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阳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媒介
  • 1篇电视
  • 1篇电视媒体
  • 1篇电视新闻
  • 1篇新闻
  • 1篇新闻调查
  • 1篇行者
  • 1篇学派
  • 1篇芝加哥学派
  • 1篇知识
  • 1篇知识分子
  • 1篇知识分子形象
  • 1篇人面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责任
  • 1篇主义
  • 1篇自我
  • 1篇自由主义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视野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南电视台
  • 1篇怀化人民广播...

作者

  • 6篇陈阳
  • 1篇李辉

传媒

  • 1篇新闻知识
  • 1篇新闻传播
  • 1篇青年记者
  • 1篇云梦学刊
  • 1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艺苑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深度挖掘被引量:5
2007年
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创新,各类型节目纷纷亮相荧屏,电视新闻访谈节目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类。它以新闻为由头和内容,以访谈为形式,灵活性、可塑性强使之成为媒体竞相采用的节目样式。这种类型节目可深可浅,但其深度挖掘则不外乎两条途径,这可从《新闻调查》和《名人面对面》有关陈丹青辞职的同题材节目中窥见一斑。
陈阳李辉王菲
关键词:访谈节目电视新闻《名人面对面》《新闻调查》电视媒体节目样式
报刊公共性:自由主义与社会责任——回归起点的历史分析视角
2012年
回溯报刊发展的历史,从理论源流的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到社会责任论中挖掘报刊公共性的内涵。此外公共领域理论也为报刊公共性在社会结构中找到了应有的位置。归根结底,媒体公共性在资本主义报刊发展史中始终被作为民主制度中补偏救弊的重要一环,这也正是其合法性的立足之本。
陈阳
关键词:公共性自由主义社会责任
个人、媒介与社会——传播效果研究与芝加哥学派的距离
2012年
本文通过比较传播效果研究与芝加哥学派的发展历程、理论分殊,试图阐明传播效果研究与芝加哥学派的距离,以回应目前学术界传播效果量化研究一统天下的现实格局。两者都从社会现实出发,但对个人、媒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把握各不相同,此外,由于方法论的差异,两者分道扬镳。但是传播效果研究仍然可以从芝加哥学派汲取养分,以弥补其方法论取向所带来的不足。
陈阳
关键词:媒介社会
文化之镜中的媒介——文化视野中的传播与媒介
2012年
本文试图从媒介与文化关系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媒介是什么。汤普森把文化看作是结构化背景中的象征性形式,媒介在大众文化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发挥了促进和整合作用;与这一乐观主义态度相反,丹尼尔·贝尔把文化看成是指向人类生存终极意义的传统精英文化,媒介阻碍和凝滞了这种文化的发展;霍尔把文化看成是意义生产和重构的领域,媒介由此成为理解文化的一种方式,成为意识形态争斗的场域。
陈阳王菲
关键词:文化
困顿的前行者——解读廖冰兄漫画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2011年
本文结合漫画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风格,分析了廖冰兄漫画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廖冰兄笔下的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有两类鲜明的形象:一类是无力的失语者,一类是有力的战斗者。一方面,在廖冰兄纪实性的笔触下,我们看到知识分子生活艰难、表达受限、思想被禁锢,总处于一种被挤压的困顿状态之中;另一方面,从廖冰兄自嘲式的漫画中,我们又看到了知识分子身上的良心、勇气和斗志。中国知识分子总和现实政治处于一种"胶着"的状态,两者之间的张力让我们看到中国知识分子困顿前行的艰辛和力量。
陈阳
关键词:知识分子漫画
理解传播革命的三个视角——现代性视野中的传播被引量:1
2014年
从"个人与社会"的角度看,传播是包含着"自我意识"这一心理机制的与他者交往的过程。从"记忆与认同"的角度看,传播是强化记忆、消解记忆以寻求自我认同的话语争夺场。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看,传播改变着时空矩阵,以时空分离、时空消解、时空重构的方式作用于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陈阳
关键词:自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