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美霞

作品数:38 被引量:112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陈可冀中西医结合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钩吻
  • 7篇中药
  • 6篇教学
  • 5篇毒性
  • 5篇中医
  • 4篇药学
  • 4篇中药学
  • 4篇赤芝
  • 3篇虚证
  • 3篇液相色谱
  • 3篇阴虚
  • 3篇阴虚证
  • 3篇镇痛
  • 3篇色谱
  • 3篇思政
  • 3篇中医药
  • 3篇自信
  • 3篇文化
  • 3篇文化自信
  • 3篇相色谱

机构

  • 30篇福建中医药大...
  • 7篇福建中医学院
  • 3篇福建省立医院
  • 2篇福建省中医药...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福建卫生职业...
  • 1篇福建拓天生物...

作者

  • 37篇黄美霞
  • 20篇王英豪
  • 13篇吴水生
  • 7篇廖华军
  • 7篇李德森
  • 7篇胡娟
  • 4篇庞文生
  • 4篇洪怀山
  • 3篇褚克丹
  • 3篇刘清华
  • 3篇吴志生
  • 2篇章靓
  • 2篇张红艳
  • 2篇江川
  • 2篇沙玫
  • 2篇陈旺
  • 2篇王颖峥
  • 2篇章靓
  • 1篇林泗定
  • 1篇邱颂平

传媒

  • 4篇福建中医学院...
  • 3篇福建中医药
  • 3篇中国民族民间...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海峡药学
  • 2篇中国中医药现...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国食用菌
  • 1篇中医教育
  • 1篇中药材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年份

  • 6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9篇2017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赤芝双向固体发酵钩吻根前后的谱、效、毒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考察赤芝菌对钩吻双向固体发酵的减毒存效作用及其化学成分变化。方法:选用药用赤芝菌,在一定条件下对钩吻进行双向固体发酵炮制;以钩吻生品为对照,观察发酵前后钩吻对小鼠急性毒性(LD50)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它们对醋酸腹腔刺激所致小鼠扭体作用及热板所致小鼠痛阈值的影响,HPLC考察其主要毒性生物碱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1)钩吻生品的LD50为0.25 g/kg;经赤芝菌发酵30 d后,LD50为11.04 g/kg,较生品提高了44倍;(2)钩吻发酵后仍然保留镇痛药效,其小鼠最大安全给药量由生品0.08 g/kg,上升到6 g/kg,最大安全剂量提高了75倍。(3)经过双向发酵,钩吻原有毒性生物碱成分含量降低,并有多个新化学成分产生。结论:赤芝菌双向固体发酵对毒性中药钩吻具有减毒、存效的作用。
黄美霞洪怀山林程廖华军王英豪吴水生
关键词:钩吻急性毒性镇痛
基于血液流变学及CGRP研究牡丹皮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潮热的作用机制
2024年
目的基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初步探讨牡丹皮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潮热的作用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9月至12月,研究地点为福建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研究类型为基础研究。将40只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牡丹皮给药组、清骨散阳性药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采用去卵巢手术,术后第7天给予L-甲状腺素(92 mg/kg),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建立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虚证“病证结合”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牡丹皮给药组和清骨散阳性药组分别灌胃给予牡丹皮(2.2 g/kg)、清骨散(7.3 g/kg),每日1次,连续给药14 d。末次给药后1 h,麻醉大鼠、取血,检测血液流变学、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CGRP,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下丘脑CGRP的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RAMP1)、降钙素受体样受体(CLR)mRNA的表达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压积、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清CGRP含量、下丘脑RAMP1、CLR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并被牡丹皮显著逆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牡丹皮可以恢复围绝经期大鼠CGRP及其受体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
陈雯佳王婕王颖峥王英豪黄美霞
关键词:牡丹皮围绝经期潮热血液流变学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一种钩吻灵芝及其栽培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钩吻灵芝及其栽培方法,属于灵芝栽培的技术领域,所述栽培方法以抗肿瘤毒性中药钩吻为药性基质,采用赤芝等常用灵芝的菌种对其进行固态发酵。本发明提供的钩吻灵芝的栽培方法有效降低了钩吻的毒性,解决了钩吻毒性剧烈不...
黄美霞吴水生
文献传递
一种钩吻炮制方法及钩吻炮制产物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钩吻炮制方法及钩吻炮制产物。一种钩吻炮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灭菌后的钩吻在无菌条件下接种灵芝;步骤2:将接种有灵芝的钩吻在25‑30℃的潮湿环境下发酵,所得发酵产物即为钩吻炮...
黄美霞吴水生
文献传递
基于中医药思维能力培养的中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依据《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要重视中医药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建设校园浓厚的中医药文化,学习活动中奠定中医药思维的基础;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教学上彰显中医药思维特色;拓展第二课堂,实践中培养中医思维运用能力;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个性化凸显中医药思维培养;多元化成绩评价,着重突出中医药思维方法运用的考核。通过改革,提升了学生中医药思维能力,培养了适应行业需求的中医药的创新人才。
王英豪李德森褚克丹华碧春黄美霞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教学改革
钩吻生物碱化在不同湿热灭菌条件下的成分动态变化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钩吻生物碱类化学成分随湿热灭菌条件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低温间歇灭菌等不同条件,将钩吻藤茎粉末进行湿热灭菌,用HPLC法对灭菌前后的化学成分中的钩吻碱甲、钩吻素子、钩吻素己、胡蔓藤碱乙的含量进行监测。结果:60℃,70℃灭菌3次,钩吻生物碱成分含量未见明显变化,钩吻碱甲在各灭菌条件下较稳定。钩吻素己80℃灭菌4次分别降低29.3%,28.2%,26.4%,32.8%,其余生物碱影响不大;90℃灭菌4次,钩吻素子分别降低8.5%,15.4%,15.4%,17.4%;钩吻素己分别降低32.8%,48.3%,55.2%,56.9%;胡蔓藤碱乙降低了1.3%,12.7%,12.7%,11.9%;121℃,21min高压灭菌对钩吻多种生物碱成分的破坏均较大,其中钩吻素己含量降低多达89%。结论:钩吻生物碱受湿热温度影响较大,其中钩吻素己最显著,80℃间歇灭菌4次是保证对钩吻灭菌较彻底且破坏性最低的灭菌方法。
黄美霞洪怀山廖华军王英豪李德森吴水生
关键词:钩吻灭菌温度生物碱HPLC
闽产草珊瑚中异秦皮啶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为了建立HPLC测定方法,用于闽产草珊瑚的质量控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草珊瑚的主要成分异秦皮啶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柱Diamonsia C18(250min×4.6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23:77),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344nm。结果表明异秦皮啶在1.94μg-11.64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48668X+1442(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13%,RSD为1.87%,重现性RSD为1.18。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闽产草珊瑚中异秦皮啶的质量控制方法。
黄美霞章靓陈旺林泗定胡娟
关键词:草珊瑚异秦皮啶高效液相色谱法
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姜黄素超声波-内部沸腾法提取工艺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超声波-内部沸腾法优化姜黄中姜黄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姜黄素提取率为响应值,超声时间、乙醇体积分数、乙醇体积、提取温度等为主要考察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曲面法优化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无水乙醇作为解吸剂,解吸剂料液比1∶20,超声时间20 min,80℃热水作为提取剂,提取剂料液比1∶30,提取时间3 min,提取温度80℃。验证试验姜黄素提取率为1.139%,与预测值1.129%相近。结论经优化的超声波-内部沸腾法具有稳定性和可行性,可用于姜黄中姜黄素的提取。
赵茜茜肖志勇朱翠萍黄美霞刘清华王英豪
关键词:姜黄素响应曲面法超声波
钩吻配伍玉叶金花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钩吻配伍玉叶金花后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热板实验及福尔马林致痛实验,考察钩吻毒/效部位配伍前后的镇痛作用.结果:①醋酸扭体实验:与生理盐水组比,钩吻配伍前后均能显著减少15min内醋酸所致的小...
王英豪游文彬李德森黄美霞廖华军吴水生
关键词:镇痛钩吻
银杏叶提取物分子聚集形态(英文)被引量:1
2009年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水溶液中多组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和透射电镜扫描法,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水溶液是否存在分子聚集形态、分子聚集体粒径大小以及体外模拟不同胃肠pH环境条件下,银杏叶提取物水溶液分子聚集体的稳定性。实验数据证实银杏叶提取物水溶液存在纳米级分子聚集体,分子聚集体粒径在60nm至100nm之间;水溶液中1nm以下的粒子大都是一些成分以单分子形式存在;随着溶液的浓度增加,分子聚集体的粒径也增大;在不同pH条件胃肠环境下,银杏叶提取物水溶液分子聚集体可以稳定存在。
吴志生庞文生黄美霞章靓陈旺胡娟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聚集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