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祖勋

作品数:29 被引量:109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重点攻关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心病
  • 6篇心肌
  • 6篇内皮
  • 5篇慢性
  • 5篇慢性肺
  • 5篇肺心病
  • 4篇电图
  • 4篇心电
  • 4篇心电图
  • 4篇心脏
  • 4篇血管损伤
  • 4篇血清
  • 4篇细胞
  • 4篇基因
  • 4篇白细胞介素
  • 3篇动脉
  • 3篇心肌病
  • 3篇心力衰竭
  • 3篇心脏病
  • 3篇血管

机构

  • 26篇广东省人民医...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广东省心血管...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广东省医学科...

作者

  • 29篇蒋祖勋
  • 8篇马中富
  • 6篇关开泮
  • 6篇冯建章
  • 5篇李天木
  • 4篇徐钟源
  • 4篇韦方
  • 4篇余细勇
  • 4篇詹红
  • 4篇耿庆山
  • 3篇马虹
  • 3篇乌汉东
  • 3篇周钢
  • 3篇严红
  • 3篇吴书林
  • 3篇张斌
  • 3篇刘秀琴
  • 3篇林华欢
  • 2篇刘素玲
  • 2篇方咸宏

传媒

  • 7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循证医学
  • 1篇江苏实用心电...
  • 1篇第八届全国心...
  • 1篇第9届全国心...
  • 1篇第15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 2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
2001年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8(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心力衰竭中的变化 ,初步探讨这三种细胞因子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心力衰竭患者 (心功能Ⅲ级以上 ) 38例和正常健康对照者 30例 ,分别测定以上三种细胞因子的血清浓度 ,比较心力衰竭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以及不同心功能级之间的IL 2 ,IL 8和TNF α的浓度水平。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IL 2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6 4 42± 16 5 2vs98 6 4± 2 2 90 ,P <0 0 1) ;而IL 8和TNF α则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90 39± 2 1 2 5vs 5 1 80± 11 2 5 ,P <0 0 1和1 76± 0 49vs 1 14± 0 40 ,P <0 0 1)。心功能Ⅲ级组的血清IL 2高于心功能Ⅳ级组 (72 98± 2 0 81vs 5 9 2 5±18 80 ,P <0 0 5 ) ;而IL 8和TNF α则低于心功能Ⅳ级组 (分别为 79 33± 18 5 6vs 98 74± 2 0 2 1,P <0 0 5和 1 6 0±0 47vs 1 93± 0 5 4,P <0 0 5 )。结论 :IL 2 ,IL 8和TNF α不仅反映机体炎性状况 。
蒋祖勋马中富刘秀琴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8
早期复极的困惑和对策
无论是早期复极心电图改变或早期复极综合征、还是与早期复极相关联的概念,都是近期一个非常热点的领域.在心律失常机制的认识上,它给带来巨大进步同时,也带给不少困惑.这些困惑对科学研究、临床工作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然,这都是...
蒋祖勋
关键词:早期复极流行病学病理诊断干预策略
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评价^(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中心肌的缺血程度
2000年
目的 探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应用于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方法 对126例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异常的病人,并且在一个月内行过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建立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的各因素变量集,设立各因素变量的隶属度,权重及心肌缺血的诊断原型,将心肌缺血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计算出每个病人的各因素变量的模糊集合与心肌缺血严重程度原型的贴近度,确定其试验的心肌缺血的异常程度的诊断,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结果 应用模糊聚类分析126例99mTc-MIBI心肌显像结果,重度心肌缺血的39例中,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主干病变者3例,多支血管病变28例,单支病变8例;中度心肌缺血32例中,造影示多支血管病变17例,单支血管病变15例,而轻度缺血的55例中,造影示单支病变39例,多支病变7例,正常者9例。结论 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分析核素心肌断层显像能较准确地反映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张斌靳立军黄涛乌汉东蒋祖勋方咸宏严红冯建章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摄影术
咪达普利与福辛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咳嗽发生率及降压疗效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比较高血压患者应用咪达普利或福辛普利的咳嗽发生率以及降压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随机交叉对照、多中心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者,随机分为二组,分别给予咪达普利或福辛普利,观察8周。然后,二组交叉,咪达普利组改服福辛普利,福辛普利组改服咪达普利,继续治疗8周。观察二组的咳嗽发生率和降压疗效。结果试验Ⅰ期(交叉前)咪达普利组咳嗽发生率为10.9%,福辛普利组为17.0%;试验Ⅱ期(交叉后)咪达普利组咳嗽发生率为15.3%,福辛普利组为18.8%,试验Ⅰ期、试验Ⅱ期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Ⅰ期、试验Ⅱ期合并后咪达普利组咳嗽发生率为13%,福辛普利组为17.8%,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Ⅰ期和试验Ⅱ期咪达普利组和福辛普利组血压均显著性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4周时咪达普利组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优于福辛普利组(P<0.01);在8周时咪达普利组在降收缩压上优于福辛普利组(P<0.01),但在降舒张压上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应用咪达普利或福辛普利降压治疗后,咳嗽发生率二组相似,但在4~8周时的降压效果咪达普利优于福辛普利。
咪达普利临床试验协作组刘金来陈璘彭朝权赵长林陈鲁原蒋祖勋孟素荣侯玉清熊龙根
关键词:高血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咳嗽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3
1997年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25例健康者和42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ET1含量,并与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清肌酐浓度作相关分析。结果:肺心病患者ET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87.10±27.97ng/L比58.70±11.62ng/L,P<0.01);治疗后ET1水平显著下降(70.90±16.75ng/L)与治疗前比较,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血浆ET1含量与PaO2和pH值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739和0.476),与PaCO2和血清肌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57和0.397)。结论:血浆ET1在肺心病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测定ET1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变化及预后。
李天木马中富蒋祖勋徐钟源关开泮
关键词:内皮素肺心病放射免疫分析
Myerburg分级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预后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Myerburg分级,探讨其对射血分数(EF)保留心力衰竭评价病情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符合标准的EF保留心衰住院患者,进行心脏彩超、常规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所有纳入病例随访15个月,记录3、6个月内的再住院率、心跳骤停接受心肺复苏、死亡等不良事件。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或急诊常规心电图对患者进行Myerburg分级。结果:共纳入病例174例,其中男70例,女104例;年龄51~85岁,平均(71.2±6.8)岁。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心功能分级显著相关(P<0.05),但年龄与Myerburg分级无明显相关性,Myerburg的分级与NYHA的心功能分级均高度相关(P<0.05)。3个月再住院、6个月再住院、心跳骤停或死亡等不良事件与Myerburg分级有关(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Myerburg分级对EF保留心衰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黄惠蕾蒋祖勋黄志文
关键词:心力衰竭预后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伴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特点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伴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心电图特点。方法收集ARVC患者40例,对每例患者行12导联心电图、Fontaine导联心电图和平均信号心电图检查,并与20例诊断为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的特发性室速患者作比较。结果 ARVC患者出现症状的年龄为(32.2±12.7)岁,男性患者的比例较高(85.0%),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82.5%),其次是胸痛(25.0%)和晕厥(22.5%)。T波倒置(75.0%)是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随后是QRS波时限延长(45.0%)和Epsi-lon波(35.0%)。伴LBBB的室速有28例(70.0%)。T波倒置(53.0%)仍是ARVC患者LBBB室速的主要心电图特征,其中主要是V1~V3或V1~V4导联出现T波倒置,晚电位阳性为(50.0%)。ARVC室速患者Ⅰ导联和V1导联的QRS波时限大于RVOT室速患者(P<0.05),且胸导联的移行较RVOT室速患者晚(P<0.05)。结论ARVC患者LBBB室速与RVOT室速的心电图特征有差别。
张黔桓詹贤章黄峻陈春晖方咸宏蒋祖勋吴书林
关键词: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左束支传导阻滞右室流出道
心脏淀粉样变性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2年
王春莲乌汉东蒋祖勋严红
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对血管损伤后重塑的影响及机制探讨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观察局部转染pAdtrackCMV VEGF16 5对血管球囊拉伤后重塑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  9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 3组 ,Ⅰ组 (30只 )单纯拉伤腹主动脉和右髂动脉 ;Ⅱ组 (30只 )拉伤后局部转染真核表达质粒pAdtrackCMV ;Ⅲ组 (30只 )拉伤后局部转染pAdtrackCMV VEGF16 5 ;每组按实验终点 (术后 3d、1周、2周、4周和 8周 )随机分为 5个亚组 ,术前 1周开始给予高脂饮食 ,继以高脂饮食喂养至实验终点。取拉伤段腹主动脉用于总RNA提取 ,拉伤段髂动脉 4%甲醛原位灌注固定后用于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3组动物血脂水平保持在正常的 5~ 10倍 ,组间血管损伤程度评分相似 (P >0 0 5 )。术后 2周时 ,Ⅲ组血管内膜加中膜面积明显小于Ⅰ、Ⅱ组 [(0 5 0± 0 32 )mm2 比 (0 94± 0 34 )mm2 、(0 92± 0 43)mm2 ,P <0 0 5 ],4周时Ⅲ组血管外弹力板下围绕面积明显大于Ⅰ、Ⅱ组 [(1 89± 0 31)mm2 比 (1 40± 0 2 0 )mm2 、(1 36± 0 2 1)mm2 ,P <0 0 5 ],狭窄程度明显低于Ⅰ、Ⅱ组 [(11 1± 3 1)mm2 比 (5 4 2± 7 6 )mm2 、(5 7 4± 7 7)mm2 ,P <0 0 1];术后 3d时 ,Ⅲ组血管组织可检测到VEGF16 5、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1,2 ,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 (TIMP) 1,2表达 ,2周时达高峰 。
韦方耿庆山张斌冯建章林华欢蒋祖勋余细勇周钢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损伤冠状动脉再狭窄基质金属蛋白酶VEGF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改变的意义
1998年
目的为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8在慢性肺心病中的意义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动态观察了3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IL-8水平。结果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P均<0.01),而患者在缓解期血清IL-8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P<0.01);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血清IL-8含量又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P<0.01),且在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8含量与动脉血气中PaO_2和pH值均成明显的负相关性,(r分别为-0.429和-0.613,P分别<0.02和0.01),而与PaCO_2成正相关性(r=0.889,P<0.01)。结论IL-8可能参与了慢性肺心病的发病过程,测定血清IL-8水平,对估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病情轻重有一定意义。
王熙福马中富蒋祖勋马虹詹红关开泮刘秀琴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白细胞介素-8
全文增补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