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义
-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市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垂向电导度的测量及在水位异常判别中的作用
- 1994年
- 为剖析咸水井水位异常,我们对位于唐山地震区附近的双桥1号井、双桥2号井及东台子井进行了多次井内垂向电导度的测量.在1991年10月5日宁河M_L4.6级地震及1992年7月22日宁河M_L4.9级地震前井下水电导度特别是含水层部位水电导度都曾出现过高值异常,这对于判别水位异常是由于咸水层压力变化还是外来水的侵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简便的监测方法.
- 吕惠琴黄振义李朝弼
- 关键词:水位异常地震前兆
- 唐山地震前后天津咸水层水位动态异常特征剖析
- <正>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在河北省唐山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震前本区浅埋封存咸水层水位,在稳定年动态背景上,于72年初普遍出现长期大幅度同步下降异常,并在时间上具有长中短临阶段性显示。在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规...
- 王雅灵尹伯忠黄振义郑熙铭刘喜兰
- 文献传递
- 一次井喷事件及其社会影响
- 1993年
- 本文分析了天津市板桥农场机井突发性自喷的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产生的社会影响。
- 黄振义李一兵杨国军
- 关键词:采油井井喷
- 澜沧—耿马地震前地下水流量动态的异常特征被引量:5
- 1991年
- 本文在分析云南澜沧—耿马强震前地下水流量动态异常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形成的力学机制进行了探讨。得到的结论是,地下水流量对区域构造应力活动及地震活动具有非常灵敏的反映能力。其异常变化多出现在短临阶段,在时间上表现出集中性,在区域分布上表现出普遍性和不均一性,在表现形式上则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随着震中距的改变异常变化量显示出一定的规律。
- 王安滨万登堡杨国军黄振义
- 关键词:地震前兆
- 从天津地区近十年的地下水位变化初探本区断裂活动的新动向
- 1996年
- 在现有地震流体研究成果基础上,借地下水位的时空异常图象进行推测区域构造断裂活动的探索。通过对天津地区1985至1994年地下水位异常的分析对本区构造活动给出了以下推测:①1989年大同6.1级地震对地区构造活动显示出突出的调整性的变化。②沧东断裂带是本地区最活跃居主导活动地位的断裂。③沧东断裂带应力集中部位有由天津西南段向东北转移的迹象。
- 吕惠琴黄振义李朝弼李振清孟祥顺
- 关键词:地震前兆断层活动地下水水位变化
- 唐山大震地下水位前兆场的特征及其形成与演化模式被引量:15
- 1994年
- 本文利用IASPEI国际优秀震例评选的原理,在对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前的地下水位异常进行筛选的基础上,分析了地下水位异常场的时、空、强演化特征,提出了地下水位前兆场形成的“场→带→源”的模式。
- 车用太鱼金子黄振义王安滨董守玉万迪堃
- 关键词:地下水位前兆场
- 宁河两次地震天津地下水变化特征
- 1994年
- 本文采用图像识别、模糊分维等方法,对天津地区20多口井孔的水位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发现1991年10月宁河M_L4.6,1992年7月宁河M_L4.9地震震前均出现多井异常,且异常井孔的分布与北北东向发育的构造带较吻合。
- 刘砚越黄振义唐仲兴
- 关键词:地下水位地震前兆异常图像识别
- 流量异常的统计特征及其映震效能的综合评价被引量:1
- 1993年
-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29个地下水流量震例资料的整理和总结,分析了震前流量动态的时、空分布和形态特征,客观评价了流量动态的映震效能及对应力应变的反映能力。文中还对流量动态映震敏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分别从岩土力学和地下水动力学的角度探讨了流量异常形成的机制。
- 王安滨黄振义
- 关键词:地下水映震效能
- 关于天津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网的地震监测能力被引量:3
- 1989年
- 本文通过模糊数学方法、水位变化速率分析方法、加速度计算法、相关分析方法以及典型震例分析方法,全面探讨了天津井网中30余口井孔水位的映震能力及反映地壳应变的能力。结果是:Ⅰ类井占井孔总数的8.6%,Ⅱ类井占井孔总数的20%,其余均为Ⅲ类井。Ⅰ、Ⅱ类井具有较高的映震能力和反映地壳应变的能力,是今后地震监测和科研的主要依靠,Ⅲ类井则主要用于强震的宏观前兆观测。因此,拟将对不同类型的井孔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 郑熙铭黄振义王雅灵
- 关键词:地震观测地下水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