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应兴

作品数:60 被引量:164H指数:8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5篇栓塞
  • 14篇介入
  • 11篇介入治疗
  • 9篇静脉
  • 8篇肝癌
  • 7篇化疗
  • 6篇胆道
  • 6篇动脉
  • 6篇疗效
  • 6篇门静脉
  • 6篇黄疸
  • 6篇梗阻
  • 6篇梗阻性
  • 6篇梗阻性黄疸
  • 5篇胆道引流
  • 5篇动脉瘤
  • 5篇细胞
  • 5篇颅内
  • 5篇颅内动脉
  • 5篇颅内动脉瘤

机构

  • 41篇青海大学
  • 6篇青海医学院附...
  • 1篇甘肃省中医院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甘肃省中医药...

作者

  • 48篇郭应兴
  • 19篇雷振武
  • 14篇马存凯
  • 10篇于海东
  • 10篇吴照宇
  • 9篇杨海明
  • 8篇雷进元
  • 4篇何莉
  • 4篇赵毅峰
  • 3篇高长泰
  • 2篇汪浩杰
  • 2篇张鹏
  • 2篇马俊
  • 2篇何莉
  • 1篇叶彬
  • 1篇乔颖
  • 1篇冯建华
  • 1篇曾国熙
  • 1篇汤继军
  • 1篇蔡辉

传媒

  • 11篇青海医药杂志
  • 4篇青海医学院学...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北京医学
  • 1篇肿瘤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或C期肝细胞癌被引量:5
2024年
目的观察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联合仑伐替尼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B或C期肝细胞癌(HCC)效果,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BCLC B或C期HCC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归入观察组(46例,接受HAIC联合仑伐替尼治疗)及对照组(58例,仅接受HAIC);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及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以Cox回归分析评估OS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1年,组间mRECIST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组间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疹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单一HAIC,HAIC联合仑伐替尼[风险比(HR)=0.425,95%CI(0.255,0.791)]可延长患者OS;相比治疗前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AFP≥400μg/ml、瘤灶数目≥3及BCLC C期,治疗前ECOG评分0、AFP<400μg/ml、瘤灶数目≤2及BCLC B期均为HCC患者OS独立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HAIC联合仑伐替尼治疗BCLC B期或C期HCC安全、有效;治疗前ECOG评分、血清AFP水平、瘤灶数目及BCLC分期均为OS影响因素。
于海东郭应兴雷振武杨海明孙世蒙马存凯
关键词:化学疗法局部灌注
胆管癌双介入疗法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年
目的:观察分析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或支架置入术)加肝动脉灌注化疗对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胆管癌的疗效。方法:对41例胆管癌患者均采取胆道内外(或内)引流术,待患者黄疸明显改善,肝功能好转后,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术,所有患者均采取以上两种方法联合治疗(时间间隔多为1周至1个月,周期为1个月至半年不等)。结果:41例均为引流后行灌注化疗,引流后1周总胆红素从术前的(581.5±210.1)μmol/L降至(208.2±45.6)μmol/L,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P<0.001)。灌注化疗前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60μmol/L,灌注周期为1个月至半年,行灌注次数(1~6)次不等,41例患者共行95次灌注化疗。随诊3年,3例仍存活。结论:双介入疗法是中晚期不能手术的胆管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可明显缓解黄疸,改善肝功能,控制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命。
吴玉韦文明孙世蒙雷振武李玉彪郭应兴
关键词:胆管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布-加氏综合症介入放射学治疗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布 -加氏综合征不同类型的介入放射学治疗效果。方法  1例患者经下腔静脉造影后采用球囊成形术 ,其余 3例均造影后行球囊成形 +支架置入术。结果  1例膜型梗阻经球囊成形术后治愈 ,2例节段型梗阻患者经球囊成形术后分别置入“Z型支架 ,1例肝静脉型置入wallstent支架治愈。结论 介入放射学在诊治布 -加氏综合征方面是一种独特、有效的方法。
郭应兴雷进元雷振武吴照宇何莉
关键词:布-加氏综合征介入治疗球囊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6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分析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D)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对6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均采取PTCD术治疗,先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后行导丝通过狭窄段,如不能越过狭窄段,则放置外引流管;如能越过狭窄段,则置入内外引流管作内外引流或置入金属支架做内引流。结果外引流组16例,置入外引流管18根;内引流组8例,置入支架10个;内外引流组36例,置入内外引流管37根。术后1周总胆红素从术前的(500.6±210.1)μmol/L降至(228.2±147.5)μmol/L,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P<0.001)。随访53例,平均随访6.1个月,10例仍存活,随访期内32例(53%)总胆红素降至正常范围。结论PTCD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黄疸,改善肝功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雷振武郭应兴何莉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引流
TIPSS术+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前后门静脉压力的变化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TIPSS)+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前后门静脉压力的变化,进而探讨TIPSS+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在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因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在术前、术后分别用直接法测定门静脉主干压力,比较术前、术后压力的变化。结果术前本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压力为(41.46±4.89)cmH2O、术后为(25.65±5.73)cmH2O,差异有显著性(P<0.001)。术前、术后压力差为(15.82±3.12)cmH2O,术后较术前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38.13%。结论 TIPSS+食道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可显著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压力,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高长泰郭应兴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门静脉压力
乙肝后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组与未出血组门静脉压力的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乙肝后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自发性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患者门静脉压力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进而探讨可否通过经皮经肝穿刺测量门静脉压力来评估曲张的食道胃底静脉发生出血的风险、可否通过经皮经肝穿刺测量门静脉...
高长泰郭应兴杨含腾曹生有吴照宇马存凯
关键词: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风险疾病诊断门静脉压力
文献传递
微泡造影剂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杀伤离体棘球蚴的增强作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UCA)协同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与单纯HIFU辐照对离体细粒棘球蚴包囊的杀伤效果的不同,探索UCA增强HIFU杀伤棘球蚴的方法。方法采集新鲜包囊按直径大小随机分为6个区组,每组25个,每5个包囊为1试验组随机接受以下试验:普通B超照射的空白对照,0.1mL UCA处理,单纯HIFU辐照,0.1mL UCA+HIFU辐照,0.2mL UCA+HIFU辐照。HIFU辐照后观察分析包囊灰度变化,光镜观察原头蚴形态变化并计数其死亡率。结果 HIFU辐照功率一定时,加入UCA能增加HIFU辐照包囊灰度变化和原头蚴的死亡率,并且该效果随UCA剂量的增加而加强。结论 UCA能增强HIFU对离体细粒棘球蚴杀伤效率,提高对原头蚴的杀伤效果。
蔡辉张静叶彬赵毅峰郭应兴韩秀敏张成武
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原头蚴超声造影剂高强度聚焦超声
肝泡型包虫病引发梗阻性黄疸经PTCD术后护理体会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肝泡型包虫病引发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介入治疗后的护理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泡型包虫病引发梗阻性黄疸患者22例,所有患者均采取PTCD介入治疗并进行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总结其临床护理体会。结果:所有患者行PTCD介入治疗采取术后护理措施,手术治疗均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或死亡病例。结论:针对肝泡型包虫病引发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采取精心护理,可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及护理效果,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冯青江郭应兴
关键词:肝泡型包虫病梗阻性黄疸护理体会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目的:观察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的疗效. 方法:对60例患者均采取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先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术(PTC),后行导丝通过狭窄段,如不能越过狭窄段,则放置外...
雷振武郭应兴何莉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引流管肝功能
文献传递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TIPSS治疗的新进展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300万-400万肝硬化患者,有30%的肝硬化患产生门静脉高压症,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中,30%可发生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
高长泰郭应兴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