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谢真元

谢真元

作品数:19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文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藏戏
  • 3篇心态
  • 3篇杂剧
  • 3篇审美
  • 3篇文化
  • 2篇散曲
  • 2篇文化心态
  • 2篇小说
  • 2篇妇女解放
  • 2篇传奇
  • 1篇东方戏剧
  • 1篇独具
  • 1篇独具慧眼
  • 1篇对立
  • 1篇信仰
  • 1篇性解放
  • 1篇性描写
  • 1篇学史
  • 1篇艺术
  • 1篇艺术特色

机构

  • 12篇重庆师范大学
  • 6篇重庆师范学院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作者

  • 19篇谢真元
  • 5篇聂心蓉
  • 2篇张国龙
  • 2篇沈艾娥
  • 1篇颜健

传媒

  • 4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社会科学研究
  • 2篇忻州师范学院...
  • 1篇戏剧艺术
  • 1篇西藏研究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重庆师院学报...
  • 1篇重庆广播电视...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昆明师范高等...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嘉应学院学报
  • 1篇济宁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8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马剧作之比较研究
2005年
关汉卿、马致远剧作风格迥异,在人物塑造、美学取向等方面有很大不同:关剧塑造了很多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来拯救自己的“行动的人”,而马剧中更多的是软弱无力的“无行动能力的人”;关剧是一种道德化陈述,而马剧是一种审美性观照。这些不同根源于关、马市井与山林的不同精神文化土壤。
谢真元聂心蓉
关键词:关汉卿杂剧
阐释学视野的花木兰与女性解放的维度被引量:10
2002年
本文选择了明末清初、晚清、五四、抗战至解放、2 0世纪八九十年代等历史发展中新思潮涌动、改良、变革、转型的重要时期围绕花木兰原型的理解阐释来展开论述。注目女性自我独立意识和两性冲突 ,就花木兰历史评价中出现的两种声音显扬赞颂和怀疑针贬进行具体的历史文化分析 ,从而完整展示了中国妇女解放进程中走过的由类向个人的奋斗历程 ,并预示她将最终走向完美的“
聂心蓉谢真元
关键词:历史评价女性自我意识阐释学妇女解放
试论藏戏《文成公主》与元杂剧《汉宫秋》异质的文化心态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对藏戏《文成公主》和元杂剧《汉宫秋》进文本细读和比较研究,探究藏、汉民族在文化精神上的共性和特性,从而深度解析这两部题材相近的"历史剧"所蕴藉的异质文化心态。
张国龙谢真元
关键词:藏戏元杂剧《文成公主》《汉宫秋》历史话语文化心态
论刘秉忠及其散曲
2002年
元初散曲家刘秉忠,无论是其为数不多的散曲作品还是集众多身份于一身的独特人生形态,都有耐人寻味,引人探究之处。本文从其人生遭际、人格心态诸方面探讨其散曲的内容及其审美趣味,从而全面展示其曲、其人的风貌。
谢真元聂心蓉
关键词:散曲审美人格心态元朝文学创作
南戏《白兔记》与藏戏《朗萨雯蚌》主人公悲剧命运比较被引量:3
2009年
南戏《刘知远白兔记》的主人公李三娘和藏戏《朗萨雯蚌》中的主人公朗萨,分别代表了我国封建社会和封建农奴社会家庭暴力下妇女的悲剧命运。通过对两位不同民族女性的悲剧命运进行比较,可以探究古代藏、汉民族下层妇女相似的生存状态及其相异的文化心态。
谢真元
关键词:家庭暴力悲剧命运文化心态
论《壮悔堂集》对《桃花扇》创作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孔尚任在创作《桃花扇》时,仔细研读过侯方域的《壮悔堂集》。《桃花扇》中诸多情节就直接源自《壮悔堂集》,依据《壮悔堂集》剧作家进行了加工点染和艺术创造;《壮悔堂集》还在思想倾向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影响了《桃花扇》的创作。
谢真元颜健
关键词:桃花扇情感
对男权中心的文化批判——略论《金瓶梅》《肉蒲团》性描写的象征意义被引量:2
1996年
性描写进入文学领域是一个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文化现象。《金瓶梅》、《肉蒲团》的作者站在男性中心立场,从人性本能出发,通过对两位典型的性欲狂的描写,竭力渲染和肯定男性对自身生命力的崇拜以及性放纵的性自然观和性自娱乐心理,从而赋予其男性人生价值的象征意义。作品中性描写的手法直观而粗俗,其审美价值负面大于正面。这两部作品所代表的古代小说性欲描写的倾向,尽管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但对其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的评价必须持审慎态度。
谢真元
关键词:《金瓶梅》《肉蒲团》性描写男权中心文化批判西门庆
2006年中国儿童小说创作观察
2008年
2006年中国儿童文学中的小说创作状貌有六大"热点"现象:即"玄幻"大论战、"青春小说"争鸣、"组合、系列"兴盛、"中篇小说"触底反弹、"动物小说"风行和"恐怖小说"涨潮等。此外,2006年度儿童小说创作还存在着题材、人物形象和创作风格单一等亟待解决的问题。2006年面市的中国儿童小说已开始被岁月洗涤,是"经典"还是"泡沫",历史自然会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张国龙谢真元
关键词:小说创作创作题材
《长生殿》与《诺桑王子》思想内涵之比较
2010年
清代传奇《长生殿》与藏戏《诺桑王子》,是中国戏曲史上歌颂帝妃之恋的两个精典文本,它们皆以帝妃爱情生活与宫廷矛盾斗争展开叙事,表现了作者对天长地久的夫妻爱情理想的呼唤与追求。本论文拟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文本细读,以探讨藏、汉民族在婚姻爱情观念上的共性与特性。
谢真元
绝境中个人与世道的对立——马致远前期杂剧的深层结构被引量:1
2006年
马致远前期作品中存在着一种深层结构,即绝境中个人与世道的对立。后者是一只无形的手,造成前者的不幸和困境;前者在后者编织的罗网中苦苦挣扎。个人的弱小单薄与世道的强悍庞大形成鲜明的力量对比,使个人感受到自己正受到世道(剧中人所谓的命运)的奴役和挤压却不能自拔,因此渲泄痛苦和怨恨成为剧作最动人的力量。又因为每个人都只希望在世道内获救,所以他们的反抗注定是一种无用的努力。
谢真元聂心蓉
关键词:马致远杂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