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童思陈

作品数:86 被引量:249H指数:10
供职机构: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交通部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水利工程
  • 19篇交通运输工程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0篇水库
  • 20篇泥沙
  • 14篇水流
  • 11篇淤积
  • 11篇航道
  • 10篇弯道
  • 8篇弯道水流
  • 8篇库容
  • 7篇三峡水库
  • 6篇溢油
  • 6篇水力
  • 6篇水力学
  • 5篇油膜
  • 5篇通航
  • 5篇泥沙淤积
  • 5篇污染
  • 5篇计算方法
  • 4篇油污染
  • 4篇数学模型
  • 4篇水库泥沙

机构

  • 8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0篇中国环境科学...
  • 6篇清华大学
  • 5篇云南省航务管...
  • 2篇重庆文理学院
  • 2篇青海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剑桥大学
  • 1篇天津普泽工程...
  • 1篇长江生态环保...
  • 1篇中国市政工程...
  • 1篇北京城建设计...
  • 1篇江西省水利科...
  • 1篇浙江交科工程...

作者

  • 86篇童思陈
  • 28篇许光祥
  • 17篇唐小娅
  • 12篇钟亮
  • 9篇杨胜发
  • 8篇胡江
  • 6篇周建军
  • 5篇王亮
  • 5篇郭荣
  • 5篇肖毅
  • 5篇李文杰
  • 4篇许旭
  • 4篇付旭辉
  • 4篇邓明文
  • 4篇陈阳
  • 4篇刘海婷
  • 3篇雷坤
  • 3篇高建
  • 2篇张莹
  • 2篇王祥

传媒

  • 9篇水力发电学报
  • 7篇水运工程
  • 6篇重庆交通大学...
  • 5篇泥沙研究
  • 4篇水电能源科学
  • 4篇人民长江
  • 3篇中国水力发电...
  • 2篇水利水电技术
  • 2篇环境科学
  • 2篇环境工程技术...
  • 1篇化工管理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水利水运工程...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淡水渔业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7篇2024
  • 7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9篇2010
  • 8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3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泥沙水下休止角测量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泥沙水下休止角测量装置,包括容沙器和位于容沙器内的中央圆台以及正对中央圆台设置的加沙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容沙器上端面封闭设置并在中部对应中央圆台上方位置向上连通设置有一个观测筒,所述观测筒为透明材料制得...
付旭辉杨胜发胡江童思陈龚明正李文杰陈阳肖毅许旭刘海婷刘夏忆
文献传递
长江上游典型丘陵山区坡耕地径流及氮磷碳流失特征被引量:1
2024年
持续的坡面降雨可能引发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形成。其中,地表径流可通过溶蚀、侵蚀、运输等方式将大量富集在表土(通常为0~20 mm厚度)的养分从土壤中转移到受纳环境。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变化可以影响坡面径流强度,从而改变径流中总氮(TN)、总磷(TP)、溶解性有机碳(DOC)等养分浓度与通量过程。通过模拟降雨试验,设置3种典型降雨强度(40、60、90mm/h)和坡度(6°、12°、18°),探讨不同条件下丘陵山区紫色土坡面径流及坡面TN、TP、DOC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产流临界坡度不是一个定值,降雨强度在60 mm/h及以下时,临界坡度介于6°~18°;降雨强度达到90 mm/h时,未出现明显的临界坡度。2)相同降雨强度下,径流中TN和DOC浓度与坡度呈正相关(18°>12°>6°);降雨强度为90 mm/h时,径流中TP浓度与坡度的关系为6°>12°>18°,其余降雨强度下,则为12°>18°>6°。除12°坡面外,DOC流失量随降雨强度增加呈上升趋势;TP最大流失量出现在90 mm/h降雨强度下的6°坡面,为0.91 mg/m^(2),表现为来源限制,其余坡度坡面的TP流失表现为携带限制。3)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主要受降雨强度的影响,产流量和降雨强度与径流中TP流失量和DOC流失量显著相关,坡度与碳、氮、磷流失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径流中TN流失量与TP和DOC流失量显著相关。研究显示,高强度降雨和小坡度组合下,径流量、TP流失量、DOC流失量显著高于其余降雨强度和坡度的组合,而在高强度降雨和大坡度组合下,TN流失量达到峰值。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强降雨、小坡度下紫色土中TP、DOC流失及强降雨、大坡度下TN流失问题。
王祥陈炜黄国鲜童思陈徐向舟聂玉玺宋永会
关键词:紫色土降雨强度模拟降雨养分流失
内河航道溢油污染扩散漂移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随着我国内河大量水库的修建,航道条件大为改善后船舶密度明显增加,船舶海损事故多发,溢油污染风险日益突出。溢油污染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往研究主要针对海洋溢油开展,内河航道溢油研究较少。内河溢油与海洋溢油的最大差别在于溢油环境不同,包括溢油水域边界和水流条件等方面,且研究多偏重数值模拟,实验研究相对较少。该文首先基于概化水槽溢油扩展静水实验,建立了油膜颜色-厚度关系;基于概化水槽溢油扩展漂移动水实验,建立了溢油油膜平均厚度、面积与时间的定量关系,即随着溢油扩展漂移的进行,溢油油膜的平均厚度与时间为乘幂关系,溢油面积与时间成线性相关,并对关系拟合公式中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该实验结果及分析可为内河航道溢油扩散漂移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和依据。
蒋聘凤童思陈王怡婷徐晨辉
关键词:溢油污染
水库泥沙淤积特性的初步研究
本文通过收集部分水库实测资料,结合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对水库泥沙淤积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阐述了水库纵向和横向淤积过程一般规律。研究表明,在三角洲达到坝体前,淤积速度很快,排沙比较小,淤积量近乎直线增长,为水库淤积主体部分,...
高建童思陈
关键词:水库泥沙数学模型
文献传递
河道型水库动防洪库容近似计算方法被引量:14
2003年
本文从明渠恒定非均匀流方程出发 ,推导了河道型水库动、静防洪库容关系 ,以数学模型为手段 ,计算并绘制动、静防洪库容关系曲线 ,给出防洪库容一般变化规律 ,提出计算水库防洪库容具体步骤和方法 ,为可研阶段或中小型防洪水库缺少断面资料情况下 ,确定水库的防洪库容提供参考。河道型水库防洪库容计算方法应结合实际水库具体情况选取 ,完全采用静库容法计算防洪库容是不符合实际的。
童思陈周建军
关键词:水资源计算方法
弯道水流纵向流速剖面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弯道水流特性的研究一直备受重视,而弯道水流纵向流速的分布则是其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运用弯道概化模型试验,利用ADV采集三维流速数据,对弯道水流纵向流速沿水深的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纵向流速剖面沿程和沿河宽的变化。研究表明,由于弯道水流的复杂性,试图采用单一计算模式来描述弯道纵向流速沿水深的分布是难以实现的。合理的流速剖面公式应当考虑水流参数、弯道尺度和参照部位等的综合影响。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弯道水流特性奠定了基础。
童思陈许光祥钟亮
关键词:水力学弯道水流
三峡常年库区典型弯曲分汊河道演变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皇华城河道为三峡常年库区典型的弯曲分汊河道,在三峡成库后"蓄清排浑"模式影响下,该河道淤积强度大、迅速,且已造成航槽易位和摆动,航道条件极其不稳。依据皇华城河道实测地形、来水来沙资料,分析了河段泥沙冲淤特性、典型断面淤积变化、深泓线变化和通航影响,初步预测了该河道的通航状况和演变趋势。结果表明,皇华城河道存在细沙累积性淤积,淤积速度、厚度、范围均较大的特点,且主要淤积部位较为固定,淤积范围有上延趋势;河道左汊深泓年际间发生淤积变化,导致深泓线逐渐从左汊摆动至右汊。
唐小娅童思陈杨韵
关键词:冲淤特性
不等宽河道型水库动防洪库容近似计算方法被引量:1
2008年
河道型水库由于回水曲线相当部分处于明显高于坝前水位的位置,防洪库容不能完全采用根据地形资料确定的静库容方法计算,应按照考虑基于入库流量的动库容法进行。本文在已有等宽河道防洪库容研究工作基础上,将不等宽河道划分为多个近似等宽子河道,采用恒定非均匀流理论推导了不等宽河道各子河段回水曲线方程和防洪库容近似表达式。通过计算给出了各子河段动静防洪库容关系曲线,然后讨论了动防洪库容计算步骤,最后给出了与数学模型计算的实例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动防洪库容计算方法与采用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近似计算方法对于可行性研究阶段或是中小型水库动防洪库容的初步确定具有参考意义。
童思陈
关键词:泥沙动力学河道型水库回水曲线
水库泥沙淤积特性的初步研究
本文通过收集部分水库实测资料,结合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对水库泥沙淤积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阐述了水库纵向和横向淤积过程一般规律。研究表明,在三角洲达到坝体前,淤积速度很快,排沙比较小,淤积量近乎直线增长,为水库淤积主体部分,...
高建童思陈
关键词:水库泥沙数学模型
广阳坝河段连续浅滩-深潭式仿自然生境修复技术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以长江上游广阳坝河段为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分析连续浅滩—深潭式仿自然生境修复技术方案实施前后相应河段水深、流场的变化,讨论生境修复方案对鱼类产卵场、栖息地、越冬活动及航道的影响。研究表明,生境修复方案实施后,试验范围段缓流区的面积大幅增加,且在丁坝群之间形成了局部缓流,有利于鱼类的产卵与栖息;方案的实施对河段航道内船舶通行未造成不利影响。
林欢王丽杨胜发孙章胡江胡江童思陈
关键词:鱼类山区河流丁坝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