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盛蓉
-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及其在制备治疗辐射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及其第二药物用途。它是以由西蒙叶为原料药,经乙醇提取,并浓缩、干燥后得到的。本发明提供的药物不但能升血小板,而且对辐射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克服了现有药物的毒副作用。
- 徐平声谭桂山唐果成李新中黎盛蓉
- 文献传递
- 西蒙1号治疗血小板减少症50例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9
- 1992年
- 用西蒙1号治疗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0例,有效率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为70%,经毒理研究及临床观察均无明显毒副作用,本文还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 黎盛蓉唐果成齐振华解勤之刘英男林平尔李华珠栗美英
- 关键词:紫癜血小板减少
- 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浆铜蓝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1992年
- 血浆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是由Holmberg在40年代初从人血清中分离出的一种含铜呈天蓝色的血浆蛋白,能将亚铁(Fe^(++))氧化成高铁(Fe^(+++))又称铁氧化酶。它在许多疾病中含量可以发生变化,因此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广泛重视。近年来研究证明:许多癌肿病人血浆铜蓝蛋白增高,本文报告43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浆铜蓝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一.方法:静脉取血不抗凝以程玉英等方法为基础略加改进。二.观察对象:对照组106例均为本院献血员,
- 齐振华段少君王千曙黎盛蓉郑蘅黄耀辉杨金莲黎定疆傅敏庄
- 关键词:淋巴瘤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白介素-2及T细胞亚群被引量:3
- 1994年
- 应用生物活性测定法及免疫荧光法检测21例慢性ITP患者外周血白介素-2(IL_2)及T细胞亚群。结果21例ITP患者外周围血IL_2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TP患者外周血T辅助细胞百分率减低,T抑制细胞百分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提示慢性ITP患者存在免疫调节异常。
- 谭柏林黎盛蓉李学渊谢兆霞陈方平
- 关键词:紫癜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2
-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实验及临床研究被引量:3
- 1992年
- 用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41例,19例单用维甲酸完全缓解率73.7%;22例与化疗合用完全缓解率77.3%,服用维甲酸至完全缓解时间23~72天,平均38.4±14.73天。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与维甲酸共同培养,维甲酸对早幼粒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率67.22±15.63%与临床疗效相符,药敏试验对估计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 齐振华刘英男黎盛蓉陈方平张国萍曹萍谭达人
- 关键词:维甲酸白血病
- 以皮下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血友病53例
- 1991年
- 回顾我院1984年以来诊治的148例血友病,其中53例(36%,53/148)以皮下出血为首发症状。临床上容易与血管性和血小板性紫癜混淆,常漏诊或误诊为其他疾病,现总结报导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53例血友病为我院血液科、小儿科门诊或住院病人(含外院转诊病人),均为男性.年龄:6个月~33岁.成人5例,儿童48例.
- 陈方平解勤之黎盛蓉曹萍齐振华程英妮
- 关键词:血友病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甘胆酸测定及其意义
- 1990年
- 甘胆酸是主要胆汁酸之一,在肝脏代谢并参与肠肝循环.肝细胞受损或胆汁淤滞都可引起甘胆酸的代谢和循环紊乱。研究表明,测定血清结合甘胆酸含量是评价肝功能最敏感的指标之一.白血病患者常有肝脏浸润,不同程度地损害了肝功能.本文通过检测白血病患者血清甘胆酸含量,藉以探讨甘胆酸有白血病患者病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 解勤之陈方平黎盛蓉曹宪萍梁昌华胡立宪
- 关键词:血清甘胆酸胆汁淤滞肠肝循环肝细胞受损淋巴细胞性联合化疗药物
-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L_2、T细胞亚群研究被引量:2
- 1993年
- 应用~3H-TdR掺入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21例慢性ITP外周血IL:活性、T细胞亚群。结果ITP外周血IL_2活性降低,且与T_4/T_8比值呈正相关;ITP外周血T细胞亚群紊乱,表现外周血总T细胞、T辅助细胞百分率降低,T抑制细胞百分率增高。提示ITP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
- 谭柏林黎盛蓉李学渊谢兆霞陈方平
- 关键词:T细胞亚群紫癜白细胞介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