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现代散文的文体自觉
- 2003年
- 新文学作家的散文观念与文体实践,标志着现代散文文体意识的觉醒。对现代散文的渊源、界定、表现内容与表达技巧的有益探索,初步确立了现代散文的文体观,从而使现代散文在初创时期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 贵志浩
- 关键词:散文文体意识渊源表现手法
- 神话重述的历史追问与文化寻根——评阿来的《格萨尔王》被引量:5
- 2012年
- 阿来的《格萨尔王》作为“重述神话”的力作之一,颇受读者与研究者的关注。小说令人感兴趣的也并不在格萨尔传说本身,而在于说唱人晋美与神的昵近过程,以及晋美对史诗传说中“事实”的追寻。因而,阿来重述的意义不仅仅是为我们再现了一个藏民族的传奇故事,更重要的是在故事的背后还原出格萨尔史诗说唱传统和藏民族神秘文化,显示出了一种对藏民族历史的追问和文化寻根倾向,由此表达了对现代文明进程中民族传统文化逐渐式微的反思。
- 贵志浩
- 关键词:格萨尔王文化寻根神话重述民族传统文化传奇故事
- 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女性散文的抒情走向被引量:1
- 2005年
-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阶级意识和民族意识日趋高涨的时代,中国女性散文面临着与主流话语相谋合又相冲突的困惑,一方面她们试图保持女性自身的独特视点与体验,另一方面时代的激潮又不断地消蚀着她们的女性意识,与主流话语的融合成为了她们的必然选择,其女性书写日益凸现出外倾性、叙事性、雄化和崇高的抒情走向。
- 贵志浩
- 关键词:女性散文外倾性
- 发现与逃离:“娜拉现象”之女性意识透析被引量:2
- 2000年
- “娜拉现象”作为二、三十年代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 ,试图构建一个觉醒的女性群体 ,并有意强化其女性意识 ,它揭示了现代新女性在发现人的存在与价值并逃离传统的同时 ,也逃离了女性意识的真正自觉。其女性意识是追求个性解放与自由的“五四”时代精神在女性领域的具体体现 ,表达了对旧道德秩序的强烈批判和对新道德观念的热切呼唤 。
- 贵志浩
- 关键词:娜拉现象女性意识文学研究女性文学
- 论地方文学的文化阐释价值——兼析浙西地区文学的乡土性被引量:3
- 2010年
- 地方文学是区域文化的典型反映形态,是民族文化一体性和区域文化本土化进程相互作用的产物,积淀着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文化阐释价值。浙西地区文化生态的边缘性和儒学化,决定了该地区作家群体、作品内容等文学风貌的发展演变。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以及关注民生的人文观照,构成了地方文学的乡土气质。
- 贵志浩
- 关键词:区域文化地方文学
- 人文关怀中的女性世界——论二十年代女性散文被引量:2
- 2002年
- 二十年代女性散文作为二十年代散文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感应着“五四”时代的脉搏,具有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核。作为一种女性书写,它从女性的独特视野,观照着社会人生与女性自我;以富有女性质感的话语,表现了女作家独特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感悟以及审美追求,展示了一个真实而灵动的女性世界。
- 贵志浩
- 关键词:女性散文人文关怀审美特征人文主义自我
- 散文的叙事与叙事伦理——兼析《朝花夕拾》的伦理言说被引量:2
- 2012年
- 叙事伦理作为当今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批评范畴已日益受到关注,刘小枫、谢有顺、伍茂国等学者不约而同地将叙事伦理作为小说叙事理论的重要部分作了深入而独到的言说,却忽视了叙事伦理的另一个领域,那就是散文。一提起叙事,人们常常觉得似乎是小说的擅长,而不甚关注其在散文中的作用。
- 贵志浩
- 关键词:叙事伦理《朝花夕拾》散文言说叙事理论
- 记忆遮蔽下的文化反思——《朝花夕拾》的互文性解读被引量:3
- 2011年
- “互文性”作为后现代主义批评的重要理论,强调文本与文本间的关系及其所构成的话语空间,它反对自我封闭的文本观,主张将文本置于一个由文学、文化及其他文本所构成的开放体系中予以关照,从而获得对文本存在的多重影响的认识和意义确认。
- 贵志浩
- 关键词:文化反思《朝花夕拾》后现代主义批评遮蔽记忆文本观
- 实习支教背景下师范教育模式的反思被引量:3
- 2011年
- 师范生实习支教是为了适应基础教育的发展变化而实施的师范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文章从反思性教学这一教师教育理论视角出发,透视实习支教实践中凸显的师范教育问题,进而从教育观念、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构建出适应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的师范教育模式。
- 贵志浩
- 关键词:实习支教反思性教学师范教育
- 《后羿》与《奔月》的互文解读被引量:1
- 2010年
- 《后羿》与《奔月》的神话重述,是不同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下对同一神话的不同解读,具有耐人寻味的互文性。叶兆言与鲁迅在激活神话原型的同时,也赋予了古老神话以现代意识和价值观念,对"食""欲"等人性本能的演绎和神的世界的世俗描写,表达了对人类生命生存形态及其意义的思考,显示了现代性重构的独特的文本价值和艺术魅力。
- 贵志浩
- 关键词:神话重述互文性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