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松
- 作品数:29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 伯里、图书馆与英格兰民族特性的形塑
- 2016年
- 理查德·德·伯里是文艺复兴早期英国的主教,一生嗜书如命。通过其著作《书之爱》,伯里对书籍以及知识的渴求精神不仅影响了同时代的文人,而且还为后世图书馆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以《书之爱》为基础,探寻文艺复兴早期英国文人的理性与知性的智慧光芒,结合英国早期图书馆的发展史以及英格兰民族特性的形成状况,以此阐释伯里、图书馆与英格兰民族特性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尝试进一步分析社会转型期的英格兰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特性与共性。
- 石松骆凡
- 关键词:图书馆共同体
- 略论《三国演义》孙韶与关索形象的塑造
- 2020年
- 从文学、传说与历史的角度对《三国演义》中的孙韶、关索形象作了比较分析,指出小说、传说与历史之间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会产生一个相对模糊的区域,这就为小说创作、形象塑造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 石松
- 关键词:《三国演义》关索
- 《坎特伯雷故事》:早期商业文明的活力与粗鄙被引量:1
- 2019年
- 杰弗里·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成书于英国商业发展的萌芽时期,其时封建制度开始解体,商业逐渐壮大,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上升。小说表现出民众忐忑不安的疑虑,虽然它包含着对现存的不稳定秩序与状态的隐忧,但也交织着对新时代的憧憬,对愿景的展望。
- 石松
- 关键词:商业文明
- 神性向人性的回归:安提戈涅形象解读
- 2022年
- 安提戈涅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女英雄。俄狄浦斯家族血缘的混乱诡谲使安提戈涅携带着天生的神性;在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中,安提戈涅被视为古希腊家庭信仰的实践者与神律的守护者。因此在安提戈涅的形象研究中总是离不开对其“神性”的剖析,且其“神”的形象在哲学的范畴内居高不下。事实上,生活在神法与人法相冲突城邦中的安提戈涅是作为降格的神——人类而存在于世的,因此在解读安提戈涅的人物形象时,不能脱离她是“人”的事实,应该站在人的角度去剖析其形象、解读其行为、了解其俗世需求,让其回归本性。
- 金宣慧石松
- 关键词:安提戈涅神性人性
- 从武松身边的市井生活看中国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 就每一个个体的"人"而言,最复杂、最精彩同时也最熟悉的不一定是时间上的"过去"和空间中的"另外",而是此时此地现实生活的世界。因此,任何题材的文学作品都会不知不觉地映照、影射、模拟、暗示现实生活,而那些直接写照万花筒般的...
- 石松
- 文献传递
- 圆桌骑士与交椅英雄——《水浒传》与《亚瑟王之死》若干问题的比较
- 圆桌骑士(Roundtable Knights)来自于托马斯·马罗礼(Thomas Malory)的《亚瑟王之死》(Le Morte Darthur)的相关故事,交椅英雄则出自施耐庵的《水浒传》。两部作品虽然没有任何共同...
- 石松
- 文献传递
- 略谈评话小说《皮五辣子》故事在美国的传播与接受
- 2016年
- 明清时期的小说发展非常繁盛,形式内容多种多样,其中一部分聚焦于市民生活的作品被改编成其他相关的艺术形式继续流传。以清风闸——皮五辣子故事为例,该故事不但在清代以扬州评话的形式被人们所接受,流传至今,甚至在当今的美国也被相关学者所关注,并以美国评话的方式传播。本文从这一故事的内容演变、美国相似故事的比较分析、传播手段的对比研究,以及俗文学作品的内在特点诸多方面来分析该故事在美国的传播与接受,或许能够为我国古典小说的对外传播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
- 石松
- 浅析评话小说《武松》的文学生产——以“补叙”为例与《水浒传》比较
- <正>评话小说《武松》又被称为'武十回',是扬州评话《武松》的一个话本。其情节基本结构来自于《水浒传》中武松的故事部分,是对于《水浒传》人物故事的一种发展与扩写,《武松》较之《水浒传》中相关部分不仅是字数与篇幅上的扩充,...
- 石松
- 文献传递
- 主题学研究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
- 2023年
- 自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主题学”复兴,研究者日益增多。同时和稍后,“跨界研究”的比较文学也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形成新的格局。更有意义的是,“主题学”研究与比较文学二者之间却有着种种关联,尤其突出的是主题学在比较文学中占有无可替代的位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具有强大的功能。
- 石松
- 关键词:主题学比较文学
- 两种“重复”与两种“相犯”——以《亚瑟王之死》与《水浒传》为例
- 2013年
- 小说创作的写人和叙事,都不可能避免雷同,对这些不可避免的"生活雷同"怎样进行描写?古今中外的小说批评家都有自己的说法。西方文学批评家所谓的两种"重复"与中国古代小说评点家们所说的两种"相犯"具有某些共同之处,至少它们都力图在阐明小说创作中如何处理写生活中雷同的东西太多的问题,而且,都涉及到"重不见重,犯不见犯"的"章法"。当然,古今中外这些关于小说创作方法的理论阐述,也有相异之处。但无论如何,这些说法都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 石松
- 关键词: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