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天珩

作品数:7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长江
  • 6篇长江上游
  • 3篇鱼类
  • 2篇影响因子分析
  • 2篇产卵
  • 1篇多样性
  • 1篇蓄水
  • 1篇亚科
  • 1篇一期工程
  • 1篇鱼类繁殖
  • 1篇鱼类资源
  • 1篇鱼类组成
  • 1篇鱼卵
  • 1篇渔业
  • 1篇渔业资源
  • 1篇早期发育
  • 1篇珍稀特有鱼类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机构

  • 6篇西南大学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7篇高天珩
  • 5篇田辉伍
  • 4篇段辛斌
  • 4篇陈大庆
  • 3篇王涵
  • 2篇刘绍平
  • 1篇王珂
  • 1篇刘明典
  • 1篇董微微
  • 1篇叶超
  • 1篇何春
  • 1篇高雷
  • 1篇吕浩

传媒

  • 2篇淡水渔业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长江上游宜昌鳅鮀早期资源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为探究长江上游鱼类早期资源在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前后的变化情况,2011—2015年每年5月5日—7月10日在长江上游江津断面,通过定点连续采样监测对宜昌鳅鮀早期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2011—2015年累计335 d的调查中,宜昌鳅鮀(Gobiobotia filifer)鱼卵出现天数为135 d,共采集到鱼卵1 492粒,估算出采样期间江津断面宜昌鳅鱼卵径流量分别为7.18×10~7粒、5.54×10~7粒、2.62×10~7粒、9.85×10~7粒和14.11×10~7粒,是长江上游主要的产漂流性卵鱼类之一。通过Pearson Correlation对宜昌鳅鱼卵密度与水文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宜昌鳅鮀鱼卵日均密度与透明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水位、流量、电导率、流速则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蓄水前后,宜昌鳅鮀的早期资源量出现了较大的波动,相对多度则出现了明显的上升,由4.64%增长到了11.05%。
田辉伍王涵高天珩董微微吕浩陈大庆段辛斌
关键词:长江上游环境因子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流段鱼类组成及其多样性被引量:41
2013年
2010年9-11月、2011年5-7月和9-11月、2012年5-7月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流宜宾、合江及江津江段进行了4次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鱼类样本27 836尾,隶属于7目17科111种(亚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27种,产漂流性卵鱼类45种,外来鱼类6种。宜宾、合江及江津江段鱼类物种数分别为85、91及91种,宜宾与合江江段鱼类相似度指数为69.23%,合江与江津江段为71.70%,宜宾与江津江段为77.78%。铜鱼(Coreius heterodon)、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长鳍吻(Rhinogobio ventralis)及圆口铜鱼(C.guichenoti)为保护区干流主要经济鱼类,产漂流性卵鱼类占渔获物总重量的66.35%。鱼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4次调查中江津江段均最高,宜宾次之,合江最低,但三江段之间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历史资料相比,该江段鱼类资源明显减少,急需加强保护措施。
高天珩田辉伍叶超段辛斌
关键词:鱼类组成多样性保护区
长江上游江津段寡鳞飘鱼早期资源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寡鳞飘鱼(Pseudolaubuca engraulis)作为许多肉食性鱼类重要的饵料来源,长期以来缺乏对其早期生活史阶段特别是重要产卵场资源量变动、早期发育方面的研究。为探究寡鳞飘鱼早期资源量在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前后的变化情况,并了解其早期发育状况,于2011-2015年的每年5月5日至7月10日在长江上游江津断面进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的同时,对采集到的鱼卵早期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5年,寡鳞飘鱼卵苗总径流量分别为2.964×10~8粒(尾)、2.759×10~8粒(尾)、1.335×10~8粒(尾)、1.758×10~8粒(尾)、3.926×10~8粒(尾);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后,江津断面寡鳞飘鱼卵苗总径流量和卵苗日均密度均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产卵量占采样期间总产卵量的比例(相对多度)也呈波动上升趋势,已成为蓄水后长江上游宜宾至江津干流江段产卵规模最大的产漂流性卵鱼类;根据鱼类早期发育结果,寡鳞飘鱼的平均卵膜径为(5.44±0.05)mm,平均卵径为(1.61±0.03)mm,初孵仔鱼平均全长(5.07±0.07)mm。
王涵田辉伍陈大庆高天珩刘明典高雷段辛斌
关键词:长江上游早期发育
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前长江上游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现状被引量:30
2015年
2010-2012年每年5-7月在长江上游江津江段开展鱼类产卵场调查。结果表明长江上游现有产漂流性卵鱼类21种,其中特有鱼类6种,分别为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红唇薄鳅(Leptobotia rubrilabris)、中华金沙鳅(Jinshaia sinensis)、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和异鳔鳅鮀(Gobiobotia boulengeri)。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量分别为32.42×108粒、46.72×108粒和39.71×108粒,其中四大家鱼产卵量分别为3.21×108粒、4.52×108粒和2.69×108粒,铜鱼产卵量分别为1.45×108粒、3.33×108粒和3.87×108粒,长薄鳅产卵量分别为0.29×108粒、0.99×108粒和0.58×108粒。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高峰出现在5月底-7月初,产卵量日变化与流量和水温日变化显著相关,调查期间日均水位上涨率大于0.24m/d产卵高峰最为集中。经推算,长江上游榕山镇、合江县和弥沱镇三江段为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主要产卵场。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后可能会对产漂流卵鱼类的繁殖产生影响。
段辛斌田辉伍高天珩刘绍平王珂陈大庆
关键词:长江上游产卵场
长江上游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2015 年3 月、6 月、9 月和12 月调查了长江上游干流宜宾至涪陵江段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现存量,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并对长江上游干流的水质进行了生物学评价。
何春田辉伍高天珩吕浩段辛斌
关键词:浮游植物现存量水质评价
长江上游鮈亚科鱼类资源及生境选择策略研究
三峡水利枢纽及金沙江一期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改变了长江上游原有的生态环境,两个水利工程之间是流水江段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缓水江段的三峡库区。流水江段的减少对于喜流水性鱼类和漂流性卵的孵化造成了较大...
高天珩
关键词:长江上游渔业资源鱼类繁殖生境选择
长江上游江津断面铜鱼鱼卵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为了解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前后的长江上游铜鱼繁殖情况,2011—2014年每年5月5日—7月10日,在江津江段通过使用圆锥网捕捞鱼卵,定点进行早期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在采集到的8 014粒鱼卵中铜鱼鱼卵数量最多,占总鱼卵数的14.76%。调查期间江津江段铜鱼卵苗年均年总径流量为22.45×107尾。2011年—2014年江津江段铜鱼鱼卵日均密度各年平均值分别为8.41、10.57、1.32和3.18个/1 000 m3,2013年和2014年铜鱼鱼卵日均密度显著低于2011年和2012年。对铜鱼鱼卵日均密度与水文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鱼卵日均密度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而2013年和2014年透明度显著高于2011年和2012年。根据鱼卵发育时期和流速推测江津白沙至羊石及榕山至兆雅两个江段为铜鱼的主要产卵区域,该区域铜鱼产卵量约占铜鱼产卵总量的56.96%。研究表明,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对铜鱼产卵行为产生了影响,建议工程运行期间应根据长江上游铜鱼的产卵条件进行科学调度,并禁止在产卵江段进行捕捞。
高天珩田辉伍王涵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关键词:铜鱼产卵长江上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