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宇江
-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星状裂的鼻内镜解剖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学特点及规律,为鼻内镜鼻窦手术提供安全可靠的解剖标记,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方法鼻内镜下用专业手术器械模拟前筛、额窦、上颌窦的手术操作,解剖12例24侧外观无异常的成人尸头(男8例、女4例)标本,研究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鼻内镜解剖特征。结果星状裂是由筛泡的顶端及其向上伸出的角、钩突的顶端、中鼻甲的前顶端在额隐窝区域汇合形成的一个星状裂隙,上述结构围绕筛泡形成鼻道沟、钩突沟、筛泡沟,星状裂为三条沟的起始部。鼻道沟气房群(包括额窦)分布于前内侧,钩突沟气房群位于前外侧,居鼻道沟气房群的下后侧,筛泡沟气房群位于钩突沟气房群的后上侧。它们的开口恒定且互不相通,在星状裂所处位置相对固定。结论星状裂是前组鼻窦开放的关键区域。由于鼻窦结构的变异大,各气房气化程度不一,了解恒定的解剖标记及鼻窦分布的规律对鼻内镜鼻窦手术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 季俊峰王秋萍李泽卿江满杰石宇江
- 关键词:鼻窦解剖学窦口鼻道复合体
- 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术的鼻内镜解剖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额窦开口及周围解剖结构,为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术式提供应用解剖依据。方法鼻内镜下按照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的手术步骤,解剖12例24侧外观无异常,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男8例,女4例)标本,观察额窦开口的解剖特征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①星状裂及其周围结构是识别额窦开口的重要解剖标记。②星状裂由筛泡、钩突和中鼻甲的顶端共同汇合形成。③额窦开口始终位于星状裂的中心,钩突基板的后方,后鼻道气房或筛泡基板的前方,周围有后鼻道气房和前鼻道气房围绕。④筛泡及伸出的前、后角是星状裂的后界限。⑤筛泡前入路开放额窦可以避开筛前动脉和筛顶。结论通过鼻内镜对额窦开口及周围解剖结构的观察,认为星状裂作为恒定的解剖标志是识别额窦开口的关键区域。筛泡前径路是鼻内镜下额窦开放的安全入路,能避免其他径路存在的某些风险。
- 季俊峰王秋萍李泽卿江满杰石宇江
- 关键词:鼻内镜术
- 鼻内镜下鼻骨骨折切开复位术主观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行鼻内镜下鼻骨骨折切开复位术的主观疗效及优势。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3年12月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外伤性鼻骨骨折患者共39例为研究对象,行鼻内镜下鼻骨骨折切开复位术,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复查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法(VAS评分)比较患者术前术后鼻外观满意度及鼻腔通气情况,选择鼻部分泌物、鼻部疼痛以及外观改变导致的心理影响等共3项鼻骨折治疗情况主观项目进行评分。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鼻外观满意度VAS评分明显降低(P<0.001),患者术后鼻部分泌物、鼻部疼痛、外形以及外观改变导致的心理影响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鼻骨骨折患者可早期行手术治疗,选择鼻内镜下手术,具有视野好,复位精准,效果满意的优点。术中彻底松解畸形部位的组织,及矫正后的内外固定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吴海燕石宇江陈金湘张秀玲
- 关键词:鼻骨骨折切开复位鼻内镜
- 喉全切除后气管造口扩大术及Blom-Singer在发音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比较喉全切除术两种不同气管造口术式,讨论Blom-Singer技术在气管造口扩大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34例喉全切除病例,其中喉全切除+单纯皮肤气管缝合(直接缝合法)25例,喉全切除+双侧胸锁乳突肌胸骨端切断+Griffth气管造口扩大术(造口扩大法)9例,后9例安装了Blom-Singer发音管。结果 25例直接缝合法术后均需常规戴套管半年以上,并不同程度产生造口狭窄及外观畸形,呈碗状塌陷。采用造口扩大法的9例,术后无需戴管,且随访1年时造口处无明显狭窄。术后1年两种术式气管直径分别为0.96±0.14 cm和1.49±0.22 cm,直接缝合法明显小于造口扩大法(P<0.01)。Blom-Singer发音重建的患者中,6例发声良好,成功率为66.7%。结论采用气管造口扩大术气管造口狭窄率低,方便了患者的术后护理,并有利于Blom-Singer发音管的安装。
- 赵青陈金湘顾晓玲石宇江
- 关键词:喉全切除术术后发音重建喉癌
- 鼻内镜下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手术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术的技术路线,讨论该术式在额窦开放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3例(36侧)确诊为慢性额窦炎的成人病例,采用经鼻内镜筛泡前径路术式开放额窦。术后随访观察评估其安全性及疗效。结果20例经该径路开放成功,3例经额钉补充定位后开放成功。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12~39个月,术前症状均消失,无复发。经鼻内镜检查额窦口开放良好。结论经鼻内镜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手术是一种解剖标志易辨认、技术路线安全、疗效肯定的术式。
- 王秋萍季俊峰李泽卿王天友江满杰石宇江
-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额窦
- 以星状裂解剖标志定位经筛泡前径路行额窦开放术
- 2010年
- 目的实施以星状裂解剖标志定位经筛泡前径路行额窦开放术,评价该术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25例(407侧)慢性额窦炎患者行星状裂解剖标志定位的筛泡前径路额窦开放术。术前常规鼻窦CT扫描,确定额窦自然开口与钩突及筛泡的关系。术中保留筛泡,依据星状裂解剖标志定位额窦开口行额窦开放手术。结果 220例患者按该手术步骤开放了额窦自然开口;5例(8侧)术中暴露额窦开口困难,通过经皮额窦穿刺,注水时在内镜下观察,确定额窦自然开口位置后继续手术获得成功。无一例出现筛前动脉破裂出血和前颅底骨折等术中并发症,2例患者纸样板损伤出现眶周血肿。术后随访6~12个月,293侧(72%)可见额窦窦口开放良好,完全上皮化。201例患者(89%)主观感觉症状缓解。结论以星状裂为解剖标志定位经筛泡前径路行额窦开放术术中能较准确地寻找额窦开口,提高了额窦手术成功率,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石宇江赵青朱海艾有琴
- 关键词:额窦手术
- 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鼻腔后部出血(附75例报告)被引量:6
- 2004年
- 鼻腔后部出血,多见于中老年人,出血量大,出血部位.隐蔽,易复发,可危及生命,我科自2001年12月~2003年3月,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腔蝶腭动脉双极电凝术治疗鼻腔后部出血75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 陈金湘赵青石宇江
- 关键词:鼻腔后部出血双极电凝术鼻内镜出血部位
- 经口腔鼻内窥镜下鼻息肉切割器腺样体切除术34例体会
- 2004年
- 目的了解儿童经口腔鼻内窥镜下鼻息肉切割器腺样体切除的疗效。方法选择34例诊断为腺样体肥大的病例行经口腔鼻内窥镜下鼻息肉切割器腺样体切除,所有病例术前行鼻内窥镜检查证实均有睡眠打鼾史,其中16例有睡眠时呼吸暂停史。结果患者术后2周症状改善率为64.71%(22/34),无睡眠呼吸暂停100%(16/16),术后半年未见复发或加重。结论经口腔鼻内窥镜下鼻息肉切割器腺样体切除简便、安全、有效。
- 石宇江
- 关键词:内窥镜增殖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