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春
- 作品数:49 被引量:148H指数:7
-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农村群体驱蛔虫频率的研究
- 1990年
- 通过观察群体蛔虫再感染和感染率的动态变化,本文提出了群体驱治蛔虫的间隔时间——群治频率。蛔虫感染与再感染分别出现于驱虫后第1和第2个月,在4个月后阳性率明显加快,至第8个月升至原水平的70%。此后回升速度变慢并趋于稳定。结果显示:为消灭传染源,间隔4个月驱蛔虫1次为最佳投药间期,间隔8个月以内效果较明显。
- 胡广业黄淑敏陈秀春谢玉俊苏立英程卫平
- 关键词:蛔虫病
- 人体隐孢子虫感染动物实验观察
- 1992年
- 用人体隐孢子虫卵囊人工感染几种动物,观察了其发病情况,排卵囊情况,并进行肠壁病理学观察。因排卵囊持续时间短,初步证明某些人体感染并不主要来源于这三种动物。该动物亦不适于做实验的动物模型。
- 苏立英陈秀春刘锦华杨桂兰吕慧
- 关键词:隐孢子虫卵囊
- 山东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农村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为了解山东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农村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探讨幽门螺杆菌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防制措施。方法从日照和泰安两地选取自然村各随机抽取200人,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山东沿海和内陆两地居民的饮食习惯;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结果山东两地区50~60岁年龄段与20~30岁年龄段、30~40岁年龄段阳性率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50~60岁年龄段与40~50岁年龄段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山东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山东和湖南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随年龄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山东沿海地区感染率比内陆地区感染率高;山东省农村成人感染率比湖南省的高,所以我们应重视幽门螺杆菌的防制工作,老年人更应注意防范,沿海地区应合理饮食,规律饮食,纠正用餐习惯,以减少感染风险。
- 赵英会张念华陈秀春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感染率
- 研究生创新培养对导师的要求被引量:9
- 2010年
- 结合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要求,提出了研究生导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师德,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方面,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上,从单一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导师带动研究生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导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修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把握学科发展的动态,并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
- 于爱莲张忠王玉杨春贵陈秀春
-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导师
- 对家蝇交配与繁殖的观察被引量:3
- 1991年
- 了解家蝇的交配与繁殖的生态条件,可直接为家蝇防制提供科学依据,对预防蝇媒传播的疾病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影响家蝇交配和产卵的因素有营养条件、光照时间及温度等。
- 赛书元胡广业陈秀春周世昌
- 关键词:家蝇交配繁殖隐孢子虫媒介
- 苍山县中、小学生钩虫、蛔虫感染调查分析
- 1991年
- 对732份中、小学生的粪便标本,用粪便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了蛔虫卵和钩虫卵的检查。蛔虫和钩虫的感染率分别为49.2%和26.4%,与健康者对照,感染对儿童的发育和营养的影响,主要取决对感染度,轻度感染可无明显影响。
- 陈秀春苏立英赛书元李永华刘锦华黄淑敏泮淑季高丽英任秋兰逯秀梅
- 关键词:蛔虫钩虫感染率
- 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构筑病原学教学新模式
- 2009年
- 本文为培养病原学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从选才、培养和成才三个方面建立了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 于爱莲张忠于广福庄东明王玉赵英会万文菊陈秀春
- 关键词:病原学教学模式
- Th2型细胞因子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5 6例反复自然流产妇女血清中IL 6、IL 10的含量。流产患者分为两组 :早期流产和晚期流产。选择正常早孕妇女及非孕妇女各 2 0例为对照。结果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IL 6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与IL 10呈负相关 (r =- 0 5 4,P<0 0 5 )。流产患者血清中IL 10的水平降低。
- 于爱莲张丰雪陈秀春郭居新李永华杨春贵
- 关键词:反复自然流产细胞因子TH2型
- 弓形虫主要表膜P30抗原的免疫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研究弓形虫主要表膜P30抗原免疫小鼠所诱导的免疫性保护作用及免疫保护机制。方法 将单克隆抗体免疫亲和层析分离纯化的P30抗原免疫C57BL/ 6纯系小鼠 ,然后用弓形虫RH株速殖子和Fukaya株包囊攻击感染 ,观察P30抗原免疫对急性弓形虫感染鼠死亡时间及慢性感染鼠脑内包囊形成的影响 ,同时对感染后不同时间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IL 2及IFN r细胞因子水平和脾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 显示P30抗原免疫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感染小鼠的存活时间 ,减少脑内包囊的形成数量 ,增强小鼠抵抗急慢性弓形虫感染的能力。在感染后不同时期免疫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及IFN r、IL 2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鼠 ,而且免疫鼠脾CD4 + 和CD8+ T淋巴细胞尤其是CD8+ 细胞的数量在感染早期升高较快 ,至感染后第 4周达高峰 ,两者的比值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结论 P30抗原免疫对感染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
- 陈秀春李永华刘锦华杨春贵周世昌
- 关键词:弓形虫免疫应答免疫保护作用
- 泰安市易误诊的寄生虫病例8例分析
- 2003年
- 陈秀春杨春贵刘锦华
- 关键词:寄生虫病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