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轶飞
- 作品数:31 被引量:130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领军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致下肢动脉栓塞1例
- 2017年
-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病,传统的高位结扎+剥脱术虽然疗效确切,但该术式具有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恢复慢等缺陷。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创伤更小的手术方式如泡沫硬化剂、激光等,使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不断趋向微创化。近年来采用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逐渐成为静脉曲张主要手术方式之一,硬化剂注射治疗具有经济、微创、恢复快、疗效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 李梁赵得银于智勇刘广钦裴轶飞包俊敏
- 关键词: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并发症动脉栓塞
- “3N3V”分型法在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8年
- 针对腔内隔绝术的主动脉夹层“3N3V”分型法于2004年被首次提出并于次年发表。此分型法的设计初衷是为国内早年开展的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手术服务。笔者单位尝试将“3N3V”分型法应用于主动脉夹层以外的其他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中,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 裴轶飞景在平
-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分型法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
- 一种注射针头以及注射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射针头,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注射针头本体,含有针尖和从该针尖延伸的针体;以及麻药层,至少涂布在针尖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注射器,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注射针管,用于容纳药液,具有药液出口;以及注射针头...
- 毛华娟裴轶飞包俊敏李斌本景在平周建李海燕施美芹徐建芳
- 文献传递
- 一种穿刺针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刺针,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穿刺针本体,含有刺破人体的皮肤的针尖和从该针尖延伸的针体;以及麻药层,至少涂布在针尖上。本实用新型的穿刺针的针尖与人体的皮肤接触时,麻药层会释放麻药,对人体的被穿刺的地方...
- 毛华娟裴轶飞包俊敏陆清声魏小龙李斌本周建
- 文献传递
- 浅谈多种医学教学方法被引量:25
- 2016年
-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本文剖析了当今各种主流的医学教学方法的利与弊,并结合自身体会,报道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应用的基于MOOC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法,实践证明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宋彬陈晰辉裴轶飞赵志青金钢
- 关键词:PBLCBL
-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4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临床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41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选择抗凝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非手术治疗组31例,治愈30例,1例死亡;手术治疗组10例(其中保守治疗无效中转手术2例),治愈8例,死亡2例。全组共治愈38例(92.7%),死亡3例(7.3%);术后随访1~8年,复发3例,死亡2例,远期生存率87.8%。结论正确认识AMVT的临床特征,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抗凝、及时把握手术时机,可改善患者预后。
- 魏小龙冯睿裴轶飞陆清声包俊敏曲乐丰景在平赵志青
- 关键词:肠系膜静脉血栓
-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Ⅰ型内漏的纤维蛋白胶栓塞治疗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总结单中心应用纤维蛋白胶栓塞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Ⅰ型内漏的经验,研究其可行性及长期有效性。方法2002年8月至2010年6月953例接受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患者中,51例(5.4%)使用纤维蛋白胶栓塞术治疗术中Ⅰ型内漏。其中男性45例,女性6例,年龄49~88岁,平均年龄(72±8)岁。在栓塞术前后监测瘤腔内压力,在术后3、6和12个月及此后每年采用CT血管造影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经过栓塞治疗之后,50例(98.0%)Ⅰ型内漏消失,瘤腔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脉压差和平均压力指数均有明显降低。围手术期3例死亡(5.9%),其中1例高龄患者是由于Ⅰ型内漏无法消除,转开放手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2例死因与主动脉疾病无关。48例获得长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腹主动脉瘤最大径从术前的(62±15)mm减至(49±10)mm(P=0.000)。随访过程中3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瘤体持续增大压迫肾动脉造成的肾功能衰竭,另2例死因与主动脉无关;这3例患者随访期CT血管造影均未发现内漏。结论纤维蛋白胶栓塞能有效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的Ⅰ型内漏,未见与栓塞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在栓塞术前阻断内漏入口近端血流能增强该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冯家烜陆清声景在平杨阳聂冰包俊敏赵志青冯翔洪毅裴轶飞袁良喜
- 关键词:主动脉瘤血管假体植入
- 颈内动脉完全闭塞的手术治疗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完全性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6月~2010年4月,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397例,术前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确诊并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内动脉闭塞患者28例,术中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复查颈部MRA,并对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术后即时通畅率为92.8%,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22例颈内动脉通畅,通畅率为78.5%,无脑缺血事件发生;6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中,2例在术后4个月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及腔隙性梗死;3例术后仍偶有头晕,其中2例单侧肢体麻木;1例记忆力减退。结论对于有症状的颈内动脉闭塞患者,CEA加取栓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 赵志青魏小龙景在平曲乐丰陆清声冯睿裴轶飞
- 关键词:颈内动脉闭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AngioJet机械吸栓与置管溶栓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4
- 2016年
- 目的 比较机械吸栓与置管溶栓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中心进行治疗的48例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48例患者分别采用AngioJet机械吸栓(PMT)治疗(PMT组,24例)与置管溶栓(CDT)治疗(CDT组,24例).结果 PMT组Ⅲ级完全溶解20例(83.3%),Ⅱ级3例(12.5%)及Ⅰ级1例(4.2%);CDT组Ⅲ级完全溶解19例(79.1%),Ⅱ级4例(16.7%)及Ⅰ级1例(4.2%).两组溶栓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9).PMT组与CDT组临床改善结果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例比18例,P=0.461).PMT组溶栓时间明显短于CDT组[(0.25±0.11)h比(45.68±8.25)h,P<0.001],且尿激酶平均用量也少于CDT组[(16.7±3.20)万U比(144±20.37)万U,P<0.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3例患者出现穿刺点周围少量皮下淤血斑,CDT组中1例出现溶栓导管感染,1例出现血小板降低.CDT组溶栓后患、健肢大、小腿平均周径差减小大于PMT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8±3.38)cm vs (4.11±1.71)cm,P=0.424;(4.52±2.14)cm vs(3.72±1.25)cm,P=0.272]].结论 与CDT治疗相比,PMT加支架植入术治疗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相似的疗效,但是其具有治疗时间短、溶栓药物用量低等优点.
- 刘磊冯家煊王宏飞张雷魏小龙袁良喜裴轶飞宋超景在平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
- 腘动脉局域超选技术用于股浅动脉内膜下顺行开通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 研究腘动脉局域超选法在完成股浅动脉顺向内膜下开通中的作用.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467例患者(550条肢体)行腔内治疗,病变均为泛大西洋协作组(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定义的ⅡC/D级股腘动脉闭塞.统计其中直接应用腘动脉局域超选技术和传统真腔超选方法的62条肢体,观察其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症状改善和随访情况.结果 在550条肢体中,62条肢体直接应用了腘动脉局域超选技术,其中9条肢体未能顺向返回真腔操作.53条肢体(85.5%)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9 ±24) min,平均支架应用数(1.8±0.6)枚,平均覆盖长度(33 ±6) cm.46条肢体(86.8%)术后早期症状有所改善,6条无明显变化,1条截肢.39条肢体术后随访1年,6个月通畅率为87.1%,12个月通畅率69.2%.另外488条肢体应用传统超选方法的肢体中,完成顺向开通378条(77.5%),平均手术时间(89±30)min,平均支架应用数(2.1±0.6)枚,平均覆盖长度(31 ±13) cm.79.4%( 300/378)的肢体术后早期症状得到改善,292条肢体进行了术后1年的随访,6个月通畅率为92.1(269/292),12个月通畅率61.0%(178/292).结论 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患者的腔内治疗中,采用腘动脉局部超选法可以在不增加移植物基础上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 裴轶飞刘广钦包俊敏
- 关键词:闭塞性血管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