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家佑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震
  • 2篇强震
  • 2篇澜沧-耿马
  • 1篇地震观测
  • 1篇用药量
  • 1篇震区
  • 1篇震中
  • 1篇震中距
  • 1篇强震地面运动
  • 1篇强震仪
  • 1篇近震
  • 1篇极震区
  • 1篇加速度
  • 1篇加速度峰值
  • 1篇建筑物下
  • 1篇工程地震
  • 1篇爆破
  • 1篇爆破地震
  • 1篇爆破地震效应
  • 1篇大地震

机构

  • 4篇云南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建筑科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黎家佑
  • 3篇王亚勇
  • 3篇高东
  • 3篇刘小弟
  • 1篇李正光
  • 1篇赵庆和
  • 1篇黄浩雄
  • 1篇魏正国
  • 1篇黄永祥

传媒

  • 2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工程抗震
  • 1篇地震研究

年份

  • 1篇2002
  • 1篇1991
  • 2篇198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云南澜沧—耿马大地震强震观测记录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
1989年
1988年11月6日,在云南省澜沧和耿马先后发生了7.6级和7.2级强烈地震。这是一次双主震余震型的地震,两次主震相隔只有13分钟。在主震之后的将近二个月时间内,发生了4000多次余震,其中震级在5级以上的有20多次,而最大的一次是11月30日发生在澜沧县竹塘乡附近的6.7级强余震。本次大地震的主震和余震多属于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一般小于20km。
王亚勇刘小弟黎家佑高东
关键词:地震观测工程地震地震
澜沧-耿马强震地面运动特征研究被引量:8
1991年
本文利用澜沧-耿马地震中记录到的强震加速度数据,对地面运动加速度峰值和反应谱进行了统计分析。文中研究了震级、震中距、地震方位和场地条件等各种因素对加速度峰值和反应谱形状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本地区的地震加速度峰值和反应谱值的哀减公式并和过去的一些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文中证明了地面运动加速度矢量峰值的衰减与烈度等震线或主发震断层走向的对应关系。
王亚勇刘小弟黎家佑高东
关键词:地震澜沧-耿马
澜沧-耿马强震加速度记录被引量:3
1989年
本文介绍在1988年11月云南省澜沧-耿马大地震中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和云南省地震局在滇南的联合强震观测台网。以及两单位的流动观测台站在极震区所获取的主震和大量余震加速度记录。文中展示了Ms=7.6的主震时,距震中142.5公里的景洪台站的远场地面加速度记录;还展示了Ms=6.7的强余震时,距震中仅为3.8公里的竹塘站的近场地面加速度记录,其水平向最大加速度为0.55g,竖向最大加速度为0.39g。文中同时对两组记录作了反应谱和β谱分析并参照新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所提出的设计反应谱,对近震反应谱和远震反应谱的不同特征作了比较分析。最后对加强强震观测的对策提出了看法。
王亚勇刘小弟黎家佑高东
关键词:加速度峰值极震区强震仪近震震中距
建筑物下爆破地震效应的研究——“爆破安全规程”的应用与修正被引量:7
2002年
叙述了在大姚铜矿的大药量爆破振动效应观测 ,研究了在建筑物下的爆破施工中 ,如何确保建筑物安全和保证安全生产最大用药量的问题 ,结合“爆破安全规程”药量指数m的应用与修正 ,从而得出正对爆破上方的建筑物地面爆破振动加速度a、速度v随爆心距地面投影r与爆心深度h之比值 (r/h)的衰减变化规律 ;发现临近正对爆心的地面振动有强化现象 ,并定义它为“极震”效应 ;定义“极震”效应系数N为正对爆心实测加速度a或速度v与用振动衰减普适式求得值a′或v′之比 (N =a/a′ ,或N =v/v′)。经多年的安全生产证明 ,采用振动衰减普适式 (药量指数m =1/3)和“极震”效应系数修正法 ,效果良好 ,获得生产最佳用药量 ,民房安全率达 98%左右。
黄永祥黄浩雄李雄魏正国李正光吕富洲张云军黎家佑朱振华吕其昆杨佐赵庆和
关键词:用药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