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澍
- 作品数:79 被引量:676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浙江省科技厅新苗人才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反思印证:“亚整体主义”证明模式之理论研判被引量:30
- 2019年
- 自"印证证明模式"提出以来,即占据了极高的话语权重,但凡论及刑事司法证明模式,"印证"便是必须回应的理论焦点。但作为证明方法之经验总结的"印证",在与证明模式理论产生勾连之后,却带来一定程度的误解。将"原子主义"与"整体主义"作为理论框架,进而对我国刑事司法证明模式进行研判,或许更适合当下之中国语境。我国刑事司法证明模式应当定义为"以印证为中心的整体主义证明模式",或简称"亚整体主义证明模式","印证"是居于模式中心的主要特征,但并非模式本身。"亚整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的主要区别体现在"证据证明力之评价""认知偏差如何消解"及"整体建构中的交互理性"三方面。我国刑事司法证明模式的转型进路应当是从"亚整体主义"迈向真正意义上的"整体主义",体现从原子分析到整体认知的证明逻辑。
- 谢澍
- 关键词:司法证明整体主义
- 迈向“整体主义”——我国刑事司法证明模式之转型逻辑被引量:45
- 2018年
- 面对"印证证明模式"的理论缺陷,亟需替代性的刑事司法证明模式理论出现。"印证证明模式"实质上是一种"以印证为中心的整体主义证明模式",抑或简称"亚整体主义",与真正意义上的"整体主义"存有差异。在此基础上,可以从刑事司法证明模式的"经验—规范"、"实体—程序"、"知识—权力"、"认知—行为"等四重作用维度分别切入,探索迈向"整体主义"证明模式的转型进路。作为改革方向的"整体性"至少应当体现证明过程中的整体性和证明模式之作用维度的整体性,而作用维度可以巩固和监控证明过程的实质整体性。这意味着证明过程中的整体性与作用维度的整体性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均需要体现出从原子分析到整体认知的证明逻辑。
- 谢澍
- 关键词:司法证明整体主义
- 刑事审判公开的信息化转型——基于实证研究的路径探寻被引量:10
- 2012年
-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相继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司法公开的规范性文件,实践中司法机关也不断推陈出新,努力完善工作机制,通过信息化平台将"审判公开"向"审判信息公开"转型。但多方面因素始终制约着审判信息公开的实际效果,导致舆论环境进一步恶化,民意与司法的关系持续紧张。是故,有必要从根源上转变司法理念、深入司法专业化进程、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强化对司法腐败的监督并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此落实审判信息公开机制,提升司法透明度,促进司法公正与社会和谐。
- 谢澍
- 关键词:审判公开信息化庭审直播裁判文书
- 刑事检察制度改革实证研究被引量:21
- 2018年
-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检察机关探索和试点了一系列有利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检察制度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侦查中,对于介入的案件类型范围、主要职责和介入方式加以创新;但部分地区提前介入侦查案件数量比重仍然较小,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并且介入效果不明显。在公安派出所侦查活动监督中,探索出派驻检察官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巡查、集中监督等模式;但也存在信息共享不畅、监督刚性不强、监督力量欠缺、工作规范不足等问题。在审查批准逮捕程序诉讼化改造中,对于公开审查的案件范围和具体程序设置加以明确,但部分检察官掌控听证的能力需要提升,律师与侦查机关的配合不足,侦查秘密与听证审查的关系有待平衡。在公诉因应庭审实质化的改革中,以强化客观性证据审查、参与庭前会议解决程序性问题并整理争点,保障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出庭为主要举措,但实践中片面依赖口供的现象仍然存在,庭前会议制度在实践中面临诸多争议,证人出庭率仍然不高。在检察环节贯彻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部分地区建立了侦查、起诉、审判、执行一体的认罪认罚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实行案件分类、人员分组,在保障被追诉人自愿性的同时,调动被追诉人及办案人员积极性;但部分检察机关在试点中一味求"快",却忽视了制度本身的正当性基础,并且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的效力需要进一步明确。
- 卞建林谢澍
- 关键词:侦查监督
- 检察机关侦查权的监督性及其体系化进路被引量:23
- 2022年
- 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检察机关侦查权包括自行侦查权、自行补充侦查权、机动侦查权三类,参与侦查权与退回补充侦查权是检察机关侦查监督职能的履行和公诉职能的延伸,并非侦查职能,而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权同样有别于侦查权。未来检察机关侦查权的发展进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地考量不同类型检察机关侦查权的配置与运行特点,在多元发展方向中把握各自重点。同时,还应当以监督性为中心,推动检察机关侦查权向着阶层式、专业化和混合型的法律监督体系发展,在明确检察机关侦查权之把关作用的同时,培养专业化的侦查力量、设置灵活性的侦查机构,实现法律监督体系的全局优化。
- 谢澍
- 关键词:检察机关侦查权补充侦查法律监督
- 司法该如何应对网络的舆论狂欢?
- 2016年
- 2016年8月14日凌晨,演员王宝强的实名微博发文,称其妻子马蓉与经纪人宋酷存在不正当两性关系并要求解除婚姻关系;15日,王宝强与委托律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起诉离婚;16日,马蓉委托律师在朝阳区人民法院起诉王宝强名誉侵权,要求其删除相关微博并赔礼道歉;宋酷妻子杨慧亦向朝阳区人民法院起诉离婚,并申请诉前财产保全。随着诉讼程序的启动,网络媒体对该事件的关注焦点势必转移至法庭内,司法将面对各种网络舆论压力。如何化压力为机遇,严格司法,考验的是司法机关应对网络舆论的能力。
- 印波谢澍
- 关键词:网络媒体舆论压力狂欢诉前财产保全
- 互联网时代金融检察的“全流程”改革被引量:5
- 2023年
- 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但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犯罪已呈现出新样态,检察机关也应直面挑战,展现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智慧和能力,坚持金融检察改革创新,建立健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流程机制”。其中包括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的金融活动数据共享交换和集中分析研判机制;建立以间接证据、电子数据为重点的证据审查机制;建立以合规不起诉为方向的金融检察试点,在“合规检察建议+相对不起诉”模式的基础上探索“附条件不起诉模式”;建立以多方协作为基础的追赃挽损机制,形成多方协作、程序激励和智能辅助相结合的局面。
- 谢澍
- 关键词:电子数据
- 十年回望:社区矫正在中国被引量:3
- 2013年
- “社区矫正”是一个外来语,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国家。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大概是在2002年的10月,香港明星谢霆锋因妨碍司法罪被判240小时的社区服务,免去了坐监服刑,一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热聊的话题。
- 谢澍
- 关键词:社区矫正外来语
- 司法机关调取互联网企业数据之利益衡量与类型化路径被引量:18
- 2020年
- 司法机关调取互联网企业数据面临安全保障与信息保护、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制度不健全与风险不确定之间的冲突困境。为此,应当妥善平衡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企业利益、个人利益,以最小的损害实现调取行为之目的。鉴于调取行为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可以按照调取情形的紧迫程度、危险程度以及调取行为侵犯个人权利程度等指标,建立互联网企业响应等级体系,根据不同响应等级制定分类处理规则。原则上响应等级越高,调取程序越简化,数据范围弹性越大。在涉及重大生命安全和重大财产损失的紧急状态下,应当建立快速调取的程序。为了规范调取数据行为,还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机制。
- 贝金欣谢澍
- 刑事司法规律:“以审判为中心”的本质定位被引量:5
- 2016年
- "以审判为中心"作为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方向,是克服刑事司法实践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规律的总结和提炼。二者间存在互动关系:"以审判为中心"的理论体系以刑事司法规律为基础;"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推动刑事司法规律的生成。因而,需要在总结刑事司法规律、建构"以审判为中心"之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正确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相关表述,对现有认识误区加以澄清,避免"以审判为中心"理论之虚化、刑事司法规律之违背,藉此保障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实施效果。
- 谢澍
- 关键词:刑事司法司法规律司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