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道琳
- 作品数:26 被引量:138H指数:9
-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实习记录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 2004年
- 目的改进临床教学方法,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方法对121名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应用实习记录单规范监控临床教学工作。结果(1)较好完成教学任务;(2)本科护生、专科护生对实习效果评价高于中专护生;(3)各层次护生对带教老师的理论水平和表达能力评价较低。结论实习记录单体现了教育层次与培养目标相匹配的理论,有利护生顺利实现职业角色化,也有助于教学过程的全程监控。
- 魏道琳于卫华李志菊童正芬
- 关键词:护生临床教学学历层次
- 1例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被引量:10
- 2008年
- 梁艳魏道琳
- Orem自理学说在老年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与探讨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 分析护理方式对老年患者临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 :实验组以Orem自理学说为理论框架 ,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针对疾病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反应 ,从护理角度运用护理程序 ,围绕护理目标、实施护理计划 ;与同期住院按分级护理标准 ,实施护理计划的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出院时两组的ADL、SAS、SDSS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两组的SAS、SDSS住院前后差值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从护理角度实施的护理方式显示出护理活动的独立性、专业性 ,有利于实现护、患共同的目标 ,提高老年患者的自护能力 ,帮助老年患者顺利回归家庭、社区 。
- 蒋年毅魏道琳邓小辉
- 关键词:护理方式自护能力OREM自理学说老年患者
-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雾化吸入治疗患者吸入方式正确率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提高雾化吸入治疗患者吸入方式正确率的影响。方法:开展QCC活动,包括确立活动主题、进行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实施,比较QCC活动前后患者雾化吸入治疗吸入方式的正确率和残余药量的差异。结果:QCC活动后患者雾化吸入治疗吸入方式的正确率(80.0%)较活动前(38.0%)提高,残余药量活动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QCC活动可提高雾化吸入患者吸入方式的正确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性改进,值得临床推广。
- 魏道琳杨亚婷荚娟华俞伟龙丹高玉蓉张瑞华
- 关键词:品管圈雾化吸入吸入方式
- 激励式肺量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康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 2005年
- 魏道琳邓小辉许海棠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康复康复训练护理技术
- 三联药物经BIPAP呼吸机泵雾化吸入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 2007年
- 目的:观察三联药物(万托林、普米克令舒、爱全乐)经BIPAP呼吸机泵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BIPAP呼吸机治疗;治疗组30例除按对照组的治疗外,同时给予三联药物经BIPAP呼吸机泵驱动雾化吸入,2次/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血气值、氧饱和度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应用三联药物经呼吸机泵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可明显提高PaO2,降低PaCO2,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结论:三联药物经BIPAP呼吸机泵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病情,改善临床症状。
- 邹素梅魏道琳
- 关键词:三联药物BIPAP呼吸机雾化吸入护理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猝死的原因与护理
- 2009年
- 猝死是指突然发生的非暴力性的、出乎意料的自然性死亡。死亡时限各学者意见不一,有的限定在症状出现后到死亡的时间数分钟或数小时,有的为6h,WHO规定时限为24h。我科2007年12月—2009年1月,共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猝死11例,均在2h内临床死亡,现分析报道如下。
- 魏道琳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猝死
-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积液患者的护理被引量:4
- 2008年
- 郑国华魏道琳
-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积液护理
- 步态平衡操联合抗阻训练对跌倒高风险老年人平衡能力、运动能力和跌倒效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观察步态平衡操联合抗阻训练对跌倒高风险老年人平衡能力、运动能力和跌倒效能的影响,为跌倒高风险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入住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科的96例跌倒高风险老年人,采用信封法平均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采取传统预防跌倒训练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步态平衡操联合抗阻训练进行干预,通过步长、步频、Berg平衡能力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等指标评价两组老年人干预前后的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通过Morse跌倒评估量表(Morse Fall Scale,MFS)、修正版跌倒效能量表(Modified Falls Efficacy Scale,MFES)比较两组老年人干预前后的跌倒风险与跌倒效能。结果观察组脱落5例,余43例;对照组脱落6例,余42例。治疗前,两组步长、步频、BBS评分、FMA评分、MFS评分、MFE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接受步态平衡操联合抗阻训练的观察组老人在步长方面与对照组无差异(t=1.45,P>0.05),在步频(t=3.40,P<0.01)、BBS(t=4.17,P<0.01)、FMA(t=7.59,t=4.62,P<0.01)、MFS(t=9.93,P<0.01)、MFES(t=5.21,P<0.01)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步态平衡操联合抗阻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跌倒高风险老年人平衡能力、运动能力和跌倒效能,降低跌倒风险。
- 贾金丽潘爱红魏道琳方心洁
- 关键词:抗阻训练跌倒风险
- 综合干预降低无创机械通气患者腹胀发生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7
- 2020年
- 目的运用综合干预降低无创机械通气患者腹胀发生率。方法用随机数字法将73例AECOPD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干预组36例,对照组37例。两组在执行无创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常规的基础上,观察组进行综合干预,预防其腹胀的发生,即患者通气过程中持续使用气道开放枕以达到持续有效进行气道开放;采用呼吸机串联雾化吸入解痉平喘药物;通气治疗期间责任护士使用设计的无创通气护理记录单,内容包括:通气参数、监测参数、护理措施、并发症观察,指引护士规范调节参数,并进行更深入的临床护理观察。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一次性雾化吸入器遵医嘱雾化吸入、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使用普通病房通用的护理记录单。比较两组无创机械性通气患者腹胀评分、通气前与通气后24 h、停机前的动脉血气值,通气失败的病例数。结果在研究过程中,因患者不能配合退出研究或病情恶化转有创通气,其中干预组1例,对照组8例,(P<0.05)干预组通气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无创通气并发症腹胀程度评分(P<0.05)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24 h、停止治疗前:动脉采血测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有效降低无创机械通气患者腹胀的发生,提高无创机械通气疗效及通气成功率。
- 杨亚婷魏道琳李秀丁震
- 关键词:综合干预无创通气腹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