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晓洁

作品数:52 被引量:300H指数:11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兵器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0篇动脉
  • 10篇体层摄影
  • 9篇胸膜
  • 9篇恶性
  • 8篇胸膜间
  • 8篇胸膜间皮瘤
  • 8篇血管
  • 8篇医学影像
  • 8篇体层摄影术
  • 8篇间皮
  • 8篇间皮瘤
  • 8篇教学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8篇恶性胸膜间皮...
  • 7篇肿瘤
  • 7篇管电压
  • 7篇X线
  • 6篇造影
  • 6篇X线计算

机构

  • 49篇昆明医科大学
  • 3篇贵州省人民医...
  • 2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保山市人民医...

作者

  • 49篇谢晓洁
  • 38篇韩丹
  • 19篇江杰
  • 15篇何波
  • 11篇吴莉
  • 8篇赵卫
  • 7篇段慧
  • 6篇邓亚敏
  • 5篇张丽芳
  • 5篇曾宪春
  • 5篇赵雯
  • 4篇杨亚英
  • 4篇胡娟
  • 4篇张俊
  • 4篇文亮
  • 3篇吴岩
  • 3篇李俊
  • 3篇陆琳
  • 2篇张振光
  • 2篇牛慧慧

传媒

  • 7篇中国医学影像...
  • 6篇中国继续医学...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8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0篇2013
  • 4篇2012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源CT双能量颅脑CTA虚拟平扫诊断脑膜瘤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颅脑CTA虚拟平扫在脑膜瘤术前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脑膜瘤患者的CT图像,包括常规平扫(CNC)及双能量增强图像,经处理得到虚拟平扫(VNC)图和碘图;对比两组平扫病灶平均CT值、SNR、图像质量评分、病灶形态及辐射剂量。应用双能去骨获得颅脑CTA图像,观察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和肿瘤供血动脉。结果肿瘤组织CNC平均CT值、SNR及评分均高于VNC(P均<0.05),VNC图像质量评分均在3分以上,能达到诊断要求;两种平扫显示脑膜瘤的大小、形态、瘤内钙化、坏死及瘤周水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VNC显示脑膜瘤钙化不足;双能量CTA的辐射剂量较CNC加增强扫描降低约1.71mSv(61.07%)。结论通过一次增强扫描,DSCT双能量颅脑CTA可获得VNC图像、碘图及颅脑CTA图,是一种较好的脑膜瘤术前检查方法。
谢晓洁邓亚敏曾宪春康绍磊韩丹
关键词:脑膜瘤虚拟平扫血管造影术
CT三维重建图像标记在影像专业咽喉部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多平面重组及三维重建容积再现图像标记图像教学在影像医学专业头颈五官系统中咽喉部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在本校影像医学专业本科2014级学生中,挑选两个教学班,一个班在实习教学中采用自主研发的多平面重组及容积再现三维重建标注影像图像进行教学,并将多平面重组及容积再现三维重建标注影像图像制成讲义形式文本发给学生课后学习及复习(观察组60人),另一个班为传统教学班(对照组60人)。结束教学后,下发自制的教学效果评价表让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测。结果观察组学生对课程教学总体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课程感兴趣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对知识点掌握程度较对照组要高。结论多平面重组及三维重建容积再现图像标记图像引入影像学专业五官头颈系统中咽喉部教学中,使得教学的总体效果提升,推荐进行广泛应用。
李青青瞿姣付蓝琦何波谢晓洁杨亚英
关键词:影像专业咽喉部
血清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蛋白早期诊断大鼠恶性胸膜间皮瘤可行性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是来源于胸膜的少见恶性肿瘤,具有早期不易诊断、恶性程度及病死率高、预后差等特点[1]。早期诊断、治疗对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周期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石棉暴露是造成MPM发病的主要因素,潜伏期可长达20~40年[2],对高危人群早期筛查、诊断是业界努力的方向。影像学检查在MPM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但对高危人群早期诊断意义不大。目前研究认为血清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蛋白(Soluble mesothelin-related proteins,SMRP)仅在间皮细胞中表达,在胸膜间皮瘤、卵巢癌、胰腺癌中存在高表达[2,5]。
江杰何波吴莉谢晓洁金文凤韩丹
关键词:恶性胸膜间皮瘤血清可溶性相关蛋白间皮素少见恶性肿瘤高危人群
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诊断
[目的] 通过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MPM)大样本分析,总结及探讨其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 [材料和方法] 收集昆明医科大学及楚雄州医院1990年1月至2012...
谢晓洁
关键词:恶性胸膜间皮瘤病理X线体层摄影术
文献传递
双源CT冠状动脉斑块成像在冠心病临床分型的价值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采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CCTA)与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斑块形态学及成分与冠心病临床类型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35例冠心病患者行CCTA与IVUS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测量的病变部位血管面积、斑块面积、最小管腔面积、局部面积狭窄率、血管重构指数(RI)、斑块偏心指数(EI);以IVUS检查为标准分析斑块的性质;根据临床标准将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比较两组斑块的性质及血管RI、斑块EI。结果 35例患者共59支为病变血管,其中病变节段200段,以DSCT与IVUS共同测量146个病变节段的血管面积、管腔面积、斑块面积、狭窄程度、RI及E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及SAP组脂质斑块、钙化斑块节段数目(χ2=20.527、14.582,P<0.05)、斑块偏心性(χ2=42.575,P<0.05)及血管重构(χ2=21.489、1.724、14.184,P<0.05)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SCT与IVUS在冠状动脉斑块的检测方面具有一致性,ACS多为脂质斑块,斑块多呈偏心性分布,病变血管存在正性重构。
谢晓洁韩丹牛慧慧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绞痛冠状动脉斑块体层摄影术超声检查介入性
正常成人AC-PC径、颅腔和颞叶体积的MRI测量及临床应用
韩丹李坤成何波陈楠贾科峰谢晓洁康绍磊王元玲吴岩王国强
主要技术内容:采取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方式,在活体上行MRI测量,确定了正常国人成人(18-70岁)男、女性及不同年龄段矢状位AC-PC间径、颅腔体积、颞叶体积的正常值。发现AC-PC间径值在年龄段上不存在差异,但在性别上...
关键词:
疫情期间基于思维导图结合微课的互联网+教育在影像专业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探讨疫情期间基于思维导图结合微课的互联网+教育在影像专业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医学影像专业学生随机分为A组(53人),B组(54人),A组采用传统PPT互联网+线上授课,B组采用基于微课结合思维导图的互联网授课授课方法,课后测试包括客观测试、主观测试及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两组各指标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B组客观测试的形成性考核(93.45±3.36)分,理论考核(95.76±2.13)分及总成绩(94.43±4.30)分;主观测试中的读片能力(34.82±2.91)分,岗位胜任力(27.64±2.08)分,均优于A组(P<0.05)。B组学生对课程形式(4.87±1.12)分,课程内容(4.94±1.32)分及提高岗位胜任力(4.53±1.38)分,满意度得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基于思维导图结合微课的互联网+在线教育在影像专业理论课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医学影像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岗位胜任力。
吴莉王昆华何波赵卫谢晓洁张振光杨宇航王瑞东张丽芳
关键词:思维导图医学影像
双源CT冠状动脉斑块与冠心病临床类型的相关性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形态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心病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 35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据临床标准分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P)两组,均接受DSCT冠状动脉成像与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以IVUS检查为标准,测量斑块的性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评估斑块偏心性及血管重构。结果 35例(105支血管)59支病变血管共200段,对146个DSCT和IVUS对应病变节段分别行DSCT与IVUS测量,两项检查在血管重构指数、斑块偏心指数测量结果方面具有很好的一致性(P>0.05)。ACS组及SAP组之间的脂质斑块、钙化斑块节段数目有统计学差异(P<0.05),ACS组及SAP组之间的斑块偏心性、血管重构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SAP对照,ACS在DSCT多显示为脂质斑块,斑块呈偏心性分布,病变血管多为正性重构。
韩丹牛慧慧张俊谢晓洁
关键词: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内超声
不典型咽旁胸锁乳突肌肉内血管瘤一例
2012年
患者女,69岁。偶然发现颈部包块20余大。体检:左胸锁乳突肌中段前缘触及一大小约3cm×3cm肿物,呈类圆形,活动度可,质稍韧,边界欠清,与周围组织粘连,轻压痛,无周同淋巴结肿大。
谢晓洁邓亚敏康绍磊韩丹
关键词:胸锁乳突肌肌肉内血管瘤咽旁周围组织粘连颈部包块
放射科诊断室电话的观察与启示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明确打入放射科诊断室的电话类型及其对诊断工作的影响,找出有效方法减少不必要的电话、降低对放射诊断工作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1月15—19日、每个工作日的8:00—18:30,记录我科诊断室的医师所接电话的数量、内容,并判断电话是否打断了写报告、电话究竟有无必要。统计并分析电话对诊断工作的影响、思考如何减少不必要的电话数量和改进工作方式。结果共记录85个电话。按电话内容分为临床医师要求提前安排患者完成检查(26个,30.59%)、临床要求提前出报告(31个,36.47%)、临床咨询检查方法(11个,12.94%)、登记室催报告(10个,11.76%)、临床要求重新阅片或修改报告文字纰漏(6个,7.06%)、拨错号码(1个,1.18%)。共有77个电话(90.59%)打断了报告撰写、34个电话(40.00%)被认为无必要。结论绝大多数放射科诊断室电话影响诊断工作,许多被认为并无必要。增加影像医师数量;督促临床医师完善检查申请单的内容、充分利用医院电子信息系统;改进放射科工作流程等或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电话对放射诊断工作的影响。
文亮谢晓洁杨亚英韩丹赵卫
关键词:放射科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