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平 作品数:129 被引量:575 H指数:12 供职机构: 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循环内皮祖细胞与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水平变化情况,探讨EPCs对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首次发病24 h内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宿州市立医院脑卒中筛查门诊脑卒中高危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以发病1周内最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作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估标准,NIHSS评分<7分为轻症组,≥7分为重症组;以CD133^+KDR^+细胞作为EPCs的标记,采用流式细胞分析,分别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1、5、10天的外周血EPCs数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EPCs数量存在动态变化趋势,呈第1天降低、第5天升高、第10天下降趋势,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重症组第1、5、10天EPCs数量均低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梗死急性期NIHSS评分与第1、5、10天外周血EPCs数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_1=-0.762、r_5=-0.622、r_(10)=-0.414,均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基线EPCs水平明显降低;外周血EPCs水平降低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脑梗死急性期EPCs数量越低提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越重,EPCs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钟平 刘时华 程燕 汪国胜 马争飞 张蕾关键词:脑梗死 内皮祖细胞 流式细胞术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长疗程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的疗效。方法:诊断为CCCI、连续每天服用3次养血清脑颗粒(4 g)的109例患者,分别于服药4周、8周和12周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学和经颅多普勒检查(transcranial doppler,TCD)的变化。结果:连续服用8周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服用4周者(P<0.01);服用12周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前两者(P<0.01);治疗12周后血流变学和TCD指标获得改善(P<0.01)。结论:长疗程应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CCCI安全可靠。 张子诚 张雷 钟平 苏东升 张向农 张诚 薛庆华关键词:慢性脑供血不足 养血清脑颗粒 长疗程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的预后因素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临床指标对后循环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再灌注治疗后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8年3月~2019年12月接受再灌注治疗的27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估患者的后循环阿尔伯塔脑卒中计划早期诊断评分(PC-ASPECTS)和采用脑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后循环侧支评分(PC-CS)。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及动脉取栓等再灌注治疗,90 d时使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功能结局。按照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为0〜3分)11例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16例,比较两组的预后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年龄小于预后不良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PC-ASPECTS,PC-CS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与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PC-ASPECTS评分、PC-CS评分等因素有关,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估病情、判断预后。 苏永兴 钟平 朱刚 张蕾 马争飞关键词:基底动脉闭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手术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患者早期手术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该院接受血管介入手术或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a SAH住院患者,收集其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6个月后的转归。采用单变量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a SAH患者临床转归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a SAH患者84例,其中24例接受早期手术,60例接受晚期手术;58例转归良好,26例转归不良。单变量分析显示早期手术组6个月时转归良好率(87.50%vs 61.67%;χ2=5.353,P=0.021)高于晚期手术组。转归良好组与转归不良组相比,入院时收缩压高(t=-3.268;P=0.002)、脑血管痉挛(15.52%vs 57.69%;χ2=15.647,P〈0.001)、再出血(12.07%vs 46.15%;χ2=11.916,P=0.001)、脑积水(17.24%vs 50.00%;χ2=9.689,P=0.002)、晚期手术(63.79%vs 88.46%;χ2=5.353,P=0.021)、Fisher分级3~4级(17.24%vs 61.54%;χ2=16.483,P〈0.001)和Hunt-Hess分级Ⅳ~Ⅴ级(20.69%vs 53.85%;χ2=9.235,P=0.002)是a SAH患者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血管痉挛(OR=3.28,95%CI=1.18~10.23;P=0.037)、晚期手术(OR=2.26,95%CI=1.21~3.89;P=0.028)、Hunt-Hess分级Ⅳ~Ⅴ级(OR=3.42,95%CI=1.28~8.65;P=0.013)是a SAH患者转归不良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血管痉挛、晚期手术和Hunt-Hess分级Ⅳ~Ⅴ级是a SAH患者临床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手术可改善a SAH患者的临床转归。 程燕 钟平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 手术时机 血清和肽素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和肽素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关系。方法纳入发病24h内的首次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肽素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估基线卒中严重程度。在发病后90d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分评价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者。结果共纳入连续86例发病24h内首次缺血性卒中患者和50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24h、7d和14d血清和肽素水平分别为(7.81±0.66)pmol/L、(4.78±1.76)pmol/L和(2.82±1.42)p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7±0.56)pmokL;P均〈0.05]。86例患者中,74例(86.05%)转归良好,12例(13.95%)转归不良。转归不良组年龄[(67.64±9.62)岁对(61.12±7.31)岁;t=-3.420,P=0.020]、NIHSS评分[(14.16±4.22)分对(6.96±2.04)分;t=-8.263,P〈0.001]、基线收缩压[(166.06±13.42)mmHg对(154.12±11.69)mmHg;t=5.216,P=0.037;1mmHg=0.133kPa]、空腹血糖[(8.79±2.98)mmol/L对(6.92±2.24)mmol/L;t=2.076,P=0.041]、C反应蛋白[(7.02±1.72)mg/L对(4.07±1.58)meCL;t=-1.724,P=0.019]、24h时和肽素水平[(9.67±2.28)pmol/L对(6.88±2.82)pmol/L;t=13.962,P〈0.001]、7d时和肽素水平[(8.22±2.14)pmol/L对(2.97±2.04)pmol/L;t=20.564,P〈0.001]、14d时和肽素水平[(4.77±1.86)pmol/L对(2.02±0.76)pmol/L;t=8.428,P=0.032]以及心房颤动(33.33%对8.11%;x2=4.986,P=0.036)、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41.67%对21.62%;z。=6.729,P=0.038)、心源性栓塞(33.33%对8.11% x2=4.986,P=0.036)的患者 刘时华 钟平 汪国胜 张雷 马争飞 张蕾关键词:卒中 糖肽类 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1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LA患者77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27例、中度组36例、重度组14例;另选取同期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体检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LA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4组受试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受试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受试者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外周血CD_8^+T淋巴细胞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重度组患者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分数高于对照组、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分数与LA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_s=0.796,P<0.05)。结论 LA患者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分数明显升高,且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分数与LA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田志刚 钟平 刘时华 杨紫葵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 T淋巴细胞亚群 三硫化钼催化剂在催化去除卡马西平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公开了三硫化钼催化剂在压电催化去除卡马西平中的应用,所述三硫化钼催化剂是通过将三氧化钼、硫化盐和水的混合液高速搅拌同时缓慢加酸,直至产生大量气态的硫化氢,经干燥得到的黑色固体。利用三硫化钼催化... 黄以超 胡佳月 徐新宇 钟平 张雷 陶林 高畅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20年 1944年,瑞典医生Karl-Axel-Ekbom首次提出"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这一医学术语,用以描述一种睡眠时异常肢动的临床表现[1]。目前认为RLS是一种影响休息和睡眠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静息状态下出现难以形容的肢体不适感,迫使肢体不断运动以缓解症状,导致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下降[2]。现将我科收治的60例不宁腿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田志刚 刘时华 赵宾 钟平 汪国胜关键词:不宁腿综合征 临床资料总结 静息状态 肢体 中年男性,进行性行走困难--遗传性痉挛性截瘫7型二家系 被引量:1 2022年 本文报告2例由SPG7基因突变所致遗传性痉挛性截瘫7型(spastic paraplegia,SPG7)病例。2例患者均为中年男性,表现为成年起病的进行性加重的痉挛性步态、构音障碍及共济失调。此外,家系1先证者合并有二便功能障碍。家系2先证者还伴有癫痫发作,其辅助检查提示小脑轻度萎缩,并伴有部分感觉神经受损和肌肉的神经源性损害。全外显子测序提示二人均由SPG7复合杂合突变所致。目前,本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了本病的基因型和表型特点,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蒋凯丽 朱泽宇 钟平 曹立 田沃土关键词: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共济失调 小脑萎缩 以眩晕起病的后循环梗死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以眩晕起病的后循环梗死患者临床特点,提高对后循环缺血的识别。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以眩晕起病的后循环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颅脑MRI表现和预后。结果本组60岁以上患者45例(80.2%),合并脑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51例(91.1%);主要体征为眼震、视力障碍、共济失调、轻偏瘫、面瘫、言语障碍及感觉障碍等;MRI示急性期病灶位于脑干和小脑;预后大多预后良好,而大面积小脑梗死病死率较高。结论对于60岁以上以眩晕为主诉患者,尤其合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男性患者是后循环缺血的高发人群。 乔红 张雷 钟平 汪国胜 刘莹关键词:眩晕 后循环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