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晨燕
- 作品数:5 被引量:66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eIF4E在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eIF4E在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食管正常鳞状上皮(15例)、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85例)和食管鳞状细胞癌(60例)中eIF4E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eIF4E在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组织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44.7%和63.3%,eIF4E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明显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组织及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组织(P<0.05);高级别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组织中eIF4E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低级别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组织(P<0.05);低分化鳞癌组织中eIF4E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鳞癌组织(P<0.05)。eIF4E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不相关(P>0.05)。结论在食管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eIF4E的表达呈增高趋势。eIF4E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增高,提示eIF4E在食管鳞状上皮癌变和进展过程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 丁涛张祥宏李学民严霞邢凌霄王俊灵张杰英薛丽英赵晨燕崔晋峰
- 关键词:癌变免疫组织化学
- p-JNK JNK和PPARγ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探讨p-JNK/JNK和PPARγ蛋白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食管正常鳞状上皮(15例)、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85例)和食管鳞状细胞癌(60例)组织中p-JNK/JNK和PPAR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JNK在食管正常鳞状上皮、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37.6%和55.0%,而p-JN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55.3%和73.3%,JNK和p-JNK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和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P<0.05)。高级别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中JNK、p-JNK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和低级别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P<0.05)。PPARγ在食管正常鳞状上皮、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45.9%和45.0%,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和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PARγ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中JNK、p-JNK和PPARγ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JNK、p-JNK和PPARγ的表达均随肿瘤病理分级的增高而降低(P<0.05)。JNK、p-JNK和PPARγ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不相关(P>0.05)。结论:在食管癌变过程中,JNK、p-JNK的表达呈增高趋势而PPARγ的表达呈下降的趋势。但食管鳞状细胞癌中JNK/p-JNK和PPARγ的表达均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提示JNK、p-JNK和PPARγ在食管鳞状上皮癌变和进展过程中发挥不同作用,其机制比较复杂。
- 丁涛张祥宏李学民严霞邢凌霄王俊灵张杰英薛丽英赵晨燕崔晋峰
- 关键词:JNKP-JNKPPARΓ食管癌变
- 食管胃交界腺癌和远端胃癌KLF4 SP1及Cyclin D1表达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近些年研究发现胃食管交界腺癌的发生率较远端胃癌明显升高,但其发生机制目前并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KLF4、SP1和Cyclin D1在食管胃交界腺癌和远端胃癌表达的差异,探讨食管胃交界腺癌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比观察58例食管胃交界腺癌和47例远端胃癌组织中KLF4、SP1和Cyclin D1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差异以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KLF4在远端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食管胃交界腺癌组(P<0.05);而且远端胃癌高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中KLF4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相应食管胃交界腺癌组(P<0.05)。SP1在远端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食管胃交界腺癌组(P<0.05);而且远端胃癌高中分化组中SP1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相应食管胃交界腺癌组(P<0.05)。Cyclin D1在食管胃交界腺癌组和远端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未见明显差异。进一步观察KLF4、SP1和Cyclin D1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发现Cyclin D1的高表达与食管胃交界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而KLF4、SP1和Cyclin D1的表达异常均与远端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食管胃交界腺癌中KLF4与SP1和Cyclin D1之间未见明显相关关系;而在远端胃癌中KLF4与SP1以及KLF4与Cyclin D1(r=-0.334,r=-0.341,P<0.05)之间呈负相关;SP1与Cyclin D1之间呈正相关(r=0.340,P<0.05)。结论:食管胃交界腺癌和远端胃癌组织KLF4、SP1和Cyclin D1的表达和临床病理意义均存在一定差异,提示两种肿瘤在发生发展方面可能有所不同。
- 崔晋峰赵晨燕曹立勇吴文新李月红王媛薛丽英张祥宏
- 关键词:食管胃交界腺癌远端胃癌SP1细胞周期素D1
- 食管胃交界腺癌发生情况及与远端胃癌的对比研究
- 本文第一部分拟通过对河北省胃癌高发区(赞皇县)和食管癌高发区(磁县)十四年胃癌的发病部位、年龄及性别构成等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揭示我国食管癌胃癌高发区居民胃癌发生规律。
在转录水平对基因表达的调节一直是研究...
- 赵晨燕
- 关键词:食管腺癌贲门癌食管胃交界腺癌远端胃癌
- 文献传递
- 河北省食管癌和胃癌高发区居民胃癌发生部位的变化及趋势分析被引量:48
- 2008年
- 目的探讨河北省食管癌和胃癌高发区居民胃癌发生部位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6年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磁县和胃癌高发区赞皇县全部首诊为胃癌的43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患者贲门、胃体和胃窦部位胃癌的构成比,分析当地胃癌发生部位的变化及趋势。结果两地全部首诊胃癌患者中,贲门癌占68.0%,明显高于胃体癌(24.2%)和胃窦癌(7.9%;χ^2=124.396,P〈0.0001)。1993-2006年间,贲门癌在胃癌中所占的比例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磁县患者中,贲门癌所占的比例为71.2%,明显高于赞皇县(51.2%;χ^2=109.648,P〈0.0001)。磁县贲门癌比例逐渐增多的同时,胃体癌比例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而赞皇县胃癌构成比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胃窦癌逐渐减少。性别对胃癌发生部位的变化无明显影响;但不同部位胃癌患者的年龄构成比存在着差异(χ^2=58.380,P〈0.0001),其中〈50岁组胃体癌所占的比例在所有年龄组中最高,为34.2%,而贲门癌在61~70岁组中所占的比例最高,为71.6%。结论贲门是河北省胃癌高发区磁县和食管癌高发区赞皇县居民胃癌发生的主要部位。在流行病学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磁县胃癌患者中,贲门癌的构成比将继续上升,胃体癌的构成比将继续下降;而赞皇县患者中,胃窦癌的构成比将继续下降。
- 赵晨燕张祥宏薛丽英邢凌霄王俊灵李学民米建民靳国梁
- 关键词:胃肿瘤构成比发病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