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平
- 作品数:42 被引量:371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大豆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动态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测定了3个大豆品种种子在不同萌发阶段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和脂肪酸的含量,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8 d的发芽试验中,豆芽中蛋白质含量随萌发进程平均增加了5.77%;多数氨基酸在第3天时表现最高,并呈现前增后降的单峰曲线趋势,接近萌发前的水平;在测定的7种必需氨基酸中,只有蛋氨酸的含量逐渐减少;脂肪平均较少32.28%,脂肪酸中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的比例逐渐降低,而亚麻酸的比例增加。本试验证实了大豆在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亚麻酸的比例有所增加,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豆芽的营养价值。
- 谢皓杨柳饶文婷杜智欣王文平于同泉陈学珍
- 关键词:大豆蛋白质脂肪酸萌发
- 桃生长素反应因子和生长素/吲哚乙酸蛋白家族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16
- 2014年
- 生长素对果实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生长素反应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ARF)和生长素/吲哚乙酸蛋白(auxin/indoleacetic acids protein,Aux/IAA)是生长素信号转导系统中的两个关键因子,在转录水平上对生长素参与的生理活动进行调控。为探索生长素调控桃果实发育的机制,选取ARF家族的1个基因PpARF1,Aux/IAA家族的5个基因PpIAA3、PpIAA9、PpIAA17、PpIAA26和PpIAA29,克隆其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它们在桃果实不同发育时期中果皮和种子的表达进行qRT-PCR检测。序列分析表明:这6个基因的编码区全长分别为2 037、594、1 194、618、384和723 bp,分别编码678、197、397、205、127和24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桃PpARF1蛋白序列和草莓的FvARF1(XP_004300014.1)同源性最高,达到90.56%,PpIAA家族的5个蛋白同源性很低,只有23.77%;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花后52 d(果实发育硬核期),PpIAA3和PpIAA17在中果皮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pIAA26、PpIAA29和PpARF1在种子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预示生长素可能在桃果实发育硬核期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 史梦雅张巍余佳王文平刘悦萍
- 关键词:生长素基因克隆
- 不同生态区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
- 中国是大豆的起源中心,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各地区由于生态环境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类型。本文对来自北方复种夏播大豆区(179份)、北方一熟春播大豆区(55份)、南方复种多播季大豆区(54份)、国外(89份)的377份大豆...
- 谢皓陈学珍田炜炜王文平白宝良
- 关键词:大豆生态区种质资源
- 文献传递
- 小麦(Triticum aestivum)根系在不同钾营养水平条件下的蛋白质组差异表达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了解不同小麦根际钾元素水平对其根系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采用小麦(北农9549)为试验材料,在缺钾胁迫和胁迫后恢复钾供应等不同条件下,用双向电泳的方法检测不同钾营养水平条件对根系蛋白质表达的调控。[结果]与正常供钾的植株相比,缺钾条件下生长的小麦根系有152个蛋白点的表达水平变化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76个蛋白点发生大于2倍的显著上调表达,另有76个蛋白点发生大于2倍的显著下调表达;经过钾饥饿处理的小麦根系恢复正常钾供应2周后,与一直正常供钾的根系相比,有73个蛋白点的表达水平变化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36个蛋白点发生大于2倍的显著上调表达,另有37个蛋白点发生大于2倍的显著下调表达。[结论]该试验结果表明缺钾胁迫可以引起小麦根系表达大量特异性蛋白质。
- 王文平胡昊赵晓萌刘悦萍
- 关键词:钾蛋白质组小麦根系
- 小麦种子衰老的生理生化分析被引量:27
- 1995年
- 测定了人工老化小麦种子的多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衰老种胚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种胚,而种子重量、α-淀粉酶活性、电导值、MDA及TTC还原量等在衰老与正常种子中的差异均不显著.说明小麦种子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H2O2积累,从而造成了细胞毒害。
- 杨剑平唐玉林王文平
- 关键词:小麦种子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淀粉酶
- 桃果实生长素结合蛋白ABP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ABP1是一种能够快速响应生长素信号的结合蛋白,参与细胞伸长、质膜极化、网格蛋白内吞及果实发育等生理过程。以‘24号’桃果实为试验材料,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分析PpABP1在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变化,以及外施NAA对桃果实PpABP1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pABP1在桃果实中果皮和种子不同发育时期均有表达,花后52dPpABP1表达量均达到最大值;外施NAA对桃果实发育过程中PpABP1表达量的影响与发育时期相关,在桃果实硬核期,外施NAA会降低PpABP1在中果皮的表达。本试验初步证实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存在由ABP1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PpABP1在桃果实中的表达存在发育特异性。
- 张巍史梦雅余佳王文平刘悦萍
- 关键词:果实ABP1荧光定量PCR
- 保水剂对玉米苗期农艺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以玉米作为供试材料,研究保水剂对玉米苗期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保水剂可提高株高、地上部鲜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7.9%,17.9%,12.5%,13.9%和18.5%,但不同玉米品种对保水剂的反应有一定差异。
- 王建立李想韩俊王文平于同泉杨柳谢皓
- 关键词:玉米苗期农艺性状保水剂
- 苔藓植物双向凝胶电泳蛋白样品制备的优化
- 2014年
- 比较了苔藓植物小立碗藓3种蛋白样品制备方法,结果分析表明,直接研磨法和三氯乙酸(TCA)/丙酮(acetone)沉淀法检测的蛋白点的数量相差不明显;直接研磨法提取蛋白所得到的2-DE图谱蛋白点模糊,分辨率低,横竖条纹干扰严重;三氯乙酸(TCA)/丙酮(acetone)沉淀法分离效果较好,分辨率有所提高。改良的酚抽提/乙酸铵沉淀法检测的蛋白点远远多于前两种方法,所得到的图谱质量最高,分辨率大大提升,蛋白点分布均匀清晰,横竖条纹干扰也很少,凝胶背景干净,是最佳的小立碗藓蛋白样品制备的方法。
- 王文平杨爱珍
- 关键词:苔藓植物小立碗藓双向电泳
- 植物样品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方法的改进被引量:98
- 1998年
- 本文根据氨基酸与茚三酮显色反应的原理,对传统测定植物鲜样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方法作了改进。用沸水浴处理植物样品提取液可以破坏样品中抗坏血酸,使得样品提取液与制作氨基酸标准曲线反应液的抗坏血酸完全控制在同一水平上,避免了样品与标准曲线反应液由于抗坏血酸含量不同造成的误差。另外适当提高反应体系抗坏血酸的浓度可以提高反应灵敏度。
- 王文平
- 关键词:氨基酸抗坏血酸
- 水杨酸和渗透胁迫对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03年
- 经过 3d水杨酸 (SA)处理的玉米幼苗叶绿素 (chl)含量、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增加 ,根系活力下降。经SA处理过的幼苗再进行 5d渗透胁迫后 ,幼苗chl含量、NR活性、CAT活性、蒸腾速率、根系活力均提高 ,SA对细胞膜透性几乎没有影响。
- 杨剑平徐红梅王文平潘金豹肖娜
- 关键词:水杨酸渗透胁迫玉米幼苗生理特性根系活力细胞膜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