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一鸣

作品数:33 被引量:150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7篇动脉
  • 16篇血管
  • 9篇动脉闭塞
  • 9篇急性
  • 8篇颅内
  • 8篇颅内动脉
  • 7篇动脉闭塞性
  • 7篇动脉闭塞性疾...
  • 7篇性疾病
  • 7篇卒中
  • 7篇闭塞性
  • 7篇闭塞性疾病
  • 6篇血管内治疗
  • 5篇脑血
  • 4篇血性
  • 4篇取栓
  • 4篇缺血
  • 4篇脑血管
  • 4篇老年
  • 4篇急性缺血

机构

  • 3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阳市中心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第六医...
  • 1篇武警江苏总队...
  • 1篇中国航天科技...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33篇邓一鸣
  • 22篇缪中荣
  • 21篇高峰
  • 15篇孙瑄
  • 14篇马宁
  • 14篇莫大鹏
  • 13篇宋立刚
  • 11篇霍晓川
  • 11篇刘恋
  • 4篇徐晓彤
  • 4篇赵性泉
  • 3篇王春雪
  • 2篇沈宓
  • 2篇王拥军
  • 2篇王伊龙
  • 2篇隋滨滨
  • 2篇罗岗
  • 1篇林燕
  • 1篇秦慧兵
  • 1篇李磊

传媒

  • 5篇中华老年医学...
  • 5篇中国现代神经...
  • 5篇中国卒中杂志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10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效率评价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应用卒中预后特异和非特异评估体系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估体系,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效率。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于2015年1-4月收治的符合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分为血管内治疗组和对照组,评价指标包括:①特异性指标:入院后14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级,90 d及1年内卒中发生率;②非特异指标:1年内院内感染、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③卫生经济学指标:患者1年医疗总费用、总药费,1年内住院次数及累计住院日、累计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日。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给予血管内治疗预后较对照组在入院后14 d NIHSS评分采用秩和检验比较,血管内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90 d及1年内卒中发生率采用χ^2检验,发现血管内治疗组的90 d卒中再发率(P〈0.05)及1年内卒中再发率(P〈0.01)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管内治疗组患者1年内院内感染、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性脑出血采用χ2检验,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入院后90 d mRS评级采用秩和检验,对照组无残疾或轻度(0-1级)、中度(2-3级)、重度残疾(4-5级)及死亡人数分别为3例、15例、23例和4例,血管内治疗组分别为17例、12例、3例和5例,血管内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血管内治疗组在1年内累计医疗花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在1年内住院次数(P〈0.01)、药费(P〈0.05)以及ICU住院日(P〈0.01)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管内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并没有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可以减少患者的住院次数及药费。
邓一鸣霍晓川高峰莫大鹏马宁孙瑄宋立刚王伊龙王拥军赵性泉缪中荣
关键词:卒中血管内治疗
4D血流MR成像评估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旨在应用4D血流MR成像研究正常志愿者及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病人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并比较正常和狭窄颅内动脉的双侧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方法纳入正常志愿者5名和MCA狭窄病人3例。应用3 T MR设备进行检查,采用3D时间飞跃法(TOF)MRA及高分辨3D-T1WI-SPACE序列显示及分析Willis环结构特点。应用4D血流MR成像获取血流数据,分析双侧颈内动脉(ICA)颅内段、MCA及大脑前动脉(ACA)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计算心动周期不同时相的平均血管面积、平均及最大血流速度、平均瞬时血流率,生成血流矢量图、流线图及粒子追踪图。分析颅内Willis环的结构特征及血流动力学状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正常志愿者及MCA狭窄病人双侧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正常志愿者中,4名显示对称Willis环结构,1名右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双侧ICA、MCA和AC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平均血管面积、平均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和平均瞬时血流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流矢量图、流线图及粒子追踪图显示,ICA可见高速血流,收缩晚期及舒张期显示血流速度下降,血流分布欠均匀。1名右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志愿者双侧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不对称,除右侧ACA最大血流速度低于左侧,其余颅内血管段的平均血管面积、平均和最大血流速度以及平均瞬时血流率右侧均明显高于左侧。3例MCA狭窄病人的ICA、MCA及ACA双侧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3例狭窄侧平均瞬时血流率均低于对侧。2例局部平均血流速度及相对压力梯度较对侧降低;另1例则明显较对侧增大。血流矢量图、流线图及粒子追踪图显示狭窄局部血流矢量明显偏离血管主轴方向,血流分布明显不规则。结论应用4D血流MR成像可以提供对颅内动脉复杂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综合评估,包括对血流�
隋滨滨高培毅林燕赵海清荆利娜沈宓宋立刚邓一鸣
关键词: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
80岁及以上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支架机械取栓的疗效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评价可回收支架机械取栓(stent retriever—based thrombectomy,SRT)技术在大血管闭塞的80岁及以上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a stroke,AIS)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施血管内SRT的157例患者,按照年龄分为〈80岁及≥80岁两组,比较两组的基线信息包括性别构成、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既往病史、吸烟史、术前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术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是否静脉溶栓;比较两组手术相关信息包括发病至入院时间、到院至穿刺时间、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以及sRT并发症(症状性颅内出血、死亡)和90dmRS;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年龄是否为SRT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80岁组共130例患者、≥80岁组有27例患者,两组患者基线信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相关信息、SRT并发症以及临床结局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不同临床结局为因变量,调整性别、入院ASPECTS评分、NIHSS评分和溶栓后,结果显示,是否高龄(≥80岁)并不是影响临床结局的因素(OR=0.738,95%CI:0.300~1.813)。结论≥80岁的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实施SRT同样安全并获益。
邓一鸣高峰孙瑄宋立刚刘恋莫大鹏马宁缪中荣
关键词:卒中血栓切除术
临床路径在75岁及以上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在75岁及以上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75岁的老年脑梗死患者,排除临床变异退出患者后共纳入363例患者,分为临床路径组184例和对照组179例,比较两组患者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以及药费。结果临床路径组患者90 d后mRS 0~1分比例77.2%(142/184),较对照组比例(55.3%,99/179)更高(χ^2=19.443,P=0.000);住院期间肺部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3.9%(44/184)、14.7%(27/184),低于对照组42.5%(76/179)、29.1%(52/179)(χ^2=14.101、11.014,P=0.000、0.001),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4.9%(9/184)比11.2%(20/179),χ^2=4.871,P=0.027];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路径组患者平均住院日(18.3±2.9)d、总费用(2.72±0.42)万元、药费(0.87±0.29)万元,均低于对照组(22.8±4.4)d、(3.55±0.81)万元、(1.42±0.29)万元(t=11.546、12.168、18.335,均P=0.000)。结论临床路径可以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医疗质量、缩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及药费。
刘红钊程曼秦慧兵张小林高峰孙瑄刘恋宋立刚张静波邓一鸣
关键词:脑梗死
一种颅内动脉斑块回收切割支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颅内动脉斑块回收切割支架,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支架本体、调节拉管、调节拉丝、括撑组件和斑块切割组件,支架本体内设有调节腔,支架本体的前端设有安装台阶,调节腔内设有驱动组件,所述调节拉丝的前端设有...
邓一鸣缪中荣高峰陈端端
文献传递
BDNF Va166Met多态性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CAS术后认知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伴有认知障碍的ACS患者,给与CAS术前后认知功能及BDNF水平的变化与标准药物治疗组的比较,探讨BDNF Val66Met基因多态性与ACS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邓一鸣王春雪缪中荣吕虹
关键词:CASACS患者
慢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治疗策略被引量:1
2020年
慢性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再通治疗尚处于萌芽阶段,尽管有小样本病例对照临床研究或回顾性研究获得成功,但整体而言,慢性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再通治疗在术前评估、病例选择、技术方法和循证医学证据等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随着神经介入、影像学、病理学等多学科医师经验的积累以及神经介入材料的更新迭代,慢性大血管闭塞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本文立足"天时"、"地利"、"人和"的高度和维度,从手术时机、病变评估及个体化治疗三方面概述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及其他颅内动脉闭塞的治疗策略。
缪中荣邓一鸣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颈动脉疾病颅内动脉疾病
高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桥接治疗与直接介入治疗的对比分析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比较桥接治疗与直接介入治疗在发病4.5 h以内到院的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施血管内治疗的年龄≥80岁的高龄老年AIS患者89例,按照是否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分为桥接治疗组及直接介入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信息包括性别构成、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既往病史、吸烟史、术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手术相关信息包括发病至医院时间、到院至穿刺时间、穿刺到血管开通时间以及并发症(症状性颅内出血、死亡)和90 dm RS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给予静脉溶栓的桥接治疗是否为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桥接治疗组共49例患者、直接介入治疗组共40例患者,两组患者基线信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发病至医院时间、到院至穿刺时间、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桥接治疗组中26.5%(13例)的患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14.3%(7例)患者90 d死亡;直接血管内治疗组中17.5%(7例)患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及7.5%(3例)的患者90 d死亡,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和90 d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31、1.017,P=0.310、0.313)。以不同临床结局为因变量,调整性别、入院NIHSS、既往病史等因素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给予静脉溶栓的桥接治疗并不是影响临床结局的因素(OR=0.795,95%CI:0.280~2.258,P=0.666)。结论桥接治疗与直接介入治疗对发病4.5 h以内到院的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AIS患者同样安全有效,在时间窗内应尽量给予静脉溶栓治疗。
邓一鸣张净瑜高峰孙瑄宋立刚刘恋莫大鹏马宁缪中荣徐凯
关键词:卒中血栓溶解疗法血管内治疗
一种用于脑动脉闭塞的人工智能诊疗辅助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脑动脉闭塞的人工智能诊疗辅助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中心转动连接有角度调整机构,且角度调整机构一侧安装有显示器,显示器一侧底部一角位置安装有数据线,数据线一端电性连接有处理器,本发明利用图像增强器...
高峰邓一鸣高原李磊宴照轩吴齐韩建佳
脑卒中临床路径试点现状与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路径试点工作中,脑卒中临床路径试点的开展情况,分析脑卒中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方法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路径神经内科各试点医院2011年3—10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M和脑出血的住院患者确定为传统组:以各试点医院2012年3~10月符合进入该病种临床路径并顺利完成临床路径的住院患者为临床路径组,对两组各项指标的数据进行评估分析。结果TIA实施临床路径后,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由(13.19±4.73)d减少到(9.93±4.31)d,(P〈0.01);平均住院费用由(10584.52±5161.06)元下降到(9200.25±4624.45)元(P〈0.05);药费由(4479.00±2210.49)元下降到(3843.13±2280.40)元(P〈0.05);传统组与临床路径组患者90d内卒中发生率分别为12.44%、17.33%(P〈0.16)。脑出血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后,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由(21.18±6.50)d减少到(17.934.6.35)d,(P〈0.01);平均住院费用由(13514.384.4238.46)元下降到(11737.914.6509.84)元,(P〈O.01);药费由(7893.054.2356.80)元下降到(6509.84±2044.65)元(P〈0.01);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别为(7.99±3.66)、(7.78±3.67)分(P=0.52)。治疗14d后的NIHSS评分分别为(5.12±3.12)、(4.40±2.74)分(P=0.10);人院时的Barthel指数(BI)通过秩和检验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两组患者90d后的BI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结论临床路径可以降低TIA及脑出血患者的住院费用及药费;在缩短患者住院天数的情况下,未降低患者医疗质量,甚至在某些医院提高了患者的医疗质量。
邓一鸣焦雅辉赵性泉
关键词:脑卒中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