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松
- 作品数:37 被引量:12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 3种经尿道腔内技术治疗尿道狭窄或尿道闭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8
- 2010年
- 目的探讨冷刀尿道内切开(DVIU)、双极等离子电切(PKR)和绿激光汽化3种腔内技术治疗尿道狭窄或尿道闭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68例尿道狭窄或尿道闭锁患者分别应用经尿道DVIU16例、PKR43例、绿激光汽化术9例。切开狭窄环,切除尿道瘢痕组织。结果 DVIU组16例,1次手术成功10例(62.5%);PKR组43例,1次手术成功40例(93.02%);绿激光汽化组9例,1次手术成功8例(88.89%)。DVIU组有2例因术中出血视野不清而终止手术,有2例冲洗液外渗,新发勃起功能障碍3例。56例(82.35%)获随访3个月~5年,最大尿流率均(Qmax)>15mL/s,排尿通畅。结论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PKR和绿激光汽化技术具有更安全、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明显优于DVIU技术。对于尿道闭锁的治疗PKR优于其他2种技术。
- 杨宝龙鹿尔驯关维民刘萃龙张勇建高雪松
- 关键词:尿道狭窄尿道内切开术绿激光汽化术双极等离子电切术
- 绿激光能量消耗与汽化切除前列腺组织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绿激光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时,绿激光能量消耗与汽化切除前列腺组织相关性。方法:应用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电气化术(PVP)治疗2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记录切除前列腺体积及绿激光能量消耗,计算出切除单位前列腺体积所需绿激光能量。结果:汽化切除前列腺组织越多,消耗能量越多,切除1 cm3前列腺组织需消耗绿激光能量7.14-7.69 KJ。结论:绿激光能量消耗与汽化切除前列腺组织体积成正相关。
- 刘萃龙高雪松郭建军张国清
- 关键词:激光手术
- 窄带成像膀胱镜诊断间质性膀胱炎的应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评估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膀胱镜在诊断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9月至2014年3月,将来海军总医院就诊的65例被高度怀疑为IC的患者纳入研究。首先由1名高年资泌尿外科医师行腰椎麻醉下传统白光(WLI)模式镜检;接着由另1名低年资泌尿外科医师独立行NBI模式镜检。随后,由以上2名医师共同在行水扩张试验后WLI模式下镜检,并对患者膀胱黏膜异常区域进行活检。结果 65例患者中,水扩张试验前行WLI镜检,5例可见溃疡性病变,23例可见非溃疡性毛细血管丰富区;水扩张试验前行NBI镜检,28例WLI镜检阳性者均被检出,另有31例WLI镜检阴性者被发现存在非溃疡性毛细血管丰富区。水扩张试验后行WLI镜检,5例溃疡性病变者可见溃疡处黏膜破裂出血,所有NBI镜检非溃疡性毛细血管丰富区阳性者(54例)及2例NBI镜检阴性者可观察到多处点状出血和肾小球样红斑。61例膀胱黏膜异常者行活检,59例为慢性炎症,2例为原位癌。由此确诊IC共59例。水扩张试验前,WLI镜检诊断IC的敏感度、特异度和Kappa指数分别为44.1%、66.7%、0.032;而NBI镜检诊断IC的敏感度、特异度和Kappa指数分别为96.6%、66.7%、0.633。结论与WLI膀胱镜比较,NBI膀胱镜在水扩张试验前诊断IC敏感度更高,其镜检阳性区域同水扩张试验后阳性区域高度一致,对IC的诊断有较高应用价值。
- 欧阳昀刘萃龙关维民赵豫波高雪松吴意光徐衍盛
- 关键词:窄带成像膀胱镜间质性膀胱炎
- 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肾上腺良性肿瘤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腹腔镜肾上腺切除(LA)治疗肾上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将96例肾上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LA,对照组采用开放肾上腺手术(OA)。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进流质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LA用于肾上腺良性肿瘤的治疗安全、有效、创伤小。
- 高雪松刘萃龙关维民韩刚张勇建周立权洪宝发
- 关键词:肾上腺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开放手术肾上腺疾病
- 后腹腔镜肾切除术与开放手术对肾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对比后腹腔镜肾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泌尿外科接受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与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肾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有效率、手术情况、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炎性因子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均达到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89%。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天,观察组的疼痛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介素⁃6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均更低(P<0.05)。观察组无术后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增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切除术用于治疗肾结核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效果无差异,均能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控制,并在减轻术后疼痛感、减少术后炎性因子渗出、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加快术后康复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水平方面效果更显著。
- 高雪松贾卓敏王毅赵豫波王希友沈诞徐衍盛
- 关键词:肾结核传统开放手术后腹腔镜肾切除术
- 性自慰导致特殊膀胱异物4例报道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性自慰导致特殊膀胱异物的个性化治疗。方法: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我院共收治了4例特殊性自慰膀胱异物,根据膀胱异物的种类进行个性化治疗,1例男性患者自行将直径约6mm、33粒磁性钢珠从尿道口塞进尿道后,钢珠坠入膀胱后自觉下腹坠胀,轻微尿痛,无尿频、尿急、排尿中断,我们自行设计前端镶嵌一磁珠的长塑料导管,将其经膀胱镜探入膀胱,吸引出全部钢珠;3例女性自行插入体温计、塑料管、毛笔杆,插入体温计者行膀胱镜下异物取出,余2例形成巨大膀胱结石,均由开放手术取出,其中1例患者病程长达12年,入院时诊断为双侧肾盂、输尿管重度度积水,双侧输尿管下段狭窄,膀胱结石,膀胱周围脓肿,急性肾盂肾炎,给予双侧肾盂穿刺造瘘术,控制感染后行膀胱切开取石术,后将结石电锯开后见其核心为毛笔杆。结果:4例患者均将膀胱异物全部取出,无明显膀胱功能障碍。结论:应仔细询问病史、分析病史,以免患者隐瞒病史而贻误治疗,根据膀胱异物的种类进行个性化治疗,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创伤,可自行设计特殊器械;尽量争取经膀胱镜下取出异物。
- 吴意光刘萃龙关维民徐衍盛高雪松赵豫波
- 关键词:性自慰膀胱异物
- 中晚期肾结核43例诊治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总结43例中晚期肾结核的诊治经验,以提高中晚期肾结核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43例中晚期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膀胱刺激症状、肉眼血尿、腰痛为中晚期肾结核最常见临床症状,发生率分别为81.4%、65.1%、44.2%。实验室检查中,尿常规异常阳性率达90.7%,尿沉渣查抗酸杆菌有一定诊断价值。影像学检查中,CT诊断符合率最高(81.4%),同B超或泌尿系平片+静脉肾盂造影(KUB+IVU)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磁共振水成像(MR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抗痨治疗者5例,其中2例用药期间病情好转,但停药后加重,1例肾自截,2例无效。3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肾切除术34例,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术4例;开放手术32例,腹腔镜手术6例。38例均治愈。结论泌尿系CT检查对中晚期肾结核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中晚期肾结核大多需要手术治疗方能治愈,如对侧肾功能良好,建议切除患肾,不提倡施行肾部分切除术或脓肿穿刺引流术。
- 欧阳昀刘萃龙关维民赵豫波高雪松徐衍盛吴意光
- 关键词:肾结核
- 不典型晚期肾结核23例诊治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近年来,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回升,肾结核患者也有所增加。由于营养状况的改善、健康意识的增强及抗菌药物的非常规应用等因素,很多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增加了诊断难度。2004年1月-2012年10月,我们共收治晚期肾结核44例,其中临床表现不典型2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 吴意光刘萃龙关维民张勇建高雪松欧阳昀赵豫波徐衍盛
- 关键词:肾结核
- PC-1蛋白鼠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改进及意义
- 2009年
- 目的为PC-1蛋白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纯化后的PC-1蛋白及其N端46个氨基酸与GST的融合蛋白(GST-PC-1和GST-PC-1-46)为抗原,通过常规和脾内免疫相结合的方法免疫BALB/c小鼠,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用直接ELISA法进行克隆化筛选,单克隆抗体的染色体分析及亚类鉴定,检测PC-1基因表达及分布。结果成功获得2株抗鼠PC-1基因单克隆抗体,抗体亚型为IgG1,PC-1在高恶性前列腺癌细胞C4-2中高表达,在低恶性前列腺癌细胞LNCaP中少量表达,与前期研究结果相符。免疫组化染色示PC-1蛋白定位于细胞质。结论PC-1蛋白鼠单克隆抗体成功制备,针对PC-1基因蛋白的单抗在前列腺癌的放射免疫显像诊断及导向治疗上有潜在应用价值;可用于PC-1蛋白功能的研究。
- 高雪松刘萃龙周立权孙玉龙梁瑞霞陈伟洪宝发周建光
- 关键词:PC-1基因前列腺肿瘤单克隆抗体
- PC-1蛋白单克隆抗体制备和鉴定
- 2008年
- 为获得高效价PC-1蛋白的鼠单克隆抗体(mAb),用于PC-1功能的实验,采用纯化的PC-1蛋白与GST的融合蛋白(GST-PC-1)为抗原,免疫小鼠和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用直接ELISA法进行克隆化筛选,mAb的染色体分析及亚类鉴定及初步应用。结果表明细胞融合和ELISA筛选后,获得2株抗鼠PC-1蛋白mAb,两株PC-1 mAb效价分别为1∶25600,1∶13600,抗体亚型为IgG1,Western blot证实其特异性识别PC-1蛋白。该mAb可以用于测定PC-1蛋白。
- 高雪松张慧周立权孙玉龙梁瑞霞陈伟刘萃龙周建光
- 关键词:抗原前列腺癌单克隆抗体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