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鹏 作品数:42 被引量:426 H指数:13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更多>>
应用T-RFLP技术分析不同土壤温度和施肥方式下设施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被引量:2 2019年 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两种土壤温度(对照不增温,10°C ±2°C;增温,20°C ±2°C)和两种施肥方式(对照不施肥;鸡粪有机肥底肥+尿素追肥)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和数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肥方式下,土壤增温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尤其在施肥时增加幅度更明显。分析显示施肥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在不同土壤温度条件下表现不同。土壤不增温条件下,施肥增加细菌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降低;土壤增温条件下,则效果相反。与不增温比,增温使土壤细菌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降低,但物种个体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增加明显。增温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62 bp和93 bp两种限制性末端片段在土壤增温条件下优势度提高,主要包括共生菌和杆菌。 董飞 董飞 闫秋艳 李汛 段增强关键词:设施土壤 T-RFLP技术 施肥方式 土壤温度 水库浮游细菌生产和呼吸过程代谢内外源有机碳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中溶解性有机碳(DOC)的种类和浓度.浮游细菌生产和呼吸过程对碳源变化的响应,可能影响水体乃至区域的碳循环特征.本研究选取了南京市11座中小型水库,利用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和双端元混合模型定量分析浮游细菌在生产和呼吸代谢过程中对内外碳源的利用.依据DOC中内外碳源的比例,将11座水库划分为内源型水库(内源碳占比>50%)和外源型水库(外源碳占比>50%).内源型水库DOC浓度、叶绿素a浓度以及营养指数均显著高于外源型水库.分析发现,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显著促进了浮游细菌对内源DOC的代谢速率,内源型水库中浮游细菌生产利用内源碳速率提高,而外源型水库中浮游细菌呼吸分解内源碳速率提高.不仅如此,水体初级生产力提高促进外源型水库浮游细菌对DOC的总代谢速率.水体溶解性无机氮和磷与浮游细菌的呼吸作用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内源型水库中随着营养盐浓度升高细菌呼吸作用减弱,而外源型水库中细菌呼吸作用增强.上述研究结果提示,以外源输入为主的水体,随着营养水平提高浮游细菌呼吸过程显著增加,可能引起温室气体释放通量增加. 韩一萱 李彪 荀凡 高培鑫 毛振镀 陶晔 邢鹏关键词:水体营养状态 溶解性有机碳 贫营养湖泊花神湖和紫霞湖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5 2010年 以南京市花神湖和紫霞湖两个贫营养型湖泊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花神湖和紫霞湖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探讨了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花神湖和紫霞湖两湖泊水体中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相似,主要隶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门(Cvanobacteria)、α-变形菌门(Alph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门(Betaproteobacteria)、杆菌门(Bacteroide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其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β-变形菌门(Betaproteobacteria)是优势细菌类群。两个湖泊水体中75%的细菌与GenBank中已有的未培养细菌同源性高于97%,同时在两个克隆文库中还发现了6个淡水细菌新类群。通过对低纬度区域贫营养型湖泊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分析,加深了我们对浮游细菌多样性的了解,表明湖泊浮游细菌多样性有待进一步认识。 边园琦 邢鹏 李化炳 吴庆龙关键词:浮游细菌 RRNA基因 克隆 定量测定浮游细菌碳代谢量及内外碳源占比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量测定浮游细菌碳代谢量及内外碳源占比的装置,包括培养瓶、控温装置、供气装置和监测装置;培养瓶瓶体内装有水样,顶部通过瓶盖封闭;瓶盖上设有贯通孔,连接长短导管,长导管伸入液面以下,短导管用于平衡气压;培养瓶... 韩一萱 邢鹏文献传递 与微囊藻胞外多糖降解相关的微生物菌群分析 被引量:5 2009年 从铜绿微囊藻培养液中提取胞外多糖,化学分析显示其为含8.3%蛋白质的酸性杂多糖.以胞外多糖为碳源接种自然水体的菌群进行富集培养,分析胞外多糖的微生物降解过程及降解菌的组成.结果表明,接种太湖水华期微生物富集菌群后,多糖立即开始被降解,大约在18d后多糖降解过程显著减慢,37d后仍有一部分多糖未能被降解.这些结果说明在自然界中微囊藻胞外多糖是可以被微生物降解的.比较不同水体的菌群对多糖的降解能力后显示,降解菌群只存在于微囊藻水华暴发的阶段.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结果显示在整个降解过程中,降解菌群的组成未发生显著变化.对DGGE条带中的DNA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降解菌群包含以下几类: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3个,褐螺菌属(Phaeospirillum)1个,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个,红环菌科(Rhodocyclaceae)1个,Hylemonella(无译名)1个,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1个. 蔡元锋 施丽梅 李朋富 邢鹏 于洋 孔繁翔关键词:微囊藻 胞外多糖 降解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菌群 湖泊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20年 湖泊微生物作为湖泊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在局域和区域的元素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由于自然环境中微生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对微生物认知的片面性,可在实验室培养的湖泊微生物比例不足1%.近10年来,宏基因组学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扩展了对湖泊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认识,更揭示了湖泊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基于宏基因组数据的分装(Binning)手段,可以获取大量湖泊中未培养微生物的基因组信息,用于后续的比较基因组、生态进化和培养组学等研究.随着宏基因组学相关学科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将在湖泊微生物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和环境生物监测应用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成为人类了解湖泊生态系统功能和维持机制的有力工具. 罗建桦 陶晔 邢鹏 吴庆龙关键词:宏基因组学 模拟蓝藻分解对温室气体产生和释放的影响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拟蓝藻分解对温室气体产生和释放的影响的装置,包括培养柱、温控装置、供气装置;培养柱内从下至上依次为沉积物层、上覆水层和气体层;培养柱上端通过橡胶塞封闭,橡胶塞上开设贯通孔,软管穿过贯通孔连接培养柱气体... 唐千 邢鹏 薛校风文献传递 根区温度对黄瓜生长和土壤养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2 2013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温度(对照不加温10±2℃、加温至18±2℃、加温至26±2℃)和不同盐分含量土壤(1#>2#>3#)对黄瓜干物质积累、矿质元素吸收与分配特征的影响,并对土壤性状、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不加温10℃相比,加温至18℃和26℃可以克服冬季土壤低温对黄瓜生长的限制作用,促进黄瓜苗的正常生长,为黄瓜开花结果提供保障。随着土壤温度升高,黄瓜果实干物重增加;加温至26℃与加温至18℃相比,三种盐分含量土壤1#、2#、3#黄瓜果实干物重分别增加了41.84%、15.49%、3.59%,同时反映了盐分含量高的土壤加温对提高黄瓜产量更明显。与对照不加温相比,土壤加温使黄瓜单株N、P、K的总摄取量增加,促进黄瓜根系吸收的养分向地上部转移,使土壤中速效养分(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加温使土壤脲酶活性明显升高,对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影响不大。因此,冬季升高土壤温度可增加黄瓜产量,促进土壤养分转化,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 闫秋艳 段增强 李汛 董金龙 王嫒华 邢鹏 董飞关键词:土壤温度 黄瓜 干物重 养分吸收 土壤性质 生态修复水生植物根际氨氧化细菌的研究 被引量:24 2008年 为研究水生植被恢复对底泥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种群的影响,选取在生态修复中广泛使用的4种水生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窄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L.)、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L.)和荇菜(Limnanthemunnymphoides),采用最大可能数法(most probable number,MPN)计数AOB的数量,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nested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nested PCR-DGGE)及条带回收测序的方法分析AOB的主要种类.结果显示,水生植物根际AOB密度显著高于无水生植物的表层底泥,而芦苇(2.8×105cells/g)和菖蒲(4.3×105cells/g)又明显高于菹草(9.3×104cells/g)和荇菜(7.7×104cells/g).水生植物根际呈氧化环境,而NH4+的浓度低于无水生植物的对照区.DNA测序结果显示尽管不同植物根际AOB主要种类有所区别,但基本属于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此类微生物群落在水生植物根际的聚集对促进生态修复中N元素的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邢鹏 孔繁翔 陈开宁 陈美军 吴晓东关键词:氨氧化细菌 生态修复 根际 PCR-DGGE 太湖不同湖区真核微型浮游生物基因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24 2008年 用DGGE(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和构建18SrDNA克隆文库2种方法对太湖不同湖区的真核微型浮游生物(0.8-20μm)多样性及组成结构进行了研究.DGGE结果表明,不同湖区真核微型浮游生物的DGGE指纹图谱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营养水平较低的东太湖和贡湖DGGE条带数最多,分别为23和24,香农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135和3.178,而营养水平较高的梅梁湾和五里湖最少,均为18,香农多样性指数为2.890,表明营养水平较低湖区的多样性高于营养水平较高的湖区.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太湖中真核微型浮游生物种类丰富,占优势的主要是一些鞭毛藻、异养鞭毛虫、纤毛虫和真菌,而营养水平不同的梅梁湾、湖心、东太湖中真核微型浮游生物组成明显不同.在营养水平较高的梅梁湾,28.6%的OUT(operational taxonomicunit)属于异养鞭毛虫,另外隐藻、金藻分别占22.9%和14.3%;在湖心,金藻的比例最大,占25.7%,另外比较多的是异养鞭毛虫和隐藻,分别为20.0%和14.3%;而营养水平较低的东太湖各类纤毛虫所占比份最大,为26.8%,异养鞭毛虫较少,仅占4.9%,另外真菌含量较高,占12.2%. 陈美军 孔繁翔 陈非洲 邢鹏关键词:DGGE 基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