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华强 作品数:52 被引量:129 H指数:6 供职机构: 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金属学及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文化科学 电子电信 更多>>
仿贝壳TiB_(2)/Al-Cu层状复合材料的组织及其力学性能 被引量:1 2022年 陶瓷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是轻量化结构件的较理想材料,但随着陶瓷增强相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韧性会降低,导致复合材料服役过程中安全性的下降。因此如何实现复合材料高强韧性的匹配是制备陶瓷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一直存在的难题。根据仿生学思想,采用冷冻铸造及压力浸渗技术制备了不同陶瓷初始固相含量(20vol%、30vol%、40vol%)的TiB_(2)/Al-Cu层状复合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陶瓷初始固相含量对于TiB_(2)/Al-Cu层状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陶瓷初始固相含量的提升,复合材料中陶瓷片层厚度增加,金属片层厚度减小,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有所提升但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下降。其中,20vol%陶瓷初始固相含量的TiB_(2)/Al-Cu层状复合材料拥有较优的断裂韧性,达到了(20.59±1.5)MPa·m^(1/2);40vol%陶瓷初始固相含量制备的TiB_(2)/Al-Cu层状复合材料拥有较优的抗压强度,达到了(670±20)MPa。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复合材料中陶瓷初始固相含量的提升,层状复合材料更容易发生界面脱层,层状复合材料通过合金塑性变形等增韧效果减弱;同时,裂纹偏折、界面剥落、裂纹分支等增韧效果也降低。 林波 王明辉 张文馨 肖华强 赵愈亮 张卫文关键词:冷冻铸造 压力浸渗 力学性能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91W-6Ni-3Fe refractory metal,TiAl compound and iron based alloys in molten aluminum 被引量:4 2012年 The corrosion behaviors of 91W-6Ni-3Fe (91W) refractory alloy, TiAl intermetallic compound and two types of iron based alloys (QT700 and H13 tool steel) in a liquid aluminum were investigated. Corrosion experiments or static immersion-tests were carried out in pure molten aluminum at 750 ℃. The surface micro-topographies, corrosion interfaces and phase compositions of the immersed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by 3D optical microscopy, SEM, EDS and XRD. The results show that 91W exhibits the best corrosion resistance, followed by QT700, H13 and TiAl alloy, consequently. The corrosion mass loss of the four metallic materials adheres to parabolic criterion, and the corrosion rate trends to be stable after initial acceleration. The diffusion-reaction mechanism is proposed for the dissolution of materials in molten aluminum, and the diffusion process is the rate-determining step during the dissolution of 91W in molten aluminum, while the low activation energy for the reaction between TiAl-(TiAl3)-Al couple results in poor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iAl alloy in molten aluminum. 肖华强 陈维平 柳哲变形量对铸锻复合成形AZ81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09年 通过对AZ81镁合金挤压铸坯进行等温模锻实验,研究在铸锻复合成形工艺中,不同变形量下锻压过程中材料组织和性能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变形量下锻压后,材料宏观组织均出现明显的流线型分布,不同变形区在微观上呈现出不同的变形组织;随着变形量的增大,流线型组织增多,大变形区的组织更加细化,动态再结晶过程更加充分,合金综合力学性能大幅提高;当变形量为60%时,材料抗拉强度达到278.06MPa,屈服强度达到161.24MPa,伸长率达到11.36%。通过扫描电镜分析,试样的断口均表现为准解理断裂特征;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合金由脆性断裂特征为主发展为韧性断裂的特征为主。 原帅 龙思远 廖慧敏 肖华强关键词:变形量 AZ81镁合金 基于GA-ELM的铝合金压铸件晶粒尺寸预测 被引量:8 2017年 为提高铝合金压铸件晶粒尺寸预测的效率和准确率,应用遗传算法-极限学习机(GA-ELM)模型预测晶粒尺寸。ELM的输入层权值矩阵及隐含层阈值矩阵具有随机性,通过GA算法对ELM的输入层权值矩阵和隐含层阈值矩阵进行优化,建立GA-ELM模型。以晶粒尺寸作为输出参数,相关压铸工艺参数作为输入参数,通过压铸生产实验及金相测量获得相应数据,对GA-ELM模型进行实例分析,并与同样使用遗传算法优化的GA-BP神经网络模型和原始ELM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最后,通过金相组织测量实验验证GA-ELM模型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利用GA-ELM模型预测铝合金压铸件晶粒尺寸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及预测效率,与其它算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梅益 孙全龙 喻丽华 王传荣 肖华强关键词:铝合金 晶粒尺寸 极限学习机 激光熔覆Ti_(3)V_(2)Nb基轻质高熵合金涂层耐磨性能的研究 2024年 为了制备具有合适微观结构和优异性能的轻质高熵合金(LHEA),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C4基体上制备了不同Al、Ni物质的量比的Ti_(3)V_(2)NbAl_(x)Ni_(y)LHEA,对其微观结构及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添加微量MoB陶瓷颗粒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_(3)V_(2)NbAl_(0.5)Ni_(0.5)、Ti_(3)V_(2)NbAl_(0.5)、Ti_(3)V_(2)NbNi_(0.5)涂层的物相由单一体心立方晶体(BCC)组成,而Ti_(3)V_(2)NbAl_(0.5)Ni_(0.5)/MoB涂层则形成了第2相A15相;相对基体的硬度,4种涂层的硬度均有提升;4种涂层的磨损形式主要为黏着磨损,磨痕内分布有黏着层与少量氧化层,此外也在磨痕内观察到轻微的磨粒磨损产生的犁沟特征,相对于基体的磨损率均有较大降低,其中Ti_(3)V_(2)NbAl_(0.5)Ni_(0.5)/MoB涂层的磨损率降低了51.1%。所制备的LHEA耐磨性好,可作为航空航天、国防设备制造等领域中TC4零件的保护性涂层。 陈月明 肖华强 林波 莫太骞关键词:激光技术 激光熔覆 固溶强化 轻卡变速箱后壳体砂型铸造工艺设计及优化 2018年 通过分析轻卡变速箱后壳体零件结构特征,综合铸造工艺要求,制定砂型铸造工艺方案。选择冷芯盒机械制芯,两箱造型设计,确定铸造工艺参数,浇注系统等。采用anycasting模拟软件进行缺陷预测分析,通过优化工艺设计,确定工艺设计的可行性。 肖华强 何佳容 周国进关键词:灰铸铁 砂型铸造 以党建工作为引领 开启教学改革新模式 2022年 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把党建工作与打造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有机结合,实现党建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双提升,将人才培养与党建双创工作相结合,形成“双发展”模式,立足地方,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林波 何项项 肖华强关键词:立德树人 产学研合作 铸造行业节能减排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5年 基于我国铸造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了节能减排背景下铸造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教学改革实践。提出必须以提高铸件质量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重点,加强课程体系及实践环节的建设,为铸造产业培养出具有环保理念、掌握先进铸造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最终实现"绿色铸造"这一宏伟目标。 肖华强 林波 黄放关键词:节能减排 教学实践 高铁356铝合金半固态等温处理过程中的组织演变 2018年 采用显微组织观察、定量金相分析、扫描差热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研究高铁356铝合金在半固态等温处理过程中的组织演变。结果表明:高铁含量356铝合金合适的半固态等温处理工艺为590℃下保温60 min,此时α(Al)晶粒较圆整,晶粒尺寸为89μm,形状因子为0.75,液相比率为40%;半固态等温技术可以使β-Fe富铁相由长针状转变为细小短棒状,这主要是归因于高温下富铁相的溶解及断裂。 林波 李浩宇 许锐 张卫文 肖华强 李少波关键词:半固态等温处理 富铁相 三维连续网络Ti_(2)AlC/TiAl复合材料高温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2021年 采用真空热压制备了三维连续网络Ti_(2)AlC/TiAl复合材料,在明晰其高温氧化行为的基础上,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高温氧化磨损行为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氧化条件下,复合材料表面在600℃以下生成Al_(2)O_(3)藓状氧化物,在800℃时生成TiO_(2)聚集团以及TiO_(2)和Al_(2)O_(3)的氧化物混合层;随着温度的升高,氧化膜的润滑作用使得摩擦系数降至0.3237,基材的软化与TiO_(2)聚集团的突出生长使得磨损速率逐渐升至4.5×10^(-4) mm^(3)/(N·m),磨损机理由磨粒磨损转变为磨粒磨损与氧化磨损的混合磨损。 冯进宇 肖华强 赵思皓 肖易 游川川 赵欣鑫关键词:粉末冶金 金属陶瓷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自润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