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春
- 作品数:100 被引量:2,072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大凉山断裂带北段石棉断裂的古地震被引量:7
- 2021年
- 大凉山断裂带是大型走滑断裂鲜水河-小江断裂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动性是认识和探讨青藏高原东南缘现今地震活动和构造变形机制的重要基础资料。相较于中段和南段,关于大凉山断裂带北段活动性的相关研究成果,尤其是古地震资料非常缺乏。文中基于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在石棉断裂联合村处开挖了一组(2个)探槽,揭露出断裂全新世活动的直接证据。通过古地震分析和炭样加速器质谱仪(AMS)测年,共获得了4次古地震事件:事件E1:20925—16850BC;事件E2:15265—1785BC;事件E3:360—1475AD;事件E4:1655—1815AD。其中包括全新世以来的3次事件,最新2次事件的复发间隔骤然缩短,反映断裂活动可能正在加剧。
- 冯嘉辉陈立春陈立春刘姣韩明明李彦宝李彦宝卢丽莉
- 关键词:古地震
- 2007年6月3日宁洱6.4级地震地表变形的构造分析和解释被引量:17
- 2008年
- 以2007年6月3日云南省宁洱6.4级地震地表裂缝、喷砂冒水、地震滑坡、地震崩塌等资料为基础,结合震区的地质构造、震源机制解、余震分布等资料,研究了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及其强震频繁发生的动力学机制.地震地表裂缝资料表明,北西向的宁洱断裂班海段具有右旋走滑的特征,北北东向的断层具有左旋走滑的性质.地震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在330°方向上的长13.5km、宽4km的范围内.等震线的长轴方向亦为330°,Ⅷ度区长轴长度为17km.震源机制解资料显示,宁洱6.4级地震的北西向节面为右旋错动,北东向节面为左旋错动.大于等于2.0级的余震分布优势方向为330°,深度为3—12km,优势深度为3—10km,余震分布与地震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带一致.以上资料说明,宁洱断裂班海段为这次地震的发震断层.最后以活动地块理论为基础,讨论了宁洱地震的动力来源为印度板块的向北推挤使青藏高原向东滑移,在滇西南地区转化为向南南东方向的挤出,使宁洱附近网络状的北西向断裂发生右旋活动,北东向断裂发生左旋活动.这种构造格局可能是该区频繁发生6.0—6.9级地震的原因.
- 杨晓平陈立春马文涛陈慧周挚李岩峰谢英情施伟华常祖峰
- 关键词:宁洱地震地表变形发震断层动力学
- 则木河断裂上古地震破裂与小型三角状拉分盆地演化被引量:9
- 2013年
- 古地震研究的主要技术途径是通过探槽开挖揭露大地震的地表变形遗迹,好的探槽开挖地点选择,是完整的揭露古地震记录、获取测年样品的基本保证.本文通过三维探槽开挖,揭露了则木河断裂大箐梁子地点小型三角状拉分盆地空间结构,探讨了古地震地表破裂与盆地发育过程的响应关系和古地震识别模式.该拉分盆地沉积边界受断层的控制,伴随着不同期次的古地震事件,发育相对应的一系列的充填楔体,地层沉积单元也呈现出北薄南厚的堆积特征,表明盆地发育过程是一个由多次古地震同震拉张变形条件下连续的地层堆积响应过程.小型拉分盆地是活动走滑断层探槽开挖选址和古地震研究的良好场所.
- 王虎冉勇康李彦宝陈立春
- 关键词:古地震探槽
- 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古地震事件与大震复发行为被引量:13
- 2017年
- 鲜水河断裂带是巴颜喀拉和川滇2个强烈活动次级块体的边界带,为全球近代最活跃的断裂带之一,近300a就记录有9次7级以上大地震。2008年以来,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龙门山断裂带上相继发生了2008年汶川M_S8和2013年芦山M_S7大地震,南边界带西段玉树-甘孜断裂带上发生了2010年玉树M_S7.1地震,东段鲜水河断裂带上发生了2014年康定M_S6.3地震。研究其晚第四纪地表变形和大震复发行为是认识鲜水河断裂带乃至川西地区未来7级以上大地震危险性的重要基础工作。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文中通过地质地貌调查,在离逝时间相对较长的乾宁段上选择龙灯地点进行了组合探槽开挖,获得了鲜水河断裂带乾宁段距今约9 000a以来的5次(古)地震事件序列:8070—6395BC、5445—5125BC、4355—4180BC、625—1240AD和1893年乾宁地震,其大震复发行为并不遵循准周期复发模式,早期复发间隔1000~2000a,至4355—4180BC事件后,有过5 000a左右时长的平静期,之后又进入活跃期,1 000a BP左右以来发生了2次地表破裂型大地震。1893年乾宁地震在探槽地点一带的同震左旋位错量约2.9m。
- 李东雨陈立春梁明剑高帅坡曾蒂王虎李彦宝
- 关键词:鲜水河断裂带古地震
-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九寨沟MS7.0地震触发滑坡全景被引量:27
- 2018年
- 2017年8月8日的四川省九寨沟县MS7.0地震触发了大量滑坡。全面客观地获取地震滑坡发生全景,对于理解地震滑坡宏观机制、发育强度、分布样式与规律,灾区恢复重建与滑坡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天、空、地相结合的手段,获取本次地震触发滑坡全景。同震滑坡主要分布区内有4条公路,沿线同震滑坡最严重的为金铃海—夏莫段与九道拐—九寨天堂段。类型以中型与小型破碎型滑坡为主,也有少量的大型滑坡与碎屑流。开展了有0.2m超高分辨率震后航片覆盖的五花海区域(11.84km^2)与扎如寺—上四寨村沿线(47.07km^2)的滑坡分布详细调查。结果表明,受发震断层的影响,五花海区域的同震滑坡发育程度(1 088处滑坡,总面积1.514km^2)远高于扎如寺—上四寨村沿线(528处滑坡,总面积0.415km^2)。基于Geoeye-1震后影像开展了极震区同震滑坡解译,得到本次地震触发的超过4 800处滑坡,总面积约9.6km^2,这些滑坡在空间上与推测发震断层位置、余震分布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震区发育的强度弱化斜坡、悬停在高坡位的堆积体与停留在沟谷中的滑坡松散堆积体,后续在强余震或强降雨条件下再次失稳并形成新的滑坡与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滑坡与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问题将成为震后恢复重建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 许冲王世元徐锡伟张合田颖颖马思远房立华鲁人齐陈立春谭锡斌
- 关键词:滑坡遥感目视解译发震断层
- 中国大陆古地震研究的关键技术与案例解析(1)——走滑活动断裂的探槽地点、布设与事件识别标志被引量:45
- 2012年
- 古地震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识别或揭露地质地貌记录的大地震变形遗迹,确定大地震发生的时间、复发特征、同震位移量等参数。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探槽开挖地点能否完整记录晚第四纪发生的古地震事件、能否获取大量的测年样品以控制事件发生的年代、能否正确地识别这些事件等是关键,并直接关系到未来大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可靠性。由于走滑断裂位移发生的特殊性,好的探槽研究地点并不普遍。文中在综合分析走滑断裂同震地表变形特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出可能成为走滑断裂古地震研究和探槽开挖的候选地点,如洼地、盆地、槽谷、断塞塘、被同步位移连续错开的冲沟床、连续的坎前堆积地层和多级地貌面连续变形等。组合探槽或三维探槽应该是走滑断裂探槽布设的首选。跨断层微地貌位错、断错地层以及上覆更新地层、局部坎前堆积和裂缝充填堆积、不同地层单元沿断层面位移量的突然增加或降低、不同程度的弯曲变形、不同期次的古断塞塘(坑)堆积等,可以作为重要的事件识别依据。要降低古地震识别的不确定性,需要理顺研究程序,明确技术方案,逐一精心实施。认识和结论的得出需要反复推敲,并广泛讨论,同时需要注意细节以及各种信息的相互补充和印证。
- 冉勇康王虎李彦宝陈立春
- 关键词:走滑断裂
- 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带擂鼓探槽剖面古地震事件测年被引量:9
- 2010年
-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MS8.0大地震,形成了200多km长的地震地表破裂带。破裂带的古地震研究对于认识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习性和大地震的发生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中用光释光(OSL)测年中的校正感量简单多片再生法(SMAR),对映秀-北川地震地表破裂带擂鼓探槽样品进行了光释光测年,并对探槽中含有的炭屑进行了AMS14C测年。样品的光释光年龄和校正的AMS14C年龄吻合,该地区与汶川地震类似规模的上一次古地震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1±0.2)ka至(1.1±0.2)ka间。
- 刘进峰陈杰尹金辉陈立春卢演俦杨会丽
-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古地震光释光测年
- 东天山三条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展布及其与两次历史地震的关系被引量:7
- 2016年
- 查明地表破裂带的展布对确定历史地震震中位置和震级大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东天山地区历史记载有1842年巴里坤附近的7级地震和1914年巴里坤附近的7级地震,发震构造存在争议。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确认东天山存在3条与这2次历史地震相关的地表破裂带,即碱泉子-洛包泉断裂上的鄯善北塔孜布拉克地表破裂带,巴里坤盆地南缘断裂上的雄库尔地表破裂带以及伊吾盆地南缘断裂上的盐池破裂带。综合该地区历史地震文字记录和目前的研究程度分析,认为雄库尔地表破裂带可能与1842年地震相关,而盐池破裂带则与1914年地震相关,塔孜布拉克破裂带可能代表了1次漏记的历史强震。在雄库尔破裂带以东约100km的巴里坤县城南发现巴里坤盆地南缘断裂干扰的堆积地层年龄为(3 110±30)a,据此我们不能排除雄库尔地表破裂带延伸至巴里坤县城南一带的可能性。该区域位于文字记载的极震区之内,加之文字记载的1842年地震的影响范围不小于1914年地震,认为1842年地震震级不应小于1914年地震。
- 吴富峣冉勇康陈立春李安
- 关键词:东天山历史地震地震震中地表破裂带
- 青海玉树M_S7.1地震两个典型地点的地表破裂特征被引量:19
- 2010年
- 2010年4月14日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MS7.1地震,形成了长达65km的地表破裂带,甘达村西D1、果庆益荣松多D2是地表破裂带上破裂特征具代表性的2个地点。这2个地点的同震地表破裂特征调查结果显示:1)破裂沿先存的断裂晚第四纪活动遗迹展布,在甘达村西主要表现为张剪切破裂呈雁列状展布,在不连续的岩桥区分布了挤压鼓包,地表破裂带主要集中在古地震坳槽中,通过测量一个错断的围墙得到该点的位错量为1.4m;2)在果庆益荣松多,山前坡积物中展布的破裂带由斜列距约30m的次级破裂右阶斜列组成,而次级破裂则由一系列斜列距3~5m的单条破裂右阶斜列组成,单条破裂主要表现为挤压鼓包-张裂缝相间排列与裂缝带等2种破裂样式,在河谷中则表现为挤压垄脊和陷落塘,实测栅栏位错量为1.3m;3)破裂整体为左旋走滑性质,未见明显垂直错动分量,破裂样式为典型的走滑破裂特征,地表破裂带沿先存断错地貌分布,反映晚第四纪活动的甘孜-玉树断裂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该断裂大震活动具有原地重复发生的特点。
- 孙鑫喆徐锡伟陈立春谭锡斌苏桂武王继李智敏张晓清
- 关键词:地表破裂
- 灵丘盆地主要活动断裂和1626灵丘地震发震构造被引量:1
- 2013年
- 灵丘盆地位于山西地堑系的东北部,曾于1626年发生7级地震。文中通过解译SPOT5影像、分析SRTM3数据和野外调查,对该盆地进行宏观的构造地貌分析和对比,结合探槽以及地质剖面确定主要活动断层的几何分布和最新活动特征,进而探讨灵丘地震的发震构造。结果显示:太白维山山前断裂大部分段落最新活动时代限于晚更新世晚期。NE向的水涧-落水河断裂灵丘县城以西段造成同级地貌面高差约6m,其中最新活动在地表残留高约1m的断层陡坎,县城及以东段无明显地貌表现;NW向的华山河断裂具有枢纽断层特征,在盆地北部断裂向西倾并造成华山河Ⅰ级阶地两侧约10m的高差,在盆地南部断裂向东倾,剖面和相关地貌揭示该断裂在南段为一条高角度的活动正走滑断裂;据此认为,1626年灵丘地震为水涧-落水河断裂西段和NW向的华山河断裂共轭作用的结果。
- 马兴全李彦宝冉勇康陈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