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晓峰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万荣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2篇病患
  • 2篇穿刺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护理
  • 1篇心理状况
  • 1篇心理状况分析
  • 1篇血肿
  • 1篇血肿穿刺
  • 1篇血肿穿刺引流
  • 1篇血肿穿刺引流...
  • 1篇药物刺激
  • 1篇医疗事故处理
  • 1篇医疗事故处理...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术
  • 1篇责任心
  • 1篇治疗高血压性...
  • 1篇社区健康管理
  • 1篇实验组

机构

  • 6篇万荣县人民医...

作者

  • 6篇薛晓峰
  • 1篇吴国芳
  • 1篇李烨

传媒

  • 3篇基层医学论坛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家庭护士(下...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舒适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负面情绪的影响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2012年10月—2014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以舒适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统计分析2组患者3个月后的肺功能、负面情绪评分(SAS、SDS评分)。结果 2组患者出院后3月的肺功能、出院时的负面情绪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消除负面情绪,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加强护患合作,加快疾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薛晓峰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舒适护理肺功能负面情绪
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
2011年
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发病急骤、病死率及致残率高的特点。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可保持颅压稳定,大大降低了该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我科2006年7月至2009年12月对49例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并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薛晓峰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护理脑出血患者
逆行静脉穿刺在输液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常规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方向穿刺,但对长期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由于静脉条件不好,反复穿刺和药物刺激,使血管遭到破坏,穿刺容易失败,常使患者感到紧张、恐惧,给治疗带来困难。为提高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和利用率,近年来对我科收治的80例符合条件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向心方向组(对照组)和逆心方向组(实验组),
薛晓峰
关键词:逆行静脉穿刺长期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药物刺激利用率实验组
护理记录展评在文书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2007年
护理记录是指根据医嘱和病情对病人住院过程客观、真实的记录,是护理人员对病人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的原始文字记载。其质量的好坏不仅反映出护士的理论、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心,也反映出医院的整体水平。2002年9月1日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病人在其住院、观察及手术治疗期间,应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级别护理的高低以及治疗手段的不同,分别书写一般病人护理记录、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及手术护理记录”。
高怡芳薛晓峰牛媛东
关键词:手术护理记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住院过程工作责任心文字记载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健康管理被引量:2
2012年
糖尿病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其患病率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知识的缺乏、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老龄化而逐年增加。由于本病的患病率高,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因此,开展积极、有效的糖尿病防治是降低糖尿病危害的重要手段。社区健康管理是维持糖尿病患者健康的根本保障,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社区护理及糖尿病知识宣教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措施,可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保健教育效果。
薛晓峰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管理自我保健
老年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个体化心理护理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及个体化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抽查的100例住院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根据病情特点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患者的个体化特征,给予干预性的心理护理。采用医学问卷调查、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方法,评价其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血压有所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由于紧张、恐惧等心理因素未完全消除,血压有所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疾病的康复有利。
吴国芳薛晓峰李烨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护理个体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