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润芳

作品数:9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哮喘
  • 3篇新生儿
  • 3篇抗生素
  • 3篇儿童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哮喘
  • 2篇生命早期
  • 2篇气管
  • 2篇菌群
  • 2篇抗生素使用
  • 2篇高通量
  • 2篇高通量测序
  • 2篇测序
  • 2篇肠道
  • 2篇肠道菌
  • 2篇肠道菌群
  • 1篇地塞米松
  • 1篇新生大鼠
  • 1篇新生儿期
  • 1篇因果关系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9篇胡润芳
  • 4篇张建华
  • 2篇徐敏
  • 2篇吴珉
  • 2篇吴良霞
  • 1篇陈琳
  • 1篇徐昀
  • 1篇袁方
  • 1篇刘引
  • 1篇夏慧芬
  • 1篇郭盛
  • 1篇高娟
  • 1篇刘芬
  • 1篇王子才
  • 1篇陈凌
  • 1篇袁芳

传媒

  • 2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教育生物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上海西南地区儿童肺炎非细菌病原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了解上海西南地区12岁以下肺炎患儿的病原状况,探讨不同病原致儿童肺炎的不同临床特征.方法采集2002年7月~2004年12月因肺炎住我院儿科的187例患儿血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8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病原体和3种肠道病毒的抗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3(ADV3)、流感病毒(IFV)A和B型、副流感病毒(PIV)1~4型、柯萨奇病毒A(CoxA)1、7型、埃可病毒(ECHO)7型的特异型IgM抗体.利用致敏粒子与人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发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检测MP抗体.结果 1.在8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中90例阳性(48.13%),其中RSV阳性最多为37例(19.79%),其次为流感病毒B型31例(16.58%).2.检出MP抗体阳性154例,占肺炎患儿总数的14.21%.结论 RSV是上海西南地区冬春季节婴幼儿肺炎的主要病原.MP已成为学龄期儿童肺炎的重要致病原.
刘引王子才徐昀胡润芳袁芳夏慧芬
关键词:儿童肺炎
喂养方式对早产儿在新生儿期肠道菌群分布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肠道菌群分布特征的影响。方法将35名剖宫产早产儿分为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提取婴儿粪便总DNA,应用Illumina MiSeq平台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组成特征。结果早产儿肠道菌群以2个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和3个菌纲(芽孢杆菌纲、梭菌纲、γ变形菌纲)为主。在科、属水平以链球菌、韦荣球菌、肠杆菌占主要优势。整个观察期未检出拟杆菌门和双歧杆菌属。两种喂养方式对主要菌门和菌属相对丰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低丰度水平上,母乳喂养组比人工喂养组拥有更丰富的菌群,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人工喂养组(P<0.05);埃希菌属在人工喂养组中未能检出。在喂养不同时间点,两组的菌群结构也存在差异,门水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出生后3~5 d。结论高通量测序揭示了早产儿肠道菌群特征:更多兼性厌氧菌定植,严格厌氧菌定植延迟。喂养方式对主要菌群结构影响不大,人工喂养对部分低丰度菌群的建立存在不良影响。
袁方胡润芳吴良霞张建华
关键词: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早产儿
生命早期抗生素使用与儿童哮喘:因果关系还是混杂效应?被引量:3
2015年
儿童哮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基于卫生假说,抗生素使用可能减少了微生物暴露,从而增加了过敏性疾病发生的风险.近十年来,就早期抗生素暴露与儿童哮喘的关系进行的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并不一致.大多数回顾性研究发现正相关联系,但前瞻性研究未发现联系或联系强度较弱.逆向因果和指示混淆可部分解释两者的关系,但也难以否定因果关系的存在.
胡润芳张建华
关键词:抗生素哮喘生命早期
关注婴幼儿期抗生素使用对儿童哮喘发病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国外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婴幼儿期使用抗生素可明显增加儿童哮喘发病的风险,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主要与抗生素导致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定植变化、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密切相关。由于生命早期肠道正常菌群对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及免疫耐受具有重要作用,婴幼儿期使用抗生素可改变肠道正常菌群数量与组成,导致机体免疫稳态失调,从而增加儿童哮喘发病的风险。我国儿童抗生素不合理使用非常普遍,应引起儿科医师的足够重视。
张建华胡润芳
关键词:婴幼儿抗生素哮喘儿童
新生儿肠道菌群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部分:DGGE分析新生儿期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影响因素  目的: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新生儿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动态特征,分析影响肠道菌群多样性的相关因素。  方法:采集157例足月儿和72例早产儿生后第3、5、7天...
胡润芳
关键词:新生儿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
文献传递
地塞米松减轻过敏性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性反应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DEX)对过敏性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性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组。哮喘组小鼠于实验第0、7、14天皮下注射卵清蛋白(OVA)/氢氧化铝混合液,第21、22天1%OVA混悬液雾化吸入20 min;地塞米松组在哮喘组基础上于每次雾化吸入前3 h地塞米松(2 mg/kg)腹腔注射。末次雾化结束测定小鼠气道阻力,24 h后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Wright-Giemsa染色后行细胞分类计数;ELISA测定BALF中IL-6、IL-18和IL-1β等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肺组织NLRP3、IL-1β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小鼠气道高反应性(AHR)明显增高;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IL-5、IL-6、IL-18和IL-1β表达均升高(P<0.01);肺组织NLRP3、IL-1β蛋白表达增强。与哮喘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小鼠AHR显著降低,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减少(P<0.01),IL-5、IL-6、IL-18和IL-1β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NLRP3、IL-1β蛋白表达降低;肺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地塞米松组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炎性指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 地塞米松抑制OVA诱导的NLRP3炎性小体活化及IL-5、IL-6、IL-18等炎性因子分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有效缓解过敏性哮喘小鼠气道炎性反应。
刘芬胡润芳茅松徐敏石文静陈凌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NLRP3IL-1Β地塞米松
不明原因黄疸新生儿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黄疸新生儿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的危险因素、新生儿UTI的临床特点、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黄疸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有UTI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黄疸相关参数,并记录UTI病例的尿培养、药敏结果。结果251例黄疸患儿中55例(21.9%)有UTI。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基本病例资料中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喂养方式、光疗时间及实验室指标中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血清降钙素原、尿常规白细胞计数、血清总胆红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入院日龄[6(4,11)d]大于对照组[4(3,6)d],血常规中血红蛋白[(158.1±24.4)g/L]低于对照组[(175.8±22.1)g/L],CRP[0.50(0.49,0.50)mg/L]高于对照组[0.49(0.49,0.50)mg/L],尿白细胞脂酶阳性比例(32.7%)高于对照组(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低(OR=0.976,95%CI:0.956~0.997,P=0.026)、尿白细胞酯酶阳性(OR=0.280,95%CI:0.097~0.810,P=0.019)是不明原因黄疸新生儿UTI的独立危险因素。UTI致病菌大部分为革兰阴性杆菌,占84.9%。较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54.7%)、肺炎克雷伯菌(13.2%)、粪肠球菌(11.3%)。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曲松的总耐药率为40.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最低。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类均敏感。结论对于不明原因黄疸新生儿应及早完善尿常规及尿培养,新生儿UTI的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或其他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应重视膀胱导尿培养,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
陈琳胡润芳石文静高娟
关键词:婴儿泌尿道感染黄疸
生命早期使用抗生素对新生大鼠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生命早期不同时间点应用抗生素对新生大鼠细胞因子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24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出生第2天抗生素组(2dCef组)、出生第7天抗生素组(7dCef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于出生第2天、第7天开始腹腔注射头孢噻肟钠连续3d,对照组予等量磷酸盐缓冲液。第35天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测定白细胞介素(IL)-12、γ-干扰素(IFN-γ)、IL-4、IL-5水平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2dCef组BALF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较对照组和7dCef组明显增加(F=93.78、15.84、7.36,P均〈0.05)。抗生素组BALF、血清IL-12及BALF中IFN-γ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F=26.53、12.95、47.18,P均〈0.05),其中2dCef组较7dCef组下降更显著[(127.724±12.35)ng/L比(198.15±18.93)ng/L、(105.91±13.61)ng/L比(133.63±13.82)ng/L、(147.23±24.10)ng/L比(178.52±12.46)ng/L,P均〈0.05];抗生素组肺脏中IL-12mRN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F=33.60,P〈0.05),2dCef组较7dCef组降低更显著(0.073±0.023比0.093±0.028,P〈0.05);抗生素组BALF、血清IL-4水平以及肺组织中IL-4mRNA表达增高(F=64.26、13.79、11.54,P均〈0.05),2dCef组较7dCef组增高更显著[(103.65±7.68)ng/L比(82.044±8.77)ng/L、(87.81±4.72)ng/L比(69.69±7.79)ng/L、(0.067±0.036)比(0.051±O.055),P均〈0.05]。BALF、血清和肺组织中的IL-5表达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0、0.75、0.08,P均〉0.05)。结论生命早期抗生素使用可影响免疫细胞在新生大鼠呼吸道的分布,促进机体细胞因子免疫向Th2方向偏移,且抗生素使用越早,影响越严重。
胡润芳袁方郭盛吴良霞吴珉徐敏张建华
关键词:抗生素滥用生命早期细胞因子平衡支气管哮喘
喘憋性支气管肺炎不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喘憋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喘憋性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全身激素治疗组、激素雾化吸入治疗组和维生素K1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主要以抗感染、止咳化痰对症处理为主,其余3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全身激素治疗组加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50 mg/kg),每日静滴1次,连用5天停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组加用布地奈德0.5 mg,雾化吸入,每天2次,连用5天停用;维生素K1治疗组加用维生素K1,每次0.3~0.5 mg/kg,每天2次,连用5天停用,观察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结果:4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全身激素治疗组、激素雾化吸入治疗组及维生素K1治疗组3组症状改善更明显(P<0.05)。全身激素治疗组显效率69%,有效率21%,无效率10%,总有效率90%;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组显效率72%,有效率19%,无效率9%,总有效率91%;维生素K1治疗组显效率57%,有效率29%,无效率14%,总有效率86%,均高于常规治疗组(显效率32%,有效率29%,无效率39%,总有效率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全身激素治疗及激素雾化吸入治疗疗效显著,维生素K1疗效与激素疗效接近。对于不接受或不能使用激素治疗的喘憋性支气管肺炎患儿,全身使用维生素K1也可作为平喘的治疗方法。
胡润芳吴良霞张建华吴珉
关键词:维生素K1小儿疗效观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