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谨

作品数:39 被引量:190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十堰市科技攻关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电针
  • 7篇关节
  • 5篇体外冲击波
  • 5篇康复
  • 5篇关节炎
  • 4篇性关节炎
  • 4篇膝骨
  • 4篇康复治疗
  • 4篇脊髓
  • 4篇脊髓损伤
  • 4篇骨性
  • 4篇骨性关节
  • 4篇骨性关节炎
  • 4篇磁刺激
  • 3篇电针治疗
  • 3篇阳陵泉
  • 3篇针灸
  • 3篇疗效
  • 3篇磁刺激治疗
  • 2篇等速肌力

机构

  • 22篇太和医院
  • 8篇湖北医药学院...
  • 7篇湖北中医药大...
  • 6篇十堰市太和医...
  • 2篇湖北医药学院
  • 2篇十堰市太和医...

作者

  • 39篇谢谨
  • 22篇王俊华
  • 15篇徐远红
  • 15篇李海峰
  • 13篇王刚
  • 11篇朱小虎
  • 8篇高峰
  • 5篇杨凤翔
  • 5篇黄钟敏
  • 4篇万超
  • 4篇程宇核
  • 3篇柯娟
  • 2篇王刚
  • 2篇余新华
  • 2篇孙燕
  • 2篇王大斌
  • 2篇郑明双
  • 2篇马晓玉
  • 2篇赵峰
  • 2篇柯晓燕

传媒

  • 10篇中国康复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郧阳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医药导报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医学报
  • 1篇护理学杂志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9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4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冲击波联合电针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电针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索体外冲击波治疗机制。方法将60例顽固性网球肘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冲击波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2周、4周、3个月分别进行VAS疼痛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各期VAS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联合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单纯电针组及冲击波组(P均<0.05);治疗后2周,冲击波组与电针组VA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4周和3个月均优于电针组(P均<0.05);冲击波组及联合治疗组随着时间延长,VAS评分及ADL评分进一步改善,但是电针组3个月后却较4周后有变差倾向(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和电针对顽固性网球肘都具有临床疗效,但二者联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治疗,具有近期及远期疗效方面的共同优势,其既可弥补针灸治疗远期疗效差的不足,又能增强冲击波的即时镇痛效应。
徐远红王俊华王刚李海峰朱小虎谢谨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电针网球肘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运动训练对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配合运动训练对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运动能力的作用。方法: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1例(25椎),均于X线下椎弓根入路行PVP,术后即在治疗师指导下配合运动训练。结果:术后1个月,21例患者双手握力、前伸试验、单腿站立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坐立试验、常速及快速步行(6 m)所需的时间,不能下蹲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PVP配合运动训练可有效促进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的强度,提高运动能力。
王刚王俊华朱小虎谢谨余新华
关键词: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症压缩性骨折
便携式儿童吸氧装置
便携式儿童吸氧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端面上设有凹槽,凹槽的腔室与氧气袋的大小相适应,凹槽内设有氧气袋,氧气袋上的充气孔从固定板内伸出与儿童面罩连接,充气孔上还设有管道阀门开关;所述凹槽内的一侧设有压板,压板通过多个多...
赵峰孙燕黄钟敏王刚谢谨王大斌顾教伟桂卫星马晓玉柯晓燕
文献传递
基于fNIRS探讨分期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并采用fNIRS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9例采取分期针刺治疗,对照组29例采取传统针刺治疗。治疗5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观察两组患者FMA、MBI、NIHSS及fNIRS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均较前明显提升,NIHSS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分期针刺评分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NIRS比较,治疗后试验组在通道ch28、ch32、ch34、ch35、ch36及ch39均被激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h28通道显著激活;对照组在通道ch28被激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在患侧M1区积分值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针刺能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激活脑神经功能。
郑苏穆敬平代轶楠谢谨
关键词:分期针刺缺血性脑卒中
青鹏膏超声导入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青鹏膏超声导入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予以青鹏膏超声导入及推拿治疗,对照1组采用推拿治疗,对照2组予普通医用超声耦合剂超声治疗后再行推拿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远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临床症状总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治疗组患者总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治疗1年后随访有效率,治疗组为92.3%,对照1组为76.9%,对照2组为87.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鹏膏剂超声导入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朱小虎王俊华杨坤王刚谢谨邹季
关键词:颈性眩晕青鹏膏超声导入推拿
签名公章在一日清单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王成秀杨风翔王桂荣谢谨
不同途径给予高乌甲素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比较高乌甲素神经阻滞与静脉滴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神经阻滞组(高乌甲素神经阻滞+推拿治疗)和静脉滴注组(高乌甲素静脉滴注+推拿治疗)各70例,神经阻滞组给予高乌甲素注射用灭菌粉末8 mg+2%利多卡因混合液(共5 mL)注入,每3 d注射1次,共注射5次(1个疗程)。同时给予推拿治疗,每日1次,每周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静脉滴注组给予高乌甲素16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50滴.min-1,qd,每周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推拿治疗方法同神经阻滞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减轻相关症状,神经阻滞组总有效率95.31%,静脉滴注组81.82%,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推拿治疗,高乌甲素神经阻滞较静脉滴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更好。
朱小虎程宇核王刚万超谢谨王俊华
关键词:高乌甲素推拿
电针结合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逼尿肌兴奋性及α-SMA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电针及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SCI)模型大鼠,对其逼尿肌兴奋性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影响,从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磁刺激组和联合组,分别采用对应的治疗;采用重物坠落打击方法制备SCI模型;治疗后,测定各组大鼠离体逼尿肌肌条的最小收缩张力及收缩频率,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逼尿肌中α-SMA阳性细胞数量。结果:治疗10次后,膀胱逼尿肌离体肌条最小收缩张力比较,联合组明显低于模型组、磁刺激组和电针组,电针组和磁刺激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各组肌条收缩频率及α-SMA阳性细胞表达比较,联合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磁刺激组和电针组,电针组和磁刺激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电针及磁刺激治疗均能显著提高脊髓损伤后膀胱逼尿肌中α-SMA含量,增强膀胱逼尿肌兴奋性,改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状况,电针结合磁刺激治疗效果更好。
程宇核王俊华李海峰朱小虎谢谨邹旭丹万超
关键词:脊髓损伤电针磁刺激Α-平滑肌肌动蛋白
等速肌力训练结合Maitland手法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疗效研究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研究分析等速肌力训练结合Maitland手法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标记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行等速肌力训练及Maitland手法治疗,对照组只行Maitland手法治疗,两组患者均配合常规药物对症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行标准视觉类比量表(VAS)、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评定膝关节伸屈肌的峰力矩值(PT),峰力矩与体质量比值(PT/BW)。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AS均下降,研究组VAS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AROM均有明显提高,研究组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都有改善,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伸屈肌群PT值、PT/BW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伸屈肌群PT值、PT/BW值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结合Maitland手法在改善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疼痛、关节活动度、肌力及关节功能方面疗效显著。
徐远红王俊华谢谨高峰刘飞
关键词:骨关节炎运动疗法肌力肌肉骨骼手法
体外冲击波联合电针治疗冈上肌肌腱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电针对冈上肌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探索其治疗机制。方法将60例冈上肌肌腱炎患者随机均分为电针组、冲击波组及联合治疗组。各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疗程结束后2周、4周、3月行VAS评定(休息、活动时)及Constant-Murley评定。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各期VAS评分及C-M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联合治疗组优于其他两组;冲击波组在治疗结束后2周VAS(休息)改善与电针组相近,但治疗结束后4周和3月优于电针组;冲击波组在治疗后VAS(活动)各期均优于电针组;冲击波组及联合治疗组随着时间延长VAS评分及C-M评分逐渐改善,但电针组治疗结束后3月却较2周及4周后VAS评分增高,C-M评分降低,提示病情可能反复。结论体外冲击波和电针对冈上肌肌腱炎都具有临床疗效,但联合治疗明显优于单一治疗,具有近期及远期疗效方面的共同优势,其既可弥补针灸治疗远期疗效差方面的不足,又能增强体外冲击波即时镇痛效应。
王俊华徐远红王刚李海峰杨凤翔谢谨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电针冈上肌肌腱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