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倩
- 作品数:13 被引量:118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辩证运用长圆针治疗中风偏瘫后肩-手Ⅰ期综合征
- 目的:评价长圆针治疗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肩关节疼痛及功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远期疗效。探讨长圆针治疗的辩证思路。方法:所有患者均来自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住院及门诊病人,将纳入的50例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
- 莫倩马晓晶王凤龙刘元石杨涛
- 关键词:中风偏瘫肩手综合征长圆针疗法
- 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诊疗特点分析被引量:20
- 2013年
- 评价性综述国内外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文献,探讨其诊疗特点。电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文献,分析总结针灸的辨证特点、选穴处方、针刺频率、疗程和疗效特点及规律等。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辨证特点是辨病为主;组方选穴原则为病位加循经取穴,以腰骶部及小腹任脉取穴为主,主穴有中髎、会阳、中极、关元、三阴交等;中髎和骶四针深刺,气至病所;针灸方法采用电针为主,频次每日1次,疗程较长,以30~60次常见;近期疗效较好,电针可明显减少尿失禁次数,减少失禁量,疗效优于1受体激动剂盐酸米多君片和盆底肌训练法,但证据级别不高;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评价。
- 莫倩刘志顺
- 关键词:尿失禁压力性针灸疗法诊疗特点
- “病—症—位”结合取穴电针深刺治疗盆底疾病被引量:9
- 2014年
- 盆底疾病病位位于盆底部,涉及脏腑有膀胱、大肠、胞宫;经脉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冲任脉;临床症状因病变脏器不同而不同,根据"病—症—位"结合,取穴以盆底及下腹部穴位为主,结合不同盆底神经分布支配来确定最终主穴:中髎、次髎、会阳、关元、归来;采用电针深刺,刺至病所,达到治疗目的。
- 莫倩吴佳霓杜若桑王伟明刘志顺
- 关键词:盆底疾病电针深刺
- 长圆针对肩手综合征Ⅰ期肩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运动功能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观察长圆针疗法对偏瘫肩手综合征Ⅰ期肩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评价其康复意义。方法将60例偏瘫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长圆针治疗,对照组予假针刺,每星期治疗1次,2星期后观察其肩部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肩关节后伸、前屈、外展、内收、内旋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治疗后肩关节后伸、外展、内收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伴有协同运动的活动、分离运动、腕关节稳定性、手部活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圆针能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及上肢运动功能,有积极的康复意义。
- 苏鑫童刘元石莫倩王琳王楠马晓晶
- 关键词:针刺疗法长圆针肩手综合征中风并发症
- 电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 背景:2004年,国际尿控协会在大会上将压力性尿失禁是(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指突然作导致腹压增高的动作时,如喷嚏、咳嗽、运动或体位改变等,出现的一系列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漏出...
- 莫倩
- 关键词:电针疗效观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 文献传递
- 电针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有效性的Ⅰ期临床研究被引量:26
- 2014年
- 目的:初步评价电针中髎、会阳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性。方法:70例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试验组采用电针中髎、会阳,对照组采用安慰针针刺中髎对照点和会阳对照点,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h尿垫试验漏尿量、72h尿失禁次数和ICIQ-SF得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1h尿垫试验漏尿量、72h尿失禁次数及ICIQ-SF得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而对照组仅后两项降低(P<0.05,P<0.01),且试验组3项降低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治疗依从性较高,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电针中髎、会阳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具有较好的近期效应,可初步排除安慰效应。
- 许焕芳杜若桑莫倩刘志顺
- 关键词:电针压力性尿失禁女性
- 电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观察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观察并评价电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穴位深浅是否为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给予电针深刺中髎、会阳两穴,对照组给予电针浅刺中髎、会阳两穴,每周均治疗5次,连续4周20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疗效指标为国际尿控协会推荐的1 h尿垫试验和ICS尿失禁问卷(ICI-QS-F)。结果 2组治疗后1 h尿垫试验尿失禁量均较基线下降,治疗组减少(2.10±2.26)g,对照组减少(0.64±0.97)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ICS尿失禁问卷评分均下降,试验组分差(7.00±3.01)分,对照组分差(3.26±2.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深刺中髎、会阳两穴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效,是治疗效应,而非安慰效应;针刺的深浅是影响针灸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 莫倩刘志顺马晓晶
- 关键词:电针疗效观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 针刺治愈中风后眼睑下垂1例被引量:1
- 2011年
- 眼睑下垂是针灸科常见临床症状,以各种原因引起的动眼神经损伤为其病理基础。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睑下垂,眼裂变窄,眼球不能向上、内、下三个方向运动,眼球位置向外下方偏斜、复视、瞳孔散大以及光反应消失等。多因脑血管病、颅内肿瘤、颅底炎症及颅脑外伤等所致,目前临床治疗较为棘手。
- 莫倩彭唯娜黄漫
- 关键词:眼睑下垂中风后治愈针刺动眼神经损伤病理基础
- 电针次髎/中髎穴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穴位特异性研究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探讨次髎和中髎穴抑制膀胱过度活动的穴位特异性。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5个电针组:次髎/中髎组、委中组、三阴交组、通天组、合谷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均先采用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基线Ⅰ),继以0.25%乙酸膀胱灌注建立大鼠膀胱过度活动模型(基线Ⅱ)。造模成功后,5个电针组进行电针治疗5分钟,模型组不予电针治疗。电针后再次以生理盐水进行膀胱灌注。观察灌注期间大鼠排尿间隔时间、膀胱排尿压力、膀胱基础压力和平均排尿压力的改变。结果与基线Ⅰ相比,基线Ⅱ时各组排尿间隔时间显著缩短(P<0.01)、膀胱排尿压力和平均排尿压力显著下降(P<0.01)。电针干预后,各组排尿间隔时间较基线Ⅱ均显著延长,仅次髎/中髎组与基线Ⅰ比较差异不显著,并且其增加值显著大于模型组(P<0.001)和其他电针组(P<0.01,或P<0.05)。次髎/中髎组电针后膀胱排尿压力较基线Ⅱ显著升高(P<0.05)、与基线Ⅰ差异不显著,并显著高于模型组(P<0.001)和其他电针组(P<0.05)。结论次髎、中髎可有效抑制膀胱过度活动,此抑制效应具有穴位特异性。
- 刘丛丛王扬莫倩王伟明刘志顺
- 关键词:次髎膀胱过度活动症穴位特异性
- 针刺对膀胱的“双向调节”效应及神经机制研究
- 背景下尿路由膀胱和尿道组成,是一个完整的功能单位。排尿活动除受周围神经的控制之外,还受到低位中枢(骶髓)高位中枢(脑干和大脑皮层)的共同控制。近年来的针刺基础研究显示:针刺S,部位的骨膜时,OAB大鼠的排尿间隔得到显著增...
- 莫倩
- 关键词:下尿路膀胱功能针刺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