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国平
- 作品数:54 被引量:254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大鼠小体积肝移植后早期肺组织内炎症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大鼠小体积肝移植后早期肺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用 15 0只大鼠建立全肝、5 0 %及 30 %小体积肝移植模型 ,分别于术后 0 5、2、6和 2 4h处死大鼠 ,同时以假手术组作为对照。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含量 ,RT PCR方法检测肺组织内TNFα、IL 1β及ICAM 1mRNA表达 ,比色法检测肺组织内髓过氧化物酶 (MPO)的活性 ,同时行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 (1)血浆TNFα高峰出现于术后 2h ,全肝移植组在移植后 2h高于 30 %肝移植组 (P <0 0 5 )。 (2 )全肝移植组和 5 0 %肝移植组TNFαmRNA表达在移植后 2h和 6h表达水平均高于 30 %肝移植组和假手术组 (P <0 0 1,P <0 0 5 ) ,其表达高峰均出现在术后 2 4h ;假手术组IL 1βmRNA无表达 ,肝移植组呈中等强度表达 ,但各组在各时点差异无显著意义 ;移植组在各时点ICAM 1mRNA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 (P<0 0 1,P <0 0 5 ) ,但各移植组间在各时点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3)MPO活性 :移植各组均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1) ,全肝和 5 0 %肝移植组活性高峰出现于移植后 2h ,而 30 %肝移植组出现于移植后 6h ,且血浆TNFα水平与肺组织MPO活性呈正相关 (r =0 4 2 2 ,P <0 0 5 )。 (4 )
- 郑树森徐世国梁廷波秦运升尉建锋蒋国平
- 关键词:肝移植肺组织炎症因子
- CTLA4-Ig基因对大鼠肝移植后免疫细胞浸润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 目前,CTLA4-Ig融合蛋白在心脏、肾脏和胰岛移植中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而采用基因转移技术,研究CTLA4-Ig基因在肝脏移植中的免疫作用报道较少。本实验以腺病毒为载体,将CTLA4-Ig基因在供体导入大鼠肝脏,探讨C...
- 蒋国平沈克震郑树森
- 文献传递
- 肠内长期应用甘氨酰谷氨酰胺二肽对异基因大鼠肝移植后免疫抑制状态下长期生存的研究
- <正>目的探索异基因大鼠肝移植后免疫抑制状态下移植肝的病理改变和肠内长期应用甘氨酰谷氨酰胺二肽(Gly-Gln) 对异基因大鼠肝移植后免疫抑制状态下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SPF 级 LEWIS 大鼠24只作为供者,SPF...
- 蒋建文郑树森谢海洋蒋国平
- 文献传递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诱导人肝癌细胞上皮-间叶间变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清和门脉血清以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清对肝癌细胞SMMC-7721体外生长行为、细胞骨架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血清培养细胞,观察SMMC-7721细胞发生上皮-间叶间变反应(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能力。采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不同血清对SMMC-7721细胞骨架蛋白(F-actin、β-tu-bulin)、上皮细胞表面分子E-cadherin、间叶细胞标志分子Vimentin表达的影响。采用体外迁移试验和侵袭试验观察不同血清对SMMC-7721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不同血清诱导体外培养SMMC-7721细胞EMT的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的门脉血清、肝癌患者的门脉血清和外周血清可诱发细胞发生形态学改变,其明显的特征是细胞形态由多角形变为纺锤形,即典型的EMT,而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清则无此作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经肝癌患者门脉血清处理的细胞,其骨架蛋白(F-actin、β-tubulin)的表达和排列、上皮细胞表面分子E-cadherin、间叶细胞标志分子Vimentin的表达发生明显改变。结论:肝癌患者门脉血清可促进SMMC-7721细胞的EMT反应、迁移和侵袭,这可能是导致肝细胞癌发生肝内转移、甚至远处转移的部分主要原因。
- 徐文郝向芳李红谢海洋蒋国平胡晨葛超李锦军
- 关键词:血清
- 氟伐他汀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
-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活化和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分泌量,TransAMTMELISA法测定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的活化状态. 结...
- 吴丽花蒋国平万云乐谢海洋郑树森
- 关键词:氟伐他汀T淋巴细胞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免疫抑制器官移植术
- 文献传递
- 重组CTLA4Ig腺病毒对巨噬细胞活性及移植后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研究重组CTLA4Ig腺病毒对巨噬细胞活性及移植后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体移植前7d应用重组CTLA4Ig腺病毒,移植后动态观察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病理学分级、巨噬细胞浸润程度、细胞凋亡程度、移植物局部及受体外周血IFN-γ水平。结果应用重组CTLA4Ig腺病毒后,CTLA4Ig可以在移植肝局部稳定表达,并在移植术后3,5,7,12d各时点排斥反应病理分级、移植物局部巨噬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凋亡指数均较排斥对照组显著减低(P<0.01);巨噬细胞浸润与排斥反应分级呈显著相关(r=0.696,P<0.01)。对细胞因子IFN-γ的检测表明,应用重组CTLA4Ig腺病毒后,移植物局部IFN-γ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受抑制,血清IFN-γ浓度在术后5,7,12d均较排斥时照组低(P<0.01)。结论应用重组CTLA4Ig腺病毒可以抑制IYN-γ表达,抑制巨噬细胞活性,从而减缓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抑制肝细胞凋亡,保护移植物功能。
- 蒋国平谢海洋郑树森章爱斌
- 关键词:肝移植腺病毒CTLA4IG巨噬细胞
- 环孢素A与他克莫司对5-氟尿嘧啶治疗肝癌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环孢素A(CsA)与他克莫司 (FK5 0 6 )对 5 氟尿嘧啶 (5 FU)治疗肝癌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取DENA诱导的近交系wistar雄性原发性肝癌大鼠 ,随机分为A组 (肝癌鼠 )、B组(肝癌鼠加 5 FU)、C组 (肝癌鼠加 5 FU加CsA)、D组 (肝癌鼠加 5 FU加FK5 0 6 )处理 3d后取标本 ,光镜、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透射电镜分别检测各组肝癌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坏死定量及形态学改变 ,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D组G1/G0期肝癌细胞百分率明显减少 (P =0 0 0 ) ;S期肝癌细胞所占百分率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凋亡细胞百分率加坏死细胞百分率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0 0 )。透射电镜对照组呈正常肝癌细胞超微结构 ,治疗组可见大量不同时期的凋亡细胞和少量坏死细胞。肝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下降 ,以B组下降最多 (P <0 0 5 )。 结论 CsA和FK5 0 6均对 5 FU治疗肝癌有协同作用 ,FK5 0 6在5 FU治疗时可促使G0 /G1期肝癌细胞向S期转化 ,CsA对肿瘤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
- 杨富春郑树森李敏伟曾群力蒋国平谢海洋
- 关键词:环孢素A他克莫司5-氟尿嘧啶肝癌
- 自我管理型团队建设对住院医师管理的启示
- 2016年
- 在借鉴国内外住院医师自我管理组织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住院医师自我管理型团队的建设,能发挥自我管理型团队在学员管理、教学活动组织实施、增强自我管理、促进后勤支持等作用,提高住院医师综合素养,实现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 姜晓莹蒋国平
- 关键词:住院医师自我管理团队建设管理效率
- 环孢素A对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 目的:研究环孢素A(CsA)对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的影响。方法:在小鼠骨髓DC培养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CsA(0.5ug·ml-1和1ug·ml-1),流式细胞分析DC免疫表型,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
- 方云耿磊董帅蒋国平郑树森
- 文献传递
- 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9
- 2017年
- 随着以患者为核心的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逐步应用于临床,"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训练"已经成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新理念。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将住院医师的核心能力概括为6个方面,即病患照顾能力、医学知识、临床工作中学习与提高、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职业精神和在医疗系统中的执业能力。本研究针对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放射科住院医师自身成长的规律,将放射科住院医师的核心能力概括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正确的放射科临床思维与工作方法,以及最基本的临床急救技能;独立从事放射科临床工作,并树立终生接受医学教育的观点;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大型仪器设备上岗证考试;具有一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基于以上核心能力,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层九级"模式,对新时期"5+3"模式下的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借鉴和启示。
- 张景峰刘锦鹏黄强熊兵陈峰阮凌翔蒋国平
-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