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3篇内固定
  • 2篇手术
  • 2篇胫骨
  • 2篇外固定
  • 1篇动脉
  • 1篇早期疗效
  • 1篇早期疗效观察
  • 1篇中空钉
  • 1篇软组织
  • 1篇软组织缺损
  • 1篇伤口
  • 1篇深部感染
  • 1篇神经损伤
  • 1篇手术内固定
  • 1篇手术内固定治...
  • 1篇酸钠
  • 1篇髓内
  • 1篇髓内钉
  • 1篇髓内钉内固定

机构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三明市第一医...

作者

  • 8篇郭立利
  • 4篇张朝晖
  • 4篇张朝晖
  • 3篇李祥炎
  • 3篇林义文
  • 3篇孙金琼
  • 1篇林智勤
  • 1篇谢彬
  • 1篇严小明
  • 1篇任大强
  • 1篇潘赟
  • 1篇连福明
  • 1篇田红波
  • 1篇王养华
  • 1篇潘赟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海峡药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白求恩医学杂...
  • 1篇创伤与急危重...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内踝上皮瓣修复内踝软组织缺损
2015年
目的 探讨内踝上皮瓣修复内踝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采用内踝上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内踝软组织缺损8例.观察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8例皮瓣全部成活, 随访4~24个月, 平均随访8.5个月, 皮瓣感觉恢复, 质地良好, 大部分外形不臃肿.结论 内踝上皮瓣供血血管变异少, 血运可靠, 切取简便安全, 质地好, 厚薄适中, 不牺牲小腿的主要血管, 是一种修复内踝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谢彬郭立利连福明张朝晖
关键词:胫后动脉穿支
撬拨复位中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对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早期疗效观察
2016年
目的比较撬拨复位中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对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80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撬拨复位中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随访12-26(19.54±3.4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Maryland功能评分、Gissane及Bhler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撬拨复位中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均具有较好效果,但撬拨复位中空钉内固定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张朝晖林义文郭立利孙金琼李祥炎
伤口负压治疗对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深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2023年
目的 观察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接受伤口负压治疗后深部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 98例开放性胫骨骨折并行延迟性软组织覆盖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及探析组,每组49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敷料进行清创治疗,探析组采用伤口负压方法进行清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伤面深部感染发生率与感染病菌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康复进度指标[住院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停留时间]。结果 探析组患者创伤面深部感染发生率8.16%低于常规组的36.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析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12%低于常规组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2.41±1.09)d、IUC停留时间为(4.35±0.71)d;探析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6.18±1.13)d、IUC停留时间(2.58±0.53)d。探析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放性胫骨骨折并行延迟性软组织覆盖患者在接受伤口负压治疗后,可以有效减少深部感染的发生风险,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为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奠定基础,应大力推广并应用。
郭立利张丽萍钟金东吴建顺杨毅诚张朝晖
关键词:开放性胫骨骨折深部感染住院时间
手指关节内骨折两种固定方法功能恢复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研究指骨外固定器和指骨钛板固定手指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外固定器组21例选用带轴节的韩国BK或AO指骨外固定器固定骨折,指骨钛板组29例选用“T”形或“L”形AO微型指骨钛板内固定骨折,围术期预防感染和早期功能锻炼,出院后门诊指导手指功能锻炼。结果50例伤指出院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1±0.9)年。外固定器组21例,其中19例10周达骨性愈合,2例12周达骨性愈合,术后9个月无需手术取除外固定器;手指功能恢复优18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5.2%。指骨钛板组29例,其中20例16周达骨性愈合,4例20周达骨性愈合,5例23周达骨性愈合,术后1年住院手术取出内固定钛板,手指功能恢复优20例,良2例,差7例,优良率75.9%。两组问在优良率(χ2=2.1134,P〈0.0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t=2.576,P〈0.05)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指骨外固定器固定手指关节内骨折能达到对位良好,骨折愈合快,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功能恢复,手指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指骨钛板组。
张朝晖林智勤郭立利田红波潘赟任大强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比较唑来膦酸钠联合碳酸钙D3片、唑来膦酸钠联合骨化三醇胶丸及葡萄糖酸钙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本试验将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A组(唑来膦酸钠联合碳酸钙D3片)、B组(唑来膦酸钠联合骨化三醇胶丸及葡萄糖酸钙)。A组静脉滴注唑来膦酸钠注射液(4mg以100m L生理盐水稀释),静脉滴注时间大于15min,每年1次。同时口服碳酸钙D3片,1次1片,1日1次,共2年。B组唑来膦酸钠用法用量同A组,同时口服骨化三醇胶丸,1次0.25μg,1日2次;还服用葡萄糖酸钙补钙,共2年。观察静滴唑来膦酸钠及服药的副反应,分别于治疗后每3个月监测血生化,每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BMD)值,疼痛的VAS评分变化。结果入组病例中A组完成28例、B组完成27例。治疗1年、2年后A组、B组疼痛均能改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治疗1年与2年后的A组、B组疼痛VAS评分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改善疼痛相当。A组、B组患者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的BMD值分别较治疗前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骨密度。A组治疗后2年BMD值与治疗后1年相比改善有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2年BMD值与治疗后1年相比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的B组患者BMD值分别较同时期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B组改善骨密度的疗效优于A组。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肌肉疼痛、流感样症状、关节痛、便秘。结论与联合碳酸钙D3片相比,唑来膦酸钠联合骨化三醇胶丸及葡萄糖酸钙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更佳,两组的毒副反应均较轻。
林义文张朝晖郭立利孙金琼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唑来膦酸钠
肱骨后侧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36例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肱骨后侧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进行肱骨后侧入路手术,分别选用合适的钛板内固定。结果骨折达骨性愈合13~16周,平均愈合时间(14.5±1.3)周,术后12~14个月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随访(24.3±11.6)个月,骨折均愈合,无切口感染、关节僵硬、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肘关节功能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MEPS)评分:优23例,良11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4.4%。11例伴桡神经损伤者功能恢复优8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肱骨后侧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理想方法。
张朝晖孙金琼郭立利李祥炎严小明
关键词:肱骨骨折内固定肘关节功能桡神经损伤
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剖析及处理策略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失败的原因以及相应处理策略。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失败患者11例,回顾剖析导致髓内钉内固定失败原因,探寻改进方法,制定处理方法。结果胫骨髓内钉内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术中大范围剥离胫骨骨折端周围软组织、胫骨平台进钉点选择错误、成角移位未纠正、髓内钉型号选择错误、螺钉固定不稳妥、远端锁钉置入位置错误、术后切口感染、骨质缺损过多、术后不正确的功能锻炼、内固定材料选择错误、内固定材料材质不合格等,经过5~13个月相应处理后,11例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失败患者得到有效治疗,骨折顺利愈合,小腿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胫骨干骨折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时一定要综合考虑患者是否出现严重软组织损伤、骨折类型与特点等因素,合理选用髓内钉固定与手术技巧,注意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锻炼,可以提高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成功率。
郭立利张朝晖李祥炎林义文潘赟王养华
关键词:胫骨干骨折胫骨髓内钉内固定失败
外固定支架控制性手术治疗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究外固定支架控制性手术治疗创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采用扑克牌法(红桃、梅花)分为研究组(红桃)和对照组(梅花),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控制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康复指标、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9.71±1.01)cm小于对照组的(15.46±4.12)cm,手术时间(62.20±8.47)min短于对照组的(114.39±15.22)min,术中出血量(217.28±26.45)ml少于对照组的(560.14±40.14)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体温恢复时间(5.62±1.25)h、骨折愈合时间(8.73±2.41)周、凝血功能恢复时间(13.66±3.40)h均短于对照组的(12.20±2.31)h、(12.78±3.01)周、(32.04±5.60)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呼吸窘迫1例(2.50%)、感染1例(2.50%)、胸膜腔积液0例、骨折不愈合1例(2.50%),对照组发生呼吸窘迫3例(7.50%)、感染3例(7.50%)、胸膜腔积液2例(5.00%)、骨折不愈合2例(5.00%)。研究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理功能评分(85.07±4.65)分、社会活动评分(87.26±5.38)分、情感评分(80.51±5.13)分、生理功能评分(85.14±6.56)分、总体健康评分(88.22±6.5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7.28±4.36)、(77.19±4.54)、(77.37±4.28)、(79.36±4.51)、(78.84±4.3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控制性手术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治疗周期,减少患者痛苦,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郭立利张朝晖张丽萍钟金东吴建顺杨毅诚
关键词:创伤性骨折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