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勍

作品数:13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空肠
  • 3篇护理
  • 3篇功能性便秘
  • 3篇便秘
  • 2篇导管
  • 2篇穴位
  • 2篇严重并发症
  • 2篇造瘘
  • 2篇生物反馈
  • 2篇体外
  • 2篇体外转流
  • 2篇转流
  • 2篇消化液
  • 2篇麻醉
  • 2篇空肠造瘘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2篇肠内
  • 2篇肠造瘘
  • 1篇导管脱出

机构

  • 13篇浙江省立同德...
  • 1篇台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3篇蒋勍
  • 4篇俞银华
  • 4篇汤晓琴
  • 3篇洪霞
  • 2篇叶芃
  • 2篇王长春
  • 2篇高燕飞
  • 2篇宣浩军
  • 1篇唐富琴
  • 1篇洪霞
  • 1篇张琳
  • 1篇张淑英
  • 1篇胡宁宁
  • 1篇徐红燕

传媒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浙江中医杂志
  • 1篇新中医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护理与康复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浙江医学教育
  • 1篇2007年浙...
  • 1篇2007浙江...

年份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3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空肠造瘘、消化液体外转流联合肠内营养治疗上消化道术后严重并发症
食管、胃切除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和吻合口漏将发生严重的营养障碍,此时施行肠内营养(EN) 支持是当务之急。我们对6例患者在施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同时,全部回收引流的消化液,经空肠造瘘体外转流入空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叶芃王长春宣浩军蒋勍高燕飞
文献传递
穴位埋线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临床综合疗效,为FC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肛肠科收治的FC患者80例,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治疗,1次/d,30 d为1疗程;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15 d埋线1次,2次为1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74%、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各主要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除生理功能和躯体疼痛以外,其他各维度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较单纯生物反馈优势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洪霞蒋勍汤晓琴俞银华
关键词:生物反馈穴位埋线功能性便秘
空肠造瘘、消化液体外转流联合肠内营养 治疗上消化道术后严重并发症
食管、胃切除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和吻合口漏将发生严重的营养障碍,此时施行肠内营养(EN)支持是当务之急。本文对6 例患者在施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同时,全部回收引流的消化液,经空肠造瘘体外转流入空肠,探讨了其在临床中的效果。
叶芃王长春宣浩军蒋勍高燕飞
关键词:肠内营养营养支持治疗
文献传递
液囊空肠导管改良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
2013年
目的探讨液囊空肠导管改良固定方法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将60例置入液囊空肠导管患者按置管先后分为两组,前30例为对照组、后30例为观察组。液囊空肠导管固定观察组采用改良固定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固定后的舒适度、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舒适度为83.3%,非计划性拔管率为0;对照组患者的舒适度为33.3%,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0.0%。结论液囊空肠导管固定宜采用改良固定方法。
徐红燕蒋勍胡宁宁
关键词:液囊空肠导管导管脱出
一种束腹腰带
本申请涉及一种束腹腰带,包括松紧布带,松紧布带任一位置开设有镂空孔,在镂空孔内安装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母套、定位座、定位套,定位座包括连接柱和支撑底座,连接柱的一端与支撑底座连接,连接柱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支撑...
蒋勍王宏伟
文献传递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UC活动期湿热内蕴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基础上加西药保留灌肠,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基础上加中药保留灌肠,每晚睡前1次,连续治疗30天。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症状、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5.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3项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UC活动期湿热内蕴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西药保留灌肠。
洪霞蒋勍汤晓琴俞银华
关键词:活动期湿热内蕴证保留灌肠中药
护理临床教学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护理临床教学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方法:以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在我院进行毕业实习的123名护理大专生为研究对象,运用PDCA(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循环管理调控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管理。结果:学生实习考试成绩与综合素质明显提高(P<0.001);临床教师的素质逐步提高(P<0.001);教学目标的达成率逐年提高。结论:运用PDCA循环进行临床教学管理是行之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促进了临床教师的成长;提高了临床管理教学效果。
张琳蒋勍张淑英唐富琴
关键词:护理临床教学PDCA循环目标教学
功能性便秘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7年
总结近5年相关文献,从针刺治疗、穴位埋线、耳针、耳穴贴压、生物反馈治疗、结肠水法及精神心理治疗等方面总结功能性便秘非药物治疗的进展,各种治法具有调节胃肠功能神经,加速或促进排便功能的作用。参考文献32篇。
洪霞蒋勍汤晓琴俞银华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
生物反馈联合心理护理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心理护理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综合疗效。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选择功能性便秘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SF-36)、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精神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排便困难(0.84±0.50)分、排便不尽感(0.84±0.38)分、肛门、直肠阻塞感(0.53±0.51)分,3个症状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58,2.598,2.16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得到改善,观察组在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4个维度的评分分别为(90.22±11.54),(89.57±13.51),(86.28±9.47),(89.09±9.81)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84,-2.196,-3.831,-2.238;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 评分为(43.41±6.96)分、SDS评分为(40.57±6.69)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95,2.356;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不良的心理状态。
洪霞蒋勍汤晓琴俞银华
关键词:心理护理生物反馈功能性便秘疗效负性情绪
麻醉复苏室“麻护一体化管理联合预见性护理”模式对老年患者术后复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麻醉复苏室(PACU)“麻护一体化管理联合预见性护理”模式对老年患者术后复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麻醉护理一体化联合预见性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Steward评分、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NRS疼痛评分、麻醉恢复评分(PARS)、护理满意度、平均交接时间、护理差错发生事件及入室与出室各项生命指征评分。结果研究组Stewar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苏醒期躁动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NR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ARS各项评分(肌力、呼吸、血压、神志、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平均交接时间、护理差错事件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出室血压、呼吸、活动力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麻护一体化管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可显著改善老年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指标和疼痛状态,帮助联合护理模式顺利进行,提升护理满意度,提高PARS评分和手术患者出室生命指征评分。
蒋勍管婷许小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