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雪敏

作品数:33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文学
  • 4篇新诗
  • 4篇散文
  • 4篇诗歌
  • 3篇审美
  • 3篇文化
  • 3篇文体
  • 3篇美学
  • 3篇考论
  • 3篇创造社
  • 2篇叙事
  • 2篇散文诗
  • 2篇诗学
  • 2篇现代汉诗
  • 2篇教育
  • 2篇考述
  • 2篇古典
  • 2篇汉诗
  • 2篇翻译
  • 1篇代表作

机构

  • 26篇华南师范大学
  • 6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作者

  • 32篇黄雪敏
  • 1篇伍明春
  • 1篇赖彧煌
  • 1篇殷鉴
  • 1篇龚奎林
  • 1篇荣光启
  • 1篇马钰滢
  • 1篇刘金冬
  • 1篇王光明
  • 1篇林丹纯
  • 1篇洪丹萍

传媒

  • 5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安徽理工大学...
  • 3篇淮南师范学院...
  • 2篇湖北民族学院...
  • 2篇湛江师范学院...
  • 2篇广东技术师范...
  • 1篇文艺评论
  • 1篇文学评论
  • 1篇江淮论坛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当代文坛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重庆三峡学院...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当代散文诗的...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格非小说天井意象探析
2009年
先锋派小说家格非在其小说中经常透露出一种内在的焦虑与困惑,这一种困惑与突围的矛盾体现在诸多的文本意象中,天井意象即为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种。在格非长篇小说《人面桃花》等作品中,天井意象从一个新的角度呈现了格非小说内在的主旨,同时凸显了先锋派作家在精神困境中求突破的创作心理。
黄雪敏马钰滢
关键词:创作心理
“风韵译”:中国现代诗歌翻译的论争被引量:1
2015年
中国的新诗创作,在形式和内容等多个方面都受到了晚清以来外国翻译诗歌的较大影响。中国现代诗歌主要围绕译诗与新诗、译者与诗人、翻译方式等三个主要问题展开翻译实践与理论论争。这不仅是中国现代诗歌翻译中的问题,也是近百年来我国诗歌翻译接受史的核心问题。"风韵译"作为诗歌翻译问题的引发点和方法论之一,值得诗歌学界的深入探讨。文系副教授、文艺学博士。
黄雪敏
关键词:翻译直译意译
“古诗今译”:另一种形态的“新诗”写作——郭沫若《卷耳集》考论
诗歌的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的诗歌创作。初期创造社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确立了"自我"的主体地位,其艺术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也鲜明的体现在对外国诗歌的翻译和古诗今译中。创造社的诗歌翻译,注重传达文学自身的美学特...
黄雪敏
关键词:新诗翻译创造社
文献传递
论“新散文”文体变革的艺术得失被引量:2
2007年
“新散文”是近十年来散文领域活跃着的一股创作潮流,其代表作家祝勇、张锐锋、周晓枫、格致、宁肯等,以一批富于先锋意味的实验性散文文本,冲击着传统散文的创作思维和写作技巧,立意寻求新的散文活力之源,开拓当代散文新的艺术空间。他们的反叛发轫于对过去散文的地位和写作模式的不满,试图重构散文的审美品格,其落脚点则集中在散文文体的变革上。然而,“新散文”的文本实践有一定的拓荒意义和文学史价值,值得研究和关注,其理论探索则存在着值得商榷的疏漏与矛盾,二者之间不能够同等视之。
黄雪敏
关键词:新散文文体变革艺术空间文学史价值代表作家
黄培芳科技意识考述
2017年
黄培芳是清代中后期的爱国经世派学者,受《易》中"离合变化"思想启发和早年周游各地经历影响,他力图登高望远,吸收西方科技与中国古代技术,振兴国家、抵抗外夷,并尤其重视教育改革和海防问题。特别是在鸦片战争前后,他积极投身于"夷情"探访之中,其敏锐的洞察力、先进的科技意识愈发进步,成为广东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中坚力量。他的科技思想对于近代中国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
黄雪敏洪丹萍
关键词:经世致用海防鸦片战争
20世纪20年代“小诗”运动被引量:4
2007年
在20世纪20年代风靡一时的“小诗”运动中,周作人通过翻译介绍,着力建构“小诗”这一新诗体,赋予其特定的美学内涵和诗学特征。但在广泛的创作实践上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限制了“小诗”的发展。由于模糊了“小诗体”和“小诗形”的区别,诗体的要求被简单地置换为大小体积的概念,其含混性和暧昧性带来的矛盾和弊端也就一直延续下来。对这一创作潮流的重新梳理,将引发我们对现代汉诗诗体建设更深层次的思考,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和体会现代汉诗营造自身美学内涵时所遭遇的困难与问题。
黄雪敏
关键词:小诗译介美学内涵
“文学空间”转向:现代汉诗文体研究的理论契机被引量:1
2014年
文学空间是文艺家在审美构思中形成的艺术世界,也是作家和读者进行诗与思对话的平台。在"文学空间"基础之上形成的共时性文学批评理论,即"空间诗学",既是一种新的文艺学批评理论,又是对于历时性文学批评的补充和完善,更是在更为深广的维度和层面,构建当代诗学的理论体系。由此,以空间为途径进行诗学文体理论的对话,是解决古今诗学的共通性和融合性问题的通途。
黄雪敏
关键词:文学空间现代汉诗文体学共时性
岭南香山黄氏文化世家考述被引量:1
2017年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拼图的重要组成,代表着勤劳务实、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的文化传承,具有世界性、创新性的文化胸怀。以香山黄氏世家为代表的岭南文化世家,鲜明地体现了岭南文化特色、地域风格。作为黄氏世家的代表性人物,黄培芳在近代岭南文化史上,具有视野开阔、知识多元、创新进取等文化品格,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先贤,深刻地推动了近现代岭南文化发展,有力促进了近代中国革命进程。
黄雪敏区婉仪
关键词:岭南文化文化世家
新诗史写作:可能与限度
2006年
通过比较《中国当代诗歌史》《中国当代新诗史》《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这三部新诗史对食指和朦胧诗这一个共同问题的不同阐述,可以较深入地探讨新诗史写作中不同的写作立场、研究观念和研究方法带来的可能性和限度。这三部新诗史能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入历史,为我们阅读诗歌营造了不同的氛围,对读者而言,它们是互补的,共同为我们阐释那一段历史,突现诗人诗作,使我们获得一种对历史的洞察和评判能力。
黄雪敏
关键词:新诗史写作食指朦胧诗
从创造社到我们社:诗性“自我”的承诺与疏离
2013年
"自我"的诗学观念是现代新诗的一个重要话题。郭沫若在《女神》中塑造的"自我"形象,为新诗的言说确立了话语据点。它一方面指向对旧制度、旧世界、旧我的否定,一方面又试图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抒情原则,拓宽了"自我"的领域和新诗的话语空间,并通过诗歌美学的革命,体现了"自我解放"和"艺术创新"的强大动力,达到个人解放与社会革命的统一。从创造社到我们社的诗歌创作,典型地反映了新诗在追求"现代性"过程中陷入的"自我迷思"。这不仅仅是新诗自身美学范畴的难题,它更呈现了新诗在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的困境。
黄雪敏
关键词:创造社自我新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