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林

作品数:16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威廉斯
  • 4篇纳西·威廉斯
  • 2篇身体
  • 2篇中西悲剧
  • 2篇伦理
  • 2篇伦理精神
  • 2篇命运
  • 2篇命运观
  • 2篇抗争
  • 2篇抗争精神
  • 2篇艾米丽
  • 2篇悲剧
  • 2篇悲剧精神
  • 2篇崇高
  • 2篇崇高感
  • 2篇创伤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动力
  • 1篇迪伦马特
  • 1篇对话性

机构

  • 16篇华侨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6篇黎林
  • 3篇戴小春
  • 1篇赵琰

传媒

  • 7篇华侨大学学报...
  • 2篇外国文学
  • 1篇戏剧(中央戏...
  • 1篇天津外国语学...
  • 1篇世界哲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佳木斯职业学...
  • 1篇太原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哈姆雷特》和《窦娥冤》看中西悲剧精神之差异及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命运观
由于分属不同文化系统,依托不同文化背景,中西悲剧自产生之日起即有差异。本文从崇高感的角度,以《窦娥冤》和《哈姆雷特》为例,分析了中西悲剧在悲剧精神方面的差异;并着力探讨了其背后的文化根源之一——命运观,分别论述了中西悲剧...
黎林
关键词:悲剧精神崇高感抗争精神伦理精神命运观
文献传递
隔离、边缘与重塑:女性主义地理学视域下《晚安,妈妈》之主题再探被引量:5
2018年
空间、身体和身份是当代美国戏剧家玛莎·诺曼的名作《晚安,妈妈》中的重要主题。首先以当代女性主义地理学理论为视角,《晚安,妈妈》揭示了女性是如何在性别化的隔离空间内受到束缚压迫,甚至丧失了自我;其次,这种隔离空间的建构与经济和阶级关系交织在一起,加剧了女性的边缘地位;同时作品也展示了身体空间和身份认同的关系,指出杰西不合社会规范的身体是造成她自我认同受损的主要原因;此外,剧作中塑造的隔离空间具有矛盾性,而这种矛盾性为女性重塑身份提供了契机。
黎林
关键词:《晚安,妈妈》身体身份
李泽厚“西体中用”原则下中西融汇之美学建构——以《美学四讲》为中心
2024年
迄今为止,对李泽厚的美学思想的阐释存在两种偏差。一种观点以国内学者为主,过于强调李泽厚美学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对西方美学的借鉴,忽视了对中国美学传统思想的汲取。而另一种观点多见于国外,重视李泽厚美学思想对儒家思想的吸收,却忽略了其思想中蕴含的道家渊源。以《美学四讲》为中心,可以发现李泽厚美学理论中西方思想和儒道精神互补融汇的特征,其美学理论遵循甚至超越了“西体中用”的原则,在借鉴西方思想、研究路径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儒道文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构建之路。这种基于民族文化自信和开放包容的心态,以跨文化视域创造性地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创立自己学说的实践为今天国内的美学发展指明前行的方向。
黎林
关键词:儒道互补
艾米丽·曼文献剧《静止的生活》中的创伤记忆模式
2018年
艾米丽·曼是当代美国重要文献剧作家。在代表作《静止的生活》中,曼采用纪实手法,通过还原采访录音,再现了创伤受害者不同的创伤记忆模式。无论是闯入性空白性记忆或是两者的调和,创伤记忆都是无法删除的,并且增强了创伤的传播性和代继性;而男女主人公记忆模式的对比更揭示了性别差异给创伤记忆带来的影响以及这背后的社会因素。通过考察,作品创伤记忆构思的契机更加明晰,该剧旨在利用文献剧的真实性,以个体记忆为突破口引发公众对暴力蔓延的思考,对越战带来的戕害性后果以及美国社会对待越战的态度的反思,使公众意识到如果不能正面对待过往的战争创伤,创伤的传播性和代继性会给整个民族带来难以消除的痛苦。
黎林戴小春
关键词:创伤记忆
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从田纳西·威廉斯的戏剧创作看其人道主义价值观被引量:5
2007年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戏剧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作家。长期以来,在美国国内,他的批评者们指责他缺乏道德感,喜欢塑造古怪、反常、扭曲的人物而不加贬抑;他的支持者中又有人为他冠以道德家的美名。而在我国学界,对威廉斯总体创作折射出的价值观则尚未展开深入讨论。通过对其创作背景、创作主题的综合探讨可以看出,以上两种看法都对威廉斯存在误解,他实际上是一位人道主义者。由于威廉斯所处的时代、地域、家庭背景和其同性恋的性取向,他的创作中所展示的人道主义价值观以加缪式的存在主义为基础,并有着与众不同的内涵和意义。
黎林
关键词:荒谬人道主义人性
《看管人》:规训社会中权力与战争游戏的隐喻被引量:8
2009年
"威胁喜剧"的标签虽然道出了英国戏剧家哈罗德·品特早期作品中弥漫的恐惧、危机情绪,却失于揭示品特戏剧的更深内涵。以福柯的权力理论为参照,《看管人》实质上是一部规训社会中权力与战争游戏的隐喻,它多层面探索了权力与个体、空间、身体的关系。
黎林
关键词:权力身体
命运观成就中西悲剧精神差异——《哈姆雷特》和《窦娥冤》之比较被引量:1
2002年
从崇高感的角度 ,以《窦娥冤》和《哈姆雷特》为例 ,分析中西悲剧在悲剧精神方面的差异 ;并着力探讨其背后的文化根源之一———命运观 。
黎林
关键词:悲剧精神崇高感抗争精神伦理精神命运观
一首哀婉动人的抒情诗——试析《玻璃动物园》的诗化艺术被引量:5
2004年
探讨《玻璃动物园》中威廉斯是如何运用表现主义手法,精心设计音乐、音响、灯光、色彩、布景、人物形体动作等,并与象征主义手法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戏剧诗化艺术,从而使该剧在气氛营造、主题揭示、人物形象塑造和情绪表现等方面都展示了动人的诗歌般的魅力。
黎林
关键词:《玻璃动物园》诗化艺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
《到十九号房间》的意象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英国小说家多丽丝.莱辛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的创作是其女性意识和时代意识融合的结果。她的短篇小说中的精品《到十九号房间》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据。借助话语理论、精神分析学说、互文性研究,通过对文本中几个重要意象的探讨可以看出,莱辛如何将女性视角和时代背景巧妙结合,聚焦一名退职在家的主妇的内心世界以展示父权制社会中家庭妇女的角色对仍未获得自由的女性在心理上、精神上可能带来的戕害和灾难性后果。小说体现出莱辛对二战后现代西方社会的时代风貌及其精神弊端的敏锐捕捉,是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高潮的先声之作。
黎林
关键词:意象女性主义互文
荒诞的世界 觉醒的自我——论《老妇还乡》之主题被引量:4
2004年
《老妇还乡》是瑞士著名作家迪伦马特的代表作,一般认定其主题为金钱对道德的腐蚀。本文对此有不同看法,认为仅此不足以涵盖《老妇还乡》的深刻意蕴。在仔细分析了该剧后提出,作者刻意传达的是更深层次的双重主题——荒诞的世界与个体的生存价值,并进而寻求其背后的哲学支撑,指出该剧的存在主义倾向。
黎林
关键词:《老妇还乡》荒诞自我存在主义迪伦马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