:老年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淋巴瘤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发滤泡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分析
2023年
目的 探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并发滤泡淋巴瘤(FL)(DLBCL/F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和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50例DLBCL/F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靶向测序评估5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的突变状态。总结患者临床特征,评估患者近期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OS和PFS的影响因素。 结果 50例DLBCL/FL患者中,男性23例(46%),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分22例(44%),16例(32%)为双表达淋巴瘤(DEL),4例(8%)为双打击淋巴瘤(DHL)。一线治疗后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为68%(34/50),总有效率为78%(39/50)。中位随访23.3个月(5.1~50.9个月),2年OS率为82.1%,2年PFS率为67.1%,中位OS和PFS均未达到。靶向测序显示,KMT2D、MYD88、TP53、BTG2、DTX1、EZH2、CD70、CREBBP、DUSP2、HIST1H1C、HIST1H1E和PRDM1基因的突变频率均超过1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男性( HR =4.264,95% CI 1.144~15.896, P =0.031)和IPI评分≥2分( HR =6.800,95% CI 1.771-37.741, P =0.007)是初诊DLBCL/FL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TP53突变( HR =4.992,95% CI 1.027~24.258, P =0.046)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DLBCL/FL患者中男女比例接近,DHL患者较少。KMT2D、MYD88、TP53等多种基因的突变在DLBCL/FL患者中较为常见。DLBCL/FL患者整体治疗反应性较高,且预后较好。男性和IPI评分≥2分是DLBCL/FL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TP53突变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
包维莺许彭鹏施晴张慕晨沈容赫洋裘惠玲易红梅董磊王黎程澍钱樱赵维莅
关键词:突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