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嘉平

作品数:30 被引量:20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杨树
  • 6篇溃疡病
  • 6篇病菌
  • 5篇溃疡病菌
  • 5篇基因
  • 4篇杨树溃疡病
  • 4篇葡萄
  • 4篇葡萄座腔菌
  • 4篇林木
  • 3篇毒素
  • 3篇引物
  • 3篇真菌
  • 3篇葡萄座腔菌属
  • 3篇菌属
  • 3篇抗病
  • 2篇代谢
  • 2篇新疆杨
  • 2篇杨树花
  • 2篇叶柄
  • 2篇叶片

机构

  • 22篇中国林业科学...
  • 8篇河北农业大学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陕西省林业厅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泰安市科学技...
  • 1篇中国林学会

作者

  • 30篇赵嘉平
  • 6篇梁军
  • 6篇吕全
  • 5篇张星耀
  • 4篇刘会香
  • 3篇王庆灵
  • 3篇唐明
  • 2篇李晓明
  • 2篇冉隆贤
  • 2篇唐周斌
  • 2篇王媛
  • 2篇刘文鑫
  • 2篇崔建州
  • 2篇苏晓华
  • 1篇李虹
  • 1篇贾秀贞
  • 1篇李堆淑
  • 1篇王静
  • 1篇徐梅卿
  • 1篇刘青峰

传媒

  • 3篇林业科学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3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落叶果树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森林病虫
  • 1篇陕西林业科技
  • 1篇中国农业教育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烂皮病菌侵染对新疆杨光合特性及碳水代谢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烂皮病菌侵染对新疆杨叶片光合响应以及水分代谢特征的影响,探讨病菌侵染下杨树光合作用与水分代谢之间的相关性,为杨树烂皮病的发生及控制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以1年生新疆杨为植物材料,采用枝干表皮微环割方法接种烂皮病菌,研究烂皮病菌侵染10~30天新疆杨的叶片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根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以及叶片正午水势等指标,分析蒸腾速率、正午水势分别与气孔导度以及水汽压亏缺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环割对照相比,烂皮病菌侵染显著降低新疆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62.45%~91.05%)、气孔导度(64.19%~87.43%)、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19.13%~42.79%)、实际光化学效率(46.04%~69.93%)、电子传递速率(52.58%~68.03%)等参数;显著抑制新疆杨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76.94%)、光饱和点(40.40%)及表观量子效率(46.09%),并显著升高暗呼吸速率(82.14%)及光补偿点(242.42%)。烂皮病菌侵染显著降低根部可溶性糖(35.06%~44.50%,20~30天)及淀粉含量(35.77%~58.39%,10~30天)。烂皮病菌侵染显著抑制叶片的蒸腾速率(57.36%~80.49%)、水分利用效率(24.92%~70.55%)以及升高水汽压亏缺(13.59%~33.65%)和叶片正午水势(39.74%,20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正相关,与水汽压亏缺呈负相关;叶片正午水势与气孔导度及水汽压亏缺均无线性关系,烂皮病菌侵染导致的气孔关闭与叶片水分状况无关。[结论]烂皮病菌侵染下新疆杨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叶片光能转化、光合电子传递及光能利用受阻。烂皮病菌侵染并未造成新疆杨叶部水分胁迫,甚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时,影响寄主根系的碳积累,导致根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始终在胁迫初期时的水平。
李金鑫张一南苗瑞芬邢军超李敏申宛娜王黎赵嘉平
关键词: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响应曲线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一种研究林木类植物光调节代谢通路中基因表达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研究林木类植物光调节代谢产物通路中基因表达的方法,属于林木类植物基因合成代谢研究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接种病原真菌,在遮光的条件下诱导林木类植物枝干上生成白色不定根;S2)光诱导获得有色...
赵嘉平李敏付宇辰李金鑫王黎申宛娜李征张诗琪
PGPR菌剂及可溶性腐殖酸对经济果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2003年
PGPR接种剂和腐殖酸型肥料对于黄土高原的造林成活率和经济林木的产量都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它具有防病、促进生长、增产、改良土壤等多种作用,植物表面吸收后,根际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有很大的影响。对提高植物体内过氧化酶活性,增强植物体自我营养调节与生殖关系平衡具有明显效力,从而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唐周斌李晓明赵嘉平
关键词:经济果林生长发育影响因素
陕甘宁主要林木菌根研究
唐明陈辉朱晓强张晓妮郭渊张宏亮张博勇赵嘉平吴重华
该项目在林学、微生物学、植物病理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围绕菌根真菌与林木抗旱性和抗病性机制等理论前沿和生产实际,系统研究了陕西、甘肃和宁夏干旱和荒漠区292种主要林木菌根真菌资源及分布规律,发掘出该区域具有特定适应性和抗逆...
关键词:
关键词:菌根真菌菌株筛选陕甘宁
土壤及潜伏期桉树组织内青枯菌的PCR检测被引量:5
2010年
为早期发现桉树幼苗和土壤带菌情况,本试验利用PCR技术对桉树林地土壤及潜伏期桉树青枯菌的检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SDS法与简单提取法提取土壤中青枯菌DNA,PCR检测灵敏度均达2.5×104CFU/g,简单提取法与SDS法相比具有快速、成本低廉等优点;CTAB法提取人工接菌的桉树组织中青枯菌,PCR检测灵敏度达3×102CFU/g。利用浸泡法处理1年生桉树茎段,用1×107CFU/mL菌悬液处理后,第4天开始发病,至第8天发病率达100%,利用该数据得到了一种制备桉树青枯病潜伏期材料的方法,通过CTAB法提取潜伏期桉树青枯菌的DNA,利用OLI1和Y2引物进行PCR扩增后,检测出288 bp的条带。因此,PCR可以有效地检测土壤和感病潜伏期组织中桉树青枯病菌。
郝梁丞赵嘉平陶晡冉隆贤
关键词:桉树青枯病分子检测潜伏期
一种利用离体叶片检测杨树溃疡病真菌毒素活性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离体叶片检测杨树溃疡病真菌毒素活性的方法,包括采集带有成熟叶片的杨树健康枝条,浸泡于装满无菌水中,避光保存;在无菌水中,从所述杨树健康枝条的叶柄与枝条连接处剪下叶片,将所述杨树健康枝条的叶柄向下插入所述...
赵嘉平张冰玉张一南李金鑫李敏邢军超
文献传递
一种适合杨树树皮的蛋白质提取方法被引量:3
2012年
双向电泳技术是进行蛋白质组分分离和功能鉴定的重要步骤。提取和制备高质量的蛋白质是进行双向电泳的首要前提。杨树树皮组织中含有大量的干扰物质,影响了蛋白质的提取和双向电泳的分离效果。为建立一种适合杨树树皮蛋白质的双向电泳程序,本实验以107杨为材料,采用改良的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提取杨树树皮蛋白质,经双向电泳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得到了理想的双向电泳图谱,为杨树与病原互作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赵相涛吕全赵嘉平马跃陈亮刘会香张星耀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杨树树皮双向电泳技术
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新种Leptographium qinlingensis(英文)被引量:6
2004年
报道了与危害中国秦岭华山松的华山松大小蠹相关的真菌新种,描述了其有性阶段和无性阶 段的形态特征。研究标本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唐明陈辉赵嘉平朱长俊唐明
关键词: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LEPTOGRAPHIUM有性阶段无性阶段
M13分子标记快速区分树木溃疡病原真菌的种类被引量:1
2013年
树木溃疡病菌具有寄主多样性、危害症状复杂且分布广泛的特点,快速简便地区分真菌类别是杨树溃疡病研究及防治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对树木溃疡病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发现以M13为引物的PCR扩增可以在不同的种类之间产生稳定分化的带型。因此,本研究分离了43株18种树木溃疡病相关真菌,并且对这些菌株进行rDNA-ITS序列测定及M13-PCR。结果显示,M13带型差异与真菌的特定种类相对应。因此,认为M13分子标记可以准确快速地鉴定、区分树木溃疡病菌。
王庆灵崔建州赵嘉平
关键词:分子标记
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系统分类评述被引量:22
2007年
本文系统论述了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Ces.&De Not.)及其无性型的系统分类现状。首先概述了Botry-osphaeria真菌模式种的建立及无性型分类的演化过程,主要介绍了Botryosphaeria真菌系统分类的一个重要观点:即Botryosphaeria代表了两个不同的系统发育单元的集合,其无性阶段可能分别对应于色二孢属(Diplodia)和壳梭孢属(Fusicoccum)。同时介绍了真菌多无性型(pleoanamorphy)、同等无性型(synanamorphs)概念和Fusicoccum真菌座腔壳砖隔孢属(Dichomera)同等无性型的主要特征。分析了一些重要有性型种,如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dothidea),多主葡萄座腔菌(B.ribis),贝伦格葡萄座腔菌(B.berengeriana),B.parva,B.lutea等之间的系统分类关系,介绍了近年发现的20多个有性与无性型新种。其次介绍了主要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方法并分析了其在Botryosphaeria真菌系统分类中的应用状况。最后通过分析与国外研究水平的差距,讨论了今后我国重点研究的方向。
赵嘉平梁军吕全张星耀
关键词:葡萄座腔菌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