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动梅
-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中性粒细胞对伴放线放线杆菌侵袭上皮细胞能力影响的体外研究
- 目的:建立伴放线放线杆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comitans)与牙龈上皮细胞(Ca 9-22)相互作用的体外模型,研究不同感染复数(MOI)及中性粒细胞对细菌侵袭细胞效率的影响.方法...
- 黄丽佳凌均棨韦曦邓动梅
- 关键词:伴放线放线杆菌牙龈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
- 缓症链球菌不同表型对共培养上皮细胞内噬作用的影响
- 目的:建立缓症链球菌(Streptococcus mitis)与牙龈上皮细胞(Ca 9-22)相互作用的体外模型,研究不同表型细菌对上皮细胞内噬作用的影响。方法:牙龈上皮细胞Ca 9-22接种于24孔板,5%CO237℃...
- 黄丽佳凌均棨韦曦邓动梅
- 关键词:缓症链球菌牙龈上皮细胞
- 文献传递
- 无口腔保健干预牙菌斑液成分的研究被引量:9
- 2000年
- 目的 研究长期无口腔保健干预的牙菌斑液糖代谢规律及其致龋力。方法 选择长期不刷牙者 43人 ,分为无龋组 2 7人 ,高龋组 16人 ,采集 10 %蔗糖漱口前后的菌斑 ,检测菌斑提取液的pH值、有机酸和无机离子的浓度。结果 糖漱口后 ,长期菌斑提取液的pH值、铵离子浓度降低 ,乳酸、甲酸升高 ,与禁食后新形成菌斑的糖代谢规律一致。但糖漱口前后两组菌斑提取液中的单一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长期菌斑与短期菌斑的糖代谢规律基本一致 。
- 邓动梅高学军邵月保
- 关键词:牙菌斑易感性龋齿牙菌斑液
- 牙菌斑液成分与龋易感性的关系
- 高学军董艳梅王祖华邓动梅岳林冯琳李雨琴王嘉德毛秀萍
- 从临床的角度探讨造成个体不同龋易感性的局部原因。通过临床患者的实际资料说明了龋发病的直接原因来自于牙菌斑液的化学环境的变化,其中乳酸的清除率尤为重要,高易感个体的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无龋者。研究还证明,利用矿物饱和度和根据...
- 关键词:
- 关键词:牙菌斑液龋易感性
-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牙菌斑液中5种阳离子成分被引量:1
- 2000年
- 耿秋明邓动梅高学军
- 关键词:龋齿菌斑液HPCE
- 不同改性处理钛表面细菌黏附及超声清除率的比较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评估不同改性处理钛表面的细菌黏附情况和超声清除效果,为优化种植体表面改性技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在纯钛试件表面进行机械抛光(机械抛光组)、TiO2纳米管制备(纳米管组)和喷砂酸蚀处理(喷砂酸蚀组),检测表面性能;分别将各组试件与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anus gingivalis,Pg)和唾液混合菌体外共培养1和5d,检测黏附细菌活性;通过活/死菌染色实验观察超声清洗后各组钛试件表面剩余细菌情况(每组每种细菌每个时间点样本量为3)。结果机械抛光组和喷砂酸蚀组表面呈微米结构,纳米管组表面呈纳米结构;喷砂酸蚀组表面粗糙度[(1.62±0.13)μm]显著大于机械抛光组[(0.81±0.10)μm]和纳米管组[(O.79±0.08)μml(P〈0.05)。培养1和5d时3组中机械抛光组堍活性最低(1829±210和13811±3110),Pg生物总量最低(A570值分别为0.80±0.35和1.56±0.30)。培养1d时机械抛光组和纳米管组表面混合菌活性较低(63943±6990和69860±5555),机械抛光组混合菌生物总量最低(A570值为5.84±0.60)。培养5d时3组混合菌活性及生物总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处理后纳米管组表面剩余细菌最少,呈零星分布;各组培养5d后超声清洗的剩余细菌均多于培养1d。结论表面形貌和粗糙度是细菌早期黏附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其影响可能随着生物膜的成熟而减弱;表面形貌对材料表面生物膜的超声清除率起主要作用;纳米管涂层表面有较低的混合菌早期黏附量和更高的细菌超声清除率。
- 张灿邓动梅王焱
- 关键词:细菌黏附表面改性细菌清除率
- 无创伤修复技术治疗乳牙龋齿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22
- 1999年
- 目的本文报告了应用无创伤修复技术(ART.AtraumaticRestorativeTreatment)治疗乳牙龋齿6个月后的临床观察结果。方法选取没有牙髓问题的乳牙龋齿患儿,随机分为五组,应用两种充填材料(日本FujiIX和德国Ketac-molar)和不同充填技术(ART技术和传统玻璃离子充填技术及银汞合金充填)进行治疗。结果ART技术充填单面洞效果较好,成功率94%~100%,与传统治疗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RT技术充填发面调效果不佳,6个月的成功率只有73%~76%,与传统治疗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RT技术对二类洞充填效果不佳,并且费时较多。结论将ART技术用于临床还需慎重考虑,进一步研究。
- 俞畅高学军邓动梅
- 关键词:ART技术玻璃离子水门汀龋齿乳牙
- 钛种植体表面粗糙度对细菌黏附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研究钛种植体的不同表面粗糙度对变形链球菌及血链球菌黏附的影响。方法:用光电3-D表面测量系统测定两种纯钛片机械切割表面和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将钛片与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共同培养,培养时间分别为4 h,1 d和5 d。通过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法及结晶紫染色法,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种细菌在两种粗糙度钛片上的黏附量。结果:机械切割表面和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钛片的表面粗糙度Ra值分别为1.25μm和4.25μm。CFU计数显示,在不同的培养时间点,两组钛片上的变形链球菌及血链球菌活菌黏附数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晶紫染色显示,在不同的培养时间点,大颗粒喷砂酸蚀组钛片上血链球菌的细菌黏附总量均多于机械切割组钛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培养早期(4 h),大颗粒喷砂酸蚀组钛片上变形链球菌的细菌黏附总量大于机械切割组钛片;但在培养后期(1 d,5 d)两组钛片上变形链球菌的细菌黏附总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片不同表面粗糙度对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的活菌黏附数量无影响,但粗糙表面上黏附的细菌及基质总量大于中度粗糙表面。对于变形链球菌而言,粗糙度对细菌及基质黏附总量的影响随着生物膜的成熟而消失。
- 韩艾芳黄宝鑫邓动梅李晓岚李志鹏张汉卿陈卓凡
- 关键词:钛种植体粗糙度细菌粘附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
- 用菌斑成分的多因素分析评价个体的龋易感性被引量:1
- 2002年
- 邓动梅高学军耿秋明张侠
- 关键词:龋易感性龋齿病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