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晓非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文学
  • 2篇诗歌
  • 2篇朦胧
  • 2篇朦胧诗
  • 2篇后朦胧诗
  • 1篇当代诗
  • 1篇当代诗歌
  • 1篇语言革命
  • 1篇中介
  • 1篇审美
  • 1篇审美空间
  • 1篇审美意识
  • 1篇生活流
  • 1篇诗歌观
  • 1篇诗歌观念
  • 1篇诗人
  • 1篇突围
  • 1篇朦胧诗人
  • 1篇文学魅力
  • 1篇西方后现代主...

机构

  • 3篇云南民族大学
  • 2篇云南民族学院

作者

  • 5篇罗晓非

传媒

  • 2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学术探索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旅游研究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4
  • 2篇1999
  • 1篇199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论后朦胧诗的语言革命被引量:3
1999年
罗晓非
关键词:后朦胧诗朦胧诗人诗歌观念生活流语言革命
论“大概”一词不是形副两兼的词被引量:3
1999年
本文中心在于说明“大概”一词只是副词.虽可修饰少数可估量名词,但其词性不变.汉语词的多功能现象历来就有,现在还继续发展,因而如何全面对待词的语法特点,如何处理一个词的多种功能之间的关系,是很需要重视的问题.确定一个词的词性不能用一种功能与一种词性简单对应的办法,否则会导致词性无用、词类多余的不良后果.
罗晓非
关键词:词类活用
文学的困境与突破被引量:1
2004年
作者对当代文学所面临的尴尬进行了描述,并对文学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罗晓非
关键词:突围
民俗与文学魅力被引量:2
2007年
民俗作为民众集体程式化的传承性的生活文化,不仅是文学起源的中介,也是文艺样式的渊源。作家文学取材于民俗活动,文学的发展也无不与民风民俗相并。民俗在文学作品中呈多层次渗透,文学民俗化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罗晓非
关键词:民俗文学中介
论后朦胧诗的审美意识被引量:3
1998年
引言中国大陆上的后朦胧诗是继朦胧诗之后引人注目的新潮诗。如果说朦胧诗曾经引起过争议,逐渐为诗歌理论界认同,那么后朦胧诗则是流派杂陈,众说纷纭,诗歌理论界至今仍莫衷一是。对后朦胧诗的态度,或者是不屑一顾,或者是侧目而视,或者是盲目肯定,或者是全盘否定。...
罗晓非
关键词:后朦胧诗审美意识当代诗歌现代主义文学审美空间西方后现代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