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飞
- 作品数:5 被引量:254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氮肥与移栽密度互作对低产田水稻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16
- 2014年
- 【目的】适宜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影响着水稻的群体结构和产量,也影响着氮素的利用率。因此,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以确定低产水稻田最佳的适宜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组合。【方法】本研究选择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产量水平较低的低产田为对象,以水稻品种两优培九为供试品种,设置四个施氮水平(0、135、180、225 kg/hm2)与三个移栽密度(12×104、16.5×104、21×104holes/hm2)的田间小区互作试验。在水稻各个生育期分别调查茎蘖动态、成穗率、灌浆期剑叶叶面积、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地上部干重及收获指数,采用SPSS 17.0软件对不同处理的产量与相应群体指标间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产量与各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同时测定地上部籽粒与秸秆氮含量,计算氮利用效率。【结果】施氮量与移栽密度对低产田水稻产量和相关指标有显著影响,且存在交互作用。1)产量与地上部干物重均随着施氮水平与移栽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是在施氮量最高(225 kg/hm2)时,收获指数略有下降;收获指数随着移栽密度提高而降低。2)产量与每平米穗数、灌浆期剑叶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关系密切,用二次方程拟合的曲线相关系数最高,经回归方程计算,理论上当灌浆期剑叶叶面积指数达到1.36,成熟期地上部干重达到24371 kg/hm2,每平米穗数达到338个,平均每穗粒数达到195粒时产量最高。3)随着施氮水平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NAE)、偏生产力(PFPN)、氮肥吸收利用率(NRE)和氮肥生理利用率(NPE)均降低,尤其是NAE和PFPN降低程度较大;提高移栽密度显著增加NAE、PFPN、NRE,但是NPE无变化。【结论】在施氮较少的情况下,提高移栽密度增产效果明显。移栽密度为21×104holes/hm2和施氮量为180 kg/hm2的组合产量最高,达到8220 kg/hm2,其群体结构指标与利用拟合模型估计的最优指数最为接近,并且有较高的NAE、PFPN、NRE和NPE。综合�
- 陈海飞冯洋蔡红梅徐芳森周卫刘芳庞再明李登荣
- 关键词:水稻氮肥氮肥利用率
- 高、中、低产田水稻适宜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研究被引量:71
- 2014年
- 为探明不同施氮水平对湖北省高、 中、 低产田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选用水稻品种两优培九为供试品种,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探索不同地力水平(高、 中、 低)下稻田的最佳施氮量,考察不同施氮水平对不同地力水平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氮肥贡献率、 土壤氮素依存率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在2011年大田试验中,高产田和中产田都在施氮量为N 180 kg/hm2 的处理中获得最高产量,分别比CK增产10为探明不同施氮水平对湖北省高、 中、 低产田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选用水稻品种两优培九为供试品种,采用大田小区试验,探索不同地力水平(高、 中、 低)下稻田的最佳施氮量,考察不同施氮水平对不同地力水平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氮肥贡献率、 土壤氮素依存率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在2011年大田试验中,高产田和中产田都在施氮量为N 180 kg/hm^2 的处理中获得最高产量,分别比CK增产10.70%、 27.23%;而低产田则是在施氮为N 240 kg/hm^2处理中产量达到最大,比CK增产44.70%。在2012年大田试验中,高产田、 低产田均在施氮为N 180 kg/hm^2 时达到最高产量,分别比CK增产12.43%、 74.19%;而中产田在施氮处理为N 240 kg/hm^2 时达到最大,比CK增产28.80%。在一定范围内,施氮量越高,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越高,偏生产力越低。综合产量、 产量构成因子以及氮肥利用率得出高产田与中产田适宜施氮量为N 120~180 kg/hm^2,低产田适宜施氮量为N 180~240 kg/hm^2。适宜施氮量上低产田〉中产田〉高产田。
- 冯洋陈海飞胡孝明蔡红梅徐芳森
- 关键词:低产田水稻产量氮肥施用量氮肥利用率
- 我国南方主推水稻品种氮效率筛选及评价被引量:45
- 2014年
- 【目的】评价我国南方地区主推水稻品种氮效率,筛选氮高效和氮低效品种,并探索其高效和低效的原因及其生理机制。【方法】选用34份我国南方主推水稻品种,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和盆栽试验,进行正常氮和低氮处理,利用产量法并结合产量构成因子、叶片SPAD值以及水稻地上部氮素累积量,筛选出氮高效和氮低效品种。【结果】1)在2011年大田试验中,34个品种正常氮处理产量大多高于低氮处理的产量。通过对氮效率的分析发现,徽两优6号、广两优35和天优华占3个品种具有较高的氮效率,分别达到1.11、1.02和1.00,而秀水134、富稻2号和五丰优7025的氮效率较低,分别为0.55、0.61和0.61。通过对各品种的产量构成因子分析发现,正常氮处理下,各品种产量构成因子大多高于低氮处理。在低氮条件下,氮高效品种的穗数和穗粒数以及千粒重均较高。通过筛选发现徽两优6号、广两优35和天优华占3个水稻品种表现为氮高效;秀水134、富稻2号和五丰优7025 3个品种表现为氮低效。2)通过2012年大田和盆栽试验的复筛,发现大田与盆栽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均表现出徽两优6号和广两优35的产量和氮效率较高,秀水134、五丰优7025和富稻2号的氮效率较低。通过对各品种的产量构成因子分析发现,2012年大田试验中,在正常氮条件下,高效品种广两优35的穗数、千粒重均显著高于低效品种。在对SPAD值的分析中发现,2012年大田试验中,低氮处理下氮高效品种在同一生育时期其SPAD值普遍高于或者显著高于低效品种。2012年盆栽试验中,正常氮处理下,高效品种叶片SPAD值略高于低效品种。在对水稻地上部氮累积量的研究中发现,在正常氮处理下,不同生育期高效品种与低效品种间普遍没有显著性差异,仅低效品种秀水134显著低于其它几个品种;而在低氮处理下,在分蘖期高效品种与�
- 冯洋陈海飞胡孝明周卫徐芳森蔡红梅
- 关键词:水稻氮效率
- H2O2和乙烯介导不同氮形态引起根际pH变化影响水稻铁营养及生长的研究
- 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占所有谷类作物种植面积的1/3。铵态氮(N-NH+4)和硝态氮(N-NO-3)是植物利用的两种主要氮素形态,水稻具有较强的铵态氮同化能力,铵态氮相对于硝态氮更...
- 陈海飞
- 关键词:水稻氮素形态铁营养
- 秸秆还田下氮肥管理对中低产田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4
- 2014年
- 探究氮肥运筹管理对湖北中低产田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为中低产田水稻生产提供合理的施肥技术措施。本研究在秸秆还田和总氮(180 kg/hm2)控制的条件下,以水稻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不同基、蘖、穗氮肥配比对中低产田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不同时期叶片SPAD值、氮含量、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及其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1年和2012年两年大田试验的4个基、蘖、穗氮肥配比处理中,各试验点水稻产量均以40-30-30的处理最高,其中在田块A与田块C中比80-0-20处理增产15.9%和8.6%,在田块B与田块D中比60-20-20处理增产6.7%和5.5%。同时40-30-30处理的氮素收获指数(NHI)和氮肥偏生产力(PFPN)也最高,优化基、蘖、穗肥比可以提高氮素收获指数(NHI)和氮肥偏生产力(PFPN)。综上研究结果,各中低产田中不同基、蘖、穗氮肥配比处理的水稻产量依次为40-30-30>50-20-30>60-20-20>80-0-20,结合产量构成因子、SPAD值、氮肥利用率等因素综合考虑,40-30-30是湖北中低产水稻田氮肥配比的合理运筹模式。
- 陈海飞冯洋徐芳森蔡红梅周卫刘芳庞再明李登荣
- 关键词:氮肥管理氮肥利用率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