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恒花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3篇麻醉
  • 3篇臂丛
  • 2篇腋路臂丛
  • 2篇腋路臂丛神经
  • 2篇腋路臂丛神经...
  • 2篇神经阻滞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臂丛神经
  • 2篇臂丛神经阻滞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类
  • 1篇断指
  • 1篇断指再植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再植
  • 1篇再植术

机构

  • 5篇青岛市第八人...
  • 3篇广州军区武汉...
  • 3篇解放军第40...
  • 1篇青岛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作者

  • 6篇申恒花
  • 3篇张元信
  • 3篇武春敏
  • 3篇曲彦亮
  • 3篇周翔
  • 3篇王德明
  • 2篇温宝磊
  • 2篇马超
  • 2篇张立新
  • 2篇张欣
  • 2篇刘英志
  • 2篇刘春燕
  • 1篇王世端
  • 1篇刘少艳
  • 1篇褚海辰
  • 1篇侯书健
  • 1篇刘勇波
  • 1篇陈作雷
  • 1篇刘芳

传媒

  • 2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控制性降压对老年病人鼻内镜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对老年病人鼻内镜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鼻内镜择期手术病人60例,年龄60岁以上,体质量40~75kg。随机分为非降压组(C组)和控制性降压组(D组)各30例。C组未控制性降压,D组于手术开始后泵入硝普钠1~5μg.kg-1.min-1,使平均动脉压(MAP)逐渐降到7.33~8.00kPa。于术前1d及术后2、6、24、48、72、96h采血测定血浆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进行MMSE评分。结果与术前1d比较,两组术后2、6、24h的MMSE评分均明显降低(F=45.6、15.7,P<0.05);与C组比较,D组病人术后2、6、24h的MMSE评分降低更明显(t=2.2~3.4,P<0.05)。与术前1d比较,两组术后24、48h血浆S-100β蛋白水平明显升高(F=3.4、7.7,P<0.05),NSE含量未见显著增高;与C组比较,D组病人术后24、48h血浆S-100β蛋白水平升高更明显(t=2.3、1.8,P<0.05)。结论控制性降压加重老年病人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
申恒花刘英志刘勇波王世端刘少艳
关键词:降压老年人耳鼻喉外科手术
喉罩在小儿拇再造手术复合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由于置入简单,易耐受,在小儿短小手术全身麻醉中已普遍应用,但是在保留自主呼吸的长时间小儿复合麻醉中鲜有报道。小儿拇再造手术时间长,平均手术时间在5 h以上,呼吸和镇痛是复合麻醉管理的难点,而通气方式是影响呼吸的主要因素。臂丛神经阻滞、腰硬联合阻滞等技术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镇痛确切等优势在小儿复合麻醉中得以广泛应用。
曲彦亮申恒花武春敏张立新周翔王德明张元信温宝磊张欣马超刘春燕
关键词:喉罩小儿复合麻醉
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双上肢显微外科术中的探索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索研究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双上肢显微外科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双上肢显微外科手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达分为两组,每组40例,臂丛组在神经刺激仪下行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全麻组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1)、麻醉完成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生命体征;术后2、4、8、12 h疼痛程度;术后疼痛感知时间,麻醉费用,不良反应以及术者和患者麻醉满意度。结果 血压、心率全麻组内T1时明显低于T4时(P〈0.05),组间T4时臂丛组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术后2、4、8 h疼痛VAS评分臂丛组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术后疼痛感知时间臂丛组明显长于全麻组(P〈0.05),麻醉费用臂丛组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臂丛组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术者和患者的麻醉满意度臂丛组明显高于全麻组(P〈0.05)。结论 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适合双上肢显微外科手术。
曲彦亮申恒花温宝磊武春敏张立新王德明张元信侯书健张欣马超刘春燕
关键词:全身麻醉双上肢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问沟臂丛联合尺神经阻滞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臂丛联合尺神经阻滞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I~Ⅱ级断掌或断腕再植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神经阻滞,I组采用肌间沟臂丛联合尺神经阻滞,Ⅱ组采用腋路两点臂丛神经阻滞。记录两组患者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止血带耐受情况,以及膈神经阻滞、霍纳综合征、喉返神经阻滞等并发症。结果I组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起效时间[(5.13±0.76)、(7.13±1.04)、(3.23±0.62)mini均明显快于Ⅱ组[(9.234-1.61)、(12.35±1.76)、(8.83±1.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阻滞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阻滞优秀率[90.0%(36/40)、85.0%(34/40)、97.5%(39/40)]均明显高于Ⅱ组[72.5%(29/40)、65.0%(26/40)、7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阻滞完全率[75.0%(30/40)、37.5%(27,40)、80.O%(32/40)]均明显高于Ⅱ组[47.5%(19/40)、40.0%(16/40)、45.O%(1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止血带耐受优秀率[90.0%(36/40)]高于Ⅱ组[62.5%(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I组膈神经阻滞2例,霍纳综合征1例。两组均无喉返神经阻滞发生。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肌间沟臂丛联合尺神经阻滞起效快,感觉、运动阻滞效果好,提高止血带的耐受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更适合长时间的手、腕部显微外科手术。
曲彦亮刘芳张立新武春敏王德明申恒花张元信周翔温宝磊张欣马超刘春燕
关键词:臂丛麻醉药尺神经神经刺激仪
JNK和p38MAPK信号通路在吗啡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离体实验
2016年
目的评价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在吗啡后处理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180~240 g,采用Langendorff灌注装置建立大鼠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平衡灌注15 min后,取离体心脏52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3):对照组(C组)K-R液持续灌注105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停止K-R液灌注造成全心缺血45 min,恢复K-R液灌注60 min;吗啡后处理组(MP组)缺血45 min,再灌注即刻灌注含3.0 μmol/L吗啡的K-R液10 min,然后灌注K-R液50 min;吗啡后处理+茴香霉素组(MP+A组)缺血45 min,再灌注即刻灌注含3.0 μmol/L吗啡和1.0 μmol/L茴香霉素(JNK和p38MAPK的激动剂)的K-R液10 min,然后灌注K-R液50 min。再灌注60 min时每组取8个心脏,测定心肌CK-MB释放量,观察心肌梗死情况,计算心肌梗死体积。再灌注20 min每组取5个心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组织磷酸化JNK(p-JNK)、磷酸化p38MAPK(p-p38MAPK)和细胞色素c (Cyt c)的表达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I/R组、MP组和MP+A组心肌梗死体积和心肌CK-MB释放量增加,心肌组织p-JNK、p-p38MAPK和Cyt c的表达上调,NAD+含量降低(P〈0.05);与I/R组比较,MP组和MP+A组心肌梗死体积和心肌CK-MB释放量减少,MP组心肌组织p-JNK、p-p38MAPK和Cyt c表达下调,NAD+含量升高(P〈0.05);与MP组比较,MP+A组心肌梗死体积和心肌CK-MB释放量增加,心肌组织p-JNK、p-p38MAPK和Cyt c的表达上调,NAD+含量降低(P〈0.05)。结论吗啡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抑制JNK和p38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申恒花陈作雷唐润栋刘英志褚海辰
关键词: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吗啡缺血后处理
小剂量氯胺酮在断指再植围术期的平衡镇痛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在断指再植围术期的平衡镇痛作用。方法选取ASAⅠ~Ⅱ级断指再植病人12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每组60例。于神经丛刺激仪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手术开始前5min,K组静注氯胺酮0.15mg/kg,N组静注生理盐水0.15mg/kg。术后两组病人均给予自控静脉镇痛(PCIA),将舒芬太尼150μg加托烷司琼5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20mL,以2.0mL/h持续镇痛48h。比较两组臂丛麻醉效果,止血带耐受效果,术后镇痛效果,PCIA需求按压和有效按压次数,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结果K组臂丛麻醉效果及止血带耐受效果均优于N组(u=3.154、1.986,P〈0.05)。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均满意,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组术后48h内PCIA需求按压和有效按压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5.7、3.7,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在断指再植围术期中的平衡镇痛作用效果显著,提高了阻滞麻醉的满意率和止血带耐受率,减少了PCIA按压次数,且并未增加病人不良反应。
曲彦亮申恒花王德明张元信武春敏周翔
关键词:氯胺酮臂丛再植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