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盛珺

作品数:16 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都军区总医院院管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螺钉
  • 6篇椎弓
  • 6篇椎弓根
  • 6篇椎弓根螺钉
  • 6篇骨质
  • 6篇骨质疏松
  • 4篇腰椎
  • 4篇骨折
  • 3篇骨水泥
  • 3篇骨水泥强化
  • 2篇动脉瘤
  • 2篇胸腰椎
  • 2篇胸腰椎骨折
  • 2篇腰椎骨折
  • 2篇腰椎间盘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腰椎间盘突出...
  • 2篇疏松性
  • 2篇突出症
  • 2篇人工骨

机构

  • 10篇成都军区总医...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第18...
  • 2篇解放军184...
  • 2篇山东威高骨科...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成都军区
  • 1篇重庆市中医院

作者

  • 16篇盛珺
  • 9篇刘达
  • 8篇郑伟
  • 5篇廖冬发
  • 5篇伍红桦
  • 5篇康夏
  • 4篇周江军
  • 4篇肖燎原
  • 3篇黄晨
  • 3篇谢庆云
  • 3篇梅长林
  • 3篇罗杨
  • 2篇郁胜强
  • 2篇侯春林
  • 2篇张月雷
  • 2篇林浩东
  • 1篇肖贞良
  • 1篇王鹏
  • 1篇刘太华
  • 1篇刘曦

传媒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西南军医
  • 1篇中华灾害救援...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脊髓及脑干内膀胱支配中枢的跨突触示踪研究
2013年
目的跨突触示踪正常大鼠脊髓和脑干内膀胱支配相关中枢,为进一步阐明膀胱功能重建术后中枢重塑奠定研究基础。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15只,膀胱壁内分三个点共注射GFP-PRV 4.5μ(l1×108PFU/ml)。注射后不同时间(72、84、96、108、120 h)分别取大脑、脊髓及背根神经节,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结果。结果病毒注射后72~120 h,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L6~S1、L1~L2脊神经背根神经节;L6~S1、L1~L2脊髓节段骶副交感核、中间外侧核及后连合核;脑干的巴氏核、中缝巨细胞核、巨细胞网状核、锥旁网状结构、去甲肾上腺素能细胞群A5及A7、蓝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红核腹侧区域。结论本实验中标记的相关核团与膀胱存在解剖上的神经联系,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膀胱的支配。
盛珺肖燎原张月雷林浩东侯春林
关键词:假狂犬病毒膀胱
影像诊断在颅内动脉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ICA)是由于脑血管局部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血管瘤样突起,世界2%的人口患有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脑卒中的第三大病因,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和高血压脑出血,脑卒中病死率、致残率极高,总病死率约为40~50%,早期诊断ICA对预防脑卒中意义重大。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近年多层螺旋CT、MRI及DSA 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本文就CT 以及MRI功能成像在颅内动脉瘤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肖燎原盛珺郁胜强梅长林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CTMRIDSA
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长骨骨折16例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 1 0年至20 1 4年本院收治的1 6例长骨骨折患儿,均采用弹性髓内针交叉固定治疗.病人年龄4岁-9岁,1 0例男性,6例女性.其中股骨干8例,...
廖冬发盛珺郑伟刘达李剑
相邻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被引量:27
2016年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骨折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经后路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临床效果良好,但远期随访发生椎体高度丢失、螺钉断裂等较多。目前临床上因骨质疏松导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日益增多。而骨质疏松影响螺钉的把持力。
刘达罗杨郑伟盛珺廖冬发谢庆云周江军巴晶晶伍红桦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相邻节段联合伤椎弓根钉棒系统置钉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评价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前骨密度检测T值均≤–2.5,术中均于伤椎邻近椎体注射1.5ml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术前和术后均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和记录患者围术期基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神经功能情况(ASIA分级),测量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和Cobb角。结果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40min,出血量150~350ml;术中无神经损伤,无硬膜撕裂,无明显骨水泥渗漏和螺钉松动。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恢复。末次随访X线片及CT示椎体骨折均愈合,内固定位置良好,未见明显松动迹象,未见明显骨水泥渗漏。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能有效强化骨质疏松条件下内固定的初始稳定性,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减轻椎管内压迫,有利于后凸畸形的矫正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地维持骨质疏松条件下内固定的远期稳定性和骨折椎体的高度,显著降低了远期螺钉松动和椎体塌陷的风险。
刘达罗杨盛珺黄晨康夏郑伟顾伟周江军伍红桦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脊柱骨折骨水泥内固定器
中国赴刚果(金)维和二级医院收治病例的特点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了解刚果(金)中国维和二级医院收治病例的特点,为医疗物资准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收集2015年8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间在二级医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分析这些病例特点。结果在34个月的任务期内,共收集到符合条件3690例(体检536例)病例,涉及505种疾病,包括龋齿(260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83例)、牙髓炎(145例)、骨折(104例)等。其中各科室感染性疾病占的19. 7%(730/3690),以疟疾为主。开展手术主要为清创缝合术(75例)、骨折内固定术(35例)、急性阑尾炎切除术(22例)。结论近34个月,二级医院收治病例特点是涉及病种多,覆盖面广,体检、常见病、急性病、感染性疾病(疟疾为主)多;开展手术主要为清创缝合术、骨折内固定术、急性阑尾炎切除术。
李志伟黄天泓盛珺陈欣刘太华刘曦肖贞良
关键词:疾病特征
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3年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既往称为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一种常见的致死性肾病,在一般住院病人中AKI发病率约为5%,但在重症监护病房则高达30%~50%。内科疾病引起的AKI死亡率在23%左右,但由多脏器功能不全所致者死亡率高达60%。迄今,尚无有效治疗AKⅠ药物,一旦发生AKI,临床上只能采取支持治疗,等待肾功能的恢复。因此,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防治AKI的最佳策略。生物标记物是近年来研究早期诊断AKI的热点和趋势,研究发现包括NGAL,KIM-1,IL-18,NHE3等多种标记物是早期预测AKI强力指标,本文就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肖燎原盛珺孙丽君梅长林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生物标记物白介素18
股深动脉高位起点一例被引量:1
2008年
盛珺杨向群
关键词:股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内侧动脉股动脉股内侧肌韧带下
等比例三维模型在Anderson Ⅱ型齿状突骨折后路术式中的应用
2016年
目的制作上颈椎等比例三维实物模型,探讨其在寰枢椎后路融合治疗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28例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术前CT扫描数据,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快速成型制备的等比例三维上颈椎实物模型,使用模型进行术前计划,术前制钉预操作,术中直观参考指导置钉,测量进针点及钉道参数并行统计学分析及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所见与术前三维实体模型的病灶结构变化一致,术前计划与术中实际进钉点及钉道各参数间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VAS及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置钉过程顺利,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结论针对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行后路寰枢椎融合术,等比例三维颈椎实物模型能准确、有效指导制定手术计划和术中置钉。
龚凯屈波朱妍梁锋肖伟李霖刘达盛珺潘显明冉金伟张传志
关键词:三维重建
脊髓圆锥损伤膀胱功能重建术后大鼠逼尿肌显微结构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观察脊髓圆锥损伤膀胱功能重建术后大鼠膀胱逼尿肌及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junction,NMJ)的形态学变化规律,探讨膀胱重建术抑制或改善膀胱逼尿肌退行性变的可行性。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104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8)、脊髓圆锥损伤对照组(对照组,n=48)及脊髓圆锥损伤膀胱功能重建组(实验组,n=48)。正常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对照组大鼠采用L4、5平面锐性横断脊髓制作脊髓圆锥损伤模型;实验组在脊髓圆锥损伤模型基础上将双侧L5前、后根与S2前、后根吻合制作脊髓圆锥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模型。术后观察大鼠存活情况,于术后3 d及1、2、3、4、5、6个月前连续3 d分别测定大鼠残余尿量;术后1、2、3、4、5、6个月取膀胱逼尿肌行HE染色观测肌纤维截面积变化规律,Masson三色染色计算结缔组织百分比,透射电镜观察膀胱逼尿肌和NMJ的变化。结果术后11只大鼠死亡,均对应补充。对照组术后膀胱残余尿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P<0.05);实验组术后膀胱残余尿量逐渐增加,3个月后逐渐减少,除术后3 d与5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除术后3 d及1、2个月外,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示,对照组术后逼尿肌肌纤维排列紊乱、萎缩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肌束间大量结缔组织浸润;实验组术后4、5、6个月逼尿肌形态逐渐恢复,结缔组织数量无明显增加。各时间点对照组及实验组逼尿肌肌纤维截面积及结缔组织百分比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随时间延长逼尿肌肌纤维截面积逐渐减小,结缔组织百分比逐渐增加(P<0.05)。实验组中术后3个月内随时间延长逼尿肌肌纤维截面积下降,4个月后逐渐增大;结缔组织百分比随时间延长缓慢增
张月雷盛珺侯春林林浩东
关键词:膀胱功能重建逼尿肌神经肌肉接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