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建彬
- 作品数:61 被引量:151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通市社会事业科技创新与示范计划项目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糖尿病足部护理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糖尿病足部护理装置,包括一侧开口的护理箱,护理箱的底端四角均安装有底座,护理箱的底端侧壁上开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干燥盒,干燥盒的顶端和底端均开有第一通孔,底端的第一通孔内固定有分隔网,干燥...
- 苏建彬
- 文献传递
- 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的血糖波动评估及其临床应用
- 王雪琴苏建彬吴刚赵丽华金艳陈金锋陈彤徐峰高丹王晓华
- 高血糖是血糖代谢紊乱方式的主要表现形式。高血糖包含持续性高血糖和波动性高血糖两方面。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不仅与持续性高血糖相关,而且越来越多研究提示波动性高血糖相对于持续性高血糖更能促使糖尿病患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 关键词:
-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糖血糖监测系统
-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波动特征及其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
- 目的:分析孕24~28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特征及其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门诊收住院的孕24~28周妊娠期糖尿病30例(GDM组),同时以正常妊娠妇女20例(NGW组)及正常糖耐量非妊娠妇女20例(NGRW...
- 苏建彬陈金锋吴刚金艳徐峰高丹王晓华王雪琴
- 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被引量:6
- 2011年
- 观察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2例DPN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观察,治疗组50例,对照组52例。治疗组予以银杏达莫和甲钴胺治疗,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治疗,连用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变化,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治疗组的DPN症状、体征较对照组明显改善(x。=10.090,P〈0.01),治疗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神经的MNCV分别为(49.12±3.32)m/s、(52.1I±3.12)rrds、(47.32±3.21)m/s,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t=3.517、13.204、3.968,均P〈O.05);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神经的SNCV分别为(47.13±2.56)m/s、(55.12±2.31)m/s、(46.78±2.66)m/s,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t=3.653、17.990、4.348,均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疗效优于单用甲钴胺,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陈金锋王学琴苏建彬徐峰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银杏达莫甲钴胺
- 前列地尔联合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22例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再予前列地尔联合黄葵胶囊治疗,10天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均检测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1)经治疗后BUN、Scr、ACR两组比较:观察组为7.5±2.8 mmol/L,72.5±11.6μmol/L,132.6±22.4μg/mg;对照组为9.1±3.5 mmol/L,80.6±14.7μmol/L,169.3±20.3μg/mg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治疗后观察组GFR为108.4±9.6 mL.min-1.1.73m-2,对照组为98.3±11.5 mL.min-1.1.73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金锋王雪琴苏建彬王晓华徐峰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前列地尔注射液黄葵胶囊肾小球滤过率
- 糖尿病前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影响糖尿病前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危险因素.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对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通过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出的糖尿病前期患者165例,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分为空腹血糖受损组(IFG组,42例)、糖耐量减低组(IGT组,56例)、IFG合并IGT组(CGI组,64例),并选取同期体检正常的人群作为对照组(NGT组,30例).检测各组空腹血糖、胰岛素、糖负荷后2h血糖(Gluc120),GFR等,计算稳态时各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B%)和糖负荷状态下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ΔI30/ΔG30)、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AUC120).统计学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GFR在NGT、IFG、IGT、CGI组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GFR分别为(103±12、113±13、133±16、143±14)ml/min,P<0.05];(2)线性相关分析示GFR与体重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Gluc120、AUC120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1、0.842、0.606、0.788、0.528,均P<0.01),GFR与ΔI30/ΔG30呈负相关(r=-0.628,P<0.01);(3)逐步回归分析示GFR的影响因素是HOMA-IR、Gluc120、ΔI30/ΔG30、AUC120(β值分别为0.631、0.343、-0.198、0.248,均P<0.05).结论 初步考虑糖尿病前期患者GFR增高的危险因素是HOMA-IR、Gluc120、AUC120升高和ΔI30/ΔG30降低,早期干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需要控制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和改善胰岛细胞功能.
- 苏建彬王雪琴陈金锋金艳
-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肾小球滤过率糖尿病肾病
- 妊娠期初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孕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寻找预测妊娠期初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妊娠期初诊甲减患者及30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正常妇女的孕前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甲状腺功能指标(TSH和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受体抗体(TR-Ab)、尿碘浓度(UI)、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甲亢或甲减家族史。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提示TPO-Ab、TG-Ab、甲亢或甲减家族史、超声甲状腺斑片状回声改变与妊娠期初诊甲减密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孕前TPO-Ab水平、超声甲状腺斑片状回声改变是妊娠期初诊甲减发生的独立预测危险因素。结论:孕前TPO-Ab水平、超声甲状腺斑片状回声改变可以预测妊娠期初诊甲减的发生,有助于指导妊娠妇女孕早期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水平,及早干预治疗,减少围生期可能并发症。
- 黄海燕王春华王雪琴徐峰王咏梅乔海风苏建彬
- 关键词: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 残疾人家庭式药盒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残疾人家庭式药盒,包括药盒本体,药盒本体包括底盒和盖板,底盒上方的一端铰接有盖板的一端,底盒的内部设有垂直布置的第一隔板,且第一隔板将底盒依次分割为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底部安装有芯片,第一凹槽的...
- 赵丽华苏建彬
- 文献传递
- 运动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运动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化血红蛋白(HbA1c)<8.5%的初诊T2DM患者(DM组,38例),在严格饮食控制的基础上予以12周的运动治疗方案;同时选取正常者作为对照组(NC组,20例)。DM组治疗前后及NC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72 h血糖监测,以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反映血糖波动,同时测定HbA1c,评价血糖控制稳定性。结果治疗后,DM组MAGE和HbA1c均较治疗前有了明显下降[(3.6±0.8)mmol/L和(7.0±0.9)%vs.(4.9±1.0)mmol/L和(7.8±0.8)%](P<0.05),但仍然高于NC组[(2.1±0.8)mmol/L和(4.6±0.6)%](P<0.05)。结论运动有利于稳定初诊T2DM患者的血糖。
- 苏桂蓉陈金锋金艳吴刚苏建彬王雪琴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
- 2型糖尿病患者瘦体重与骨矿含量和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瘦体重与骨矿含量(BMC)及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到2016年8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且符合入选条件的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MI)不同分为正常糖尿病组(BMI<24 kg/m2)和超重肥胖糖尿病组(BMI≥24 kg/m2).入院后符合观察条件的入组患者测量收集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C、TG、HDL-C、LDL-C)、丙氨酶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SCr)、血钙(Ca)、血磷(P)、血25羟维生素D(25OHD).采用双能X线测定患者骨密度、骨矿含量(BMC)、体脂百分比(BF%)、瘦体重(LBM)、脂肪量(FM)、男性脂肪和女性脂肪的比率(A/G).对上述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25OHD在超重肥胖糖尿病组(17.1±12.6)μg/L低于正常糖尿病组(23.8±8.2)μg/L(P<0.05),而BMI、腰围、骨密度、BMC、脂肪和脂肪含量百分比在超重肥胖糖尿病组[BMI(27.8 ± 2.1)kg/m2、腰围(96.8 ± 7.9)cm、骨密度(1.12 ± 0.14)g/cm2、BMC (2.47±0.38)kg、脂肪和脂肪含量百分比(1.18±0.23)]高于正常糖尿病组[BMI(22.3±1.7)kg/m2、腰围(84.5±7.9)cm、骨密度(0.93 ± 0.13)g/cm2、BMC(2.02 ± 0.28)kg、脂肪和脂肪含量百分比(2.02 ±0.28)](P均<0.05).瘦体重和机体不同部位的BMC,骨密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37、0.37、0.35、0.43,P<0.05或P<0.001).BMI、A/G比率也和不同位点的BMC和骨密度存在正相关[BMI (r值分别为0.38、0.31、0.28、0.33,0.27、0.25、0.23、0.37,P<0.05或P<0.001)].机体脂肪百分比和BMC、骨密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0、-0.27、-0.25、-0.33,P<0.05或P<0.001)].在矫正了年龄,性别,BMI和25OHD后,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瘦体重是 BMC 的强烈预测因子(回归系数为0.210,P=0.001).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BMI升高患者的 BMC、骨密度明显升高,且瘦体重是BMC的强烈影响因素.
- 王晓华王雪琴苏建彬陈金锋吴刚金艳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瘦体重骨矿含量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