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歌 作品数:25 被引量:99 H指数:7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酸分泌的影响 1998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酸和胃泌素分泌的影响。方法:54例符合FD诊断标准的患者中,Hp阳性23例,Hp阴性31例,所有患者都进行空腹血清胃泌素、基础胃酸排出量(BAO)、五肽胃泌素刺激后的最大胃酸排出量(MAO)和高峰胃酸排出量(PAO)的测定。对照组为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病(DU)患者55例。结果:FD患者中,Hp阳性者与Hp阴性者比较,空腹血清胃泌素(103.1±33.7pg/ml vs 113.3±34.1pg/ml)和BAO(5.21±3.86mmol/h vs 4.80±6.08mmol/h)无明显差异(P>0.05);而Hp阳性者的MAO和PAO分别为16.3±9.30mmol/h和23.6±14.2mmol/h,与Hp阴性者(分别为10.1±8.88mmol/h和14.2±11.3mmol/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p阳性的FD患者,其BAO、MAO、PAO及空腹血清胃泌素与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后者分别为10.4±0.81mmol/h、24.2±1.08mmol/h、31.2±13.1mmol/h和148.5±13.1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阳性的FD患者,其胃粘膜壁细胞对五肽胃泌素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刺激后胃酸分泌增高,但增高的程度低于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提示Hp感染在FD患者的胃酸分泌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白歌 胡伏莲 于德顺 谷青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功能性消化不良 十二指肠溃疡 胃酸 胃泌素 中国2型糖尿病人群PCSK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中国2型糖尿病(T2DM)人群中编码蛋白前体转化酶1(PC1/3)的PCSK1基因遗传多态性是否与冠心病风险相关.方法 根据hapmap数据库中国汉族人群信息,选取5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rs623... 魏晓伟 马晓伟 路然 白歌 张健薇 邓瑞芬 冯楠 顾楠 郭晓蕙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附111例胃息肉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997年 为了研究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对111例140枚经胃镜检查发现的胃息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炎症性息肉占75%,非炎症性息肉25%(包括息肉样变13枚),息肉样腺瘤17枚,管状和绒毛状腺瘤各2枚,息肉类癌1枚,息肉复发1枚)。发生在胃窦者占55%。直径大于2cm占2.8%,属于管状和绒毛状腺瘤。HP在胃息肉患者中总检出率50.7%,其中炎性息肉检出68.1%,非炎性息肉检出率16.7%,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息肉伴慢性活动性炎者中HP检出率78.9%,非活动性炎仅18.2%,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5)。该研究还发现胃息肉发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研究表明HP在炎性息肉中有较高的检出率,而且大多伴有慢性活动性炎症,说明HP感染与炎症性息肉关系密切,可能是引起活动性炎症和炎症性胃息肉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化虹 胡伏莲 陈宝雯 刘新光 谢鹏雁 张希全 白歌关键词:胃息肉 幽门螺杆菌 胃镜检查 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及其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17 1997年 文章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疣状胃炎的关系以及国产胶体铋剂(丽珠得乐)与进口胶体铋剂(De-Nol)对疣状胃炎的治疗效果。经内镜检查诊断的疣状胃炎病人40例,全部做HP检查(包括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Warthin-starry银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病人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De-Nol组;丽珠得乐组;雷尼替丁组。De-Nol和丽珠得乐的用法分别为120mg每日4次和110mg每日4次,雷尼替丁为150mg,每日2次,均为口服用药,疗程8周。结果:疣状胃炎中,HP检出率为92.5%(37/40),3组药对HP的清除率分别为86.7%,83.3%和10.0%。疣状隆起或糜烂消失率分别为75.0%,69.2%和36.5%;胃窦炎改善分别为87.5%,84.6%和36.5%;活动性炎症消失率分别为78.6%,72.7%及30.0%。研究结果表明:疣状胃炎与HP有关,HP可能是疣状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并且提示胶体铋剂治疗疣状胃炎效果明显优于雷尼替丁,国产的与进口的胶体铋剂治疗疣状胃炎效果相同。 白歌 胡伏莲关键词:疣状胃炎 幽门螺杆菌 雷尼替丁 胃炎 中国2型糖尿病人群中STK 1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马晓伟 白歌 黄琳娟 张健薇 邓瑞芬 丁钐 顾楠 郭晓蕙关键词:病例对照研究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文献传递 幽门螺杆菌与功能性消化不良 被引量:8 2000年 白歌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排空 检出率 胃轻瘫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1 2016年 胃轻瘫是一组以无机械性梗阻的胃排空减缓为主要特点的慢性症状性疾病。由于发病机制不明,治疗方式多为基于经验的姑息性治疗,疗效欠佳且不能改变疾病自然病程。充分认识疾病本质是胃轻瘫治疗的关键,现就近年来胃轻瘫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白歌 王化虹关键词:发病机制 胃轻瘫 姑息性治疗 疾病本质 机械性梗阻 疗效欠佳 抗酸药对西米替丁生物利用度及治疗效能影响的研究 1989年 研究了抗酸药对西米替丁生物利用度和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病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常应用剂量的抗酸药氢氧化铝凝胶并不影响西米替丁的生物利用度,二药合用也不影响西米替丁对十二指肠溃疡病的治疗效能。因此,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病时,短期合用抗酸药并非禁忌。 白歌 贾博琦关键词:抗酸剂 西米替丁 生物学效用 溃疡病用药 十二指肠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的关系 被引量:11 1998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排空功能的影响。方法:106例FD患者,其中Hp阳性46例,Hp阴性60例。全部患者从胃窦粘膜取活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利用实时B型超声胃窦截面积法测定胃排空。结果:Hp阳性患者的空腹胃窦面积、餐后即刻胃窦面积、餐后60分钟和120分钟的胃排空率(分别为094±139cm2、134±316cm2、923±140%和358±235%)与Hp阴性者(分别为119±212cm2、125±2782、912±122%和321%±24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性胃炎患者空腹胃窦面积、餐后即刻胃窦面积、餐后60分钟和120分钟的排空率(分别为077±142cm2、132±35cm2、100±122%和347±260%)与非活动性胃炎患者(分别为128±207cm2、127±252cm2、974±145%和332±24%)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对FD患者胃排空功能无影响; 白歌 胡伏莲 张慧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幽门螺杆菌 胃排空 胃炎 病理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1研究进展与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3 2018年 APN与IR呈负相关,是参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1(STK11)编码蛋白—肝脏激酶B1(LKB1)是APN信号传导通路中的关键分子。LKB1蛋白通过激活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等抑制炎症因子,在调节能量代谢和细胞增殖方面都具有一定作用。在糖尿病方面,STK11及LKB1蛋白具有延缓糖尿病及并发症发生发展的作用,近期研究发现,LKB1不但能调节β细胞功能,且影响α细胞胰升血糖素的分泌。本文对STK11及LKB1蛋白的结构、信号转导通路、生理作用及在糖尿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陆迪菲 白歌 马晓伟 郭晓蕙关键词: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