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学

作品数:25 被引量:208H指数:7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再灌注
  • 7篇缺血
  • 7篇麻醉
  • 7篇脑缺血
  • 7篇灌注
  • 6篇颅内
  • 5篇内压
  • 5篇全脑
  • 5篇全脑缺血
  • 5篇缺血再灌注
  • 5篇颅内压
  • 5篇脑缺血再灌注
  • 5篇脑血
  • 4篇异丙酚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全脑缺血再灌
  • 4篇全脑缺血再灌...
  • 3篇代谢
  • 3篇血流
  • 3篇异氟醚

机构

  • 25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5篇李志学
  • 6篇曲仁海
  • 6篇朱玉琦
  • 6篇张联峰
  • 5篇王彦松
  • 5篇王华民
  • 5篇李继庆
  • 4篇李恩有
  • 4篇孟丽巍
  • 4篇严伟丽
  • 3篇董英伟
  • 3篇张云安
  • 3篇王静
  • 2篇邹玉梅
  • 2篇李悦
  • 2篇张英茹
  • 2篇张国庆
  • 2篇李淑艳
  • 2篇孙宏伟
  • 2篇邵贵骞

传媒

  • 14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沈阳部队医药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中国麻醉与镇...
  • 1篇中华医学会疼...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过度换气对颅内压、脑血流及脑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中应用过度换气降低颅内压的适度安全范围。方法:选择20例颅内占位(颅内压在正常范围)手术病人,麻醉前施行L3-4间隙蛛网膜下腔穿刺置管,连接PTM-6B型生理仪监测ICP;右颈内静脉置管采血测定血乳酸(RS)浓度;ABCOM超声多普勒仪监测颈内动脉血流以反映CBF。全麻诱导插管后,施行控制呼吸并过度换气,在PETCO2降低到30mmHg、25mmHg及20mmHg三个时间点时,分别记录SBP、DBP、MAP、HR、ICP、RS、CBF数值,与基础值和插管时值进行比较。结果:过度换气后ICP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与基础值和插管时值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RS与麻醉前相比无升高趋势;CBF与麻醉前及插管时值相比均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适当过度换气的有效范围应以PETCO2下降不低于20mmHg、并持续时间不超过6-8min为安全界限,否则有出现脑缺氧的危险。
严伟丽于玲李志学张英茹王伟兵王晓春张南南
关键词:颅脑手术过度换气颅内压脑血流血乳酸
胸椎骨折截瘫患者麻醉诱导后迟发性血胸1例
2004年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7岁。因从高处坠下截瘫12h入院行急诊手术。术前X线片提示胸8-y椎体骨折,肋骨骨折,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入手术室后血压149/78mmHg,心率89/min,SpO2 86%,面罩吸氧后升至96%。术前阿托品0.5mg静注,静点羟乙基淀粉500ml扩容后,静注咪达唑仑4mg、芬太尼0.15mg、罗库溴铵35mg。
李轶聪卢继红李悦李志学
关键词:胸椎骨折截瘫麻醉迟发性血胸
预注维库溴铵对琥珀胆碱肌颤搐及插管条件的影响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观察预注中时效非去极化肌松药维库溴铵对琥珀胆碱肌颤搐的预防作用及其对插管条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 30例全麻择期手术病人 ,随机分成 3组。待病人入睡后注入肌松药 ,Ⅰ组病人静注琥珀胆碱 1.2mg/kg(对照组 ) ,Ⅱ、Ⅲ组病人分别预注维库溴铵 0 .0 1mg/kg和 0 .0 3mg/kg ,3~ 4min后静注琥珀胆碱 1.2mg/kg ,观察肌颤程度 ,气管插管条件。结果 Ⅲ组中所有病例都没有肌颤搐发生 ,Ⅰ与Ⅱ、Ⅲ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Ⅱ、Ⅲ组气管插管与Ⅰ组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预注 0 .0 3mg/kg维库溴铵能完全消除琥珀胆碱引起的肌颤搐反应 ,预注 0 .0 1mg/kg维库溴铵能减轻琥珀胆碱引起的肌颤搐反应 。
龚秀平孙宏伟李志学
关键词:维库溴铵预注法琥珀胆碱气管插管条件
硬脊膜外间隙多次和长时间留置导管的管理被引量:5
2007年
王华民李志学曲仁海王桂珍刘风歧
关键词:留置导管高血压性心脏病交感神经阻滞扩张型心肌病上胸段
单肺麻醉期间非通气侧肺吹入氧化亚氮对肺内分流的影响被引量:20
1999年
目的 探讨单肺麻醉期间对非通气侧肺吹入氧化亚氮 ( N2 O)对减少肺内分流、预防低氧血症的作用。方法 择期开胸手术病人 2 2例 ,随机分两组 :观察组、对照组各 11例。在单肺麻醉期间非通气侧肺吹入 N2 O,并在单肺通气后 3 0及 60分 ,分别采动脉血作血气分析 ,计算分流率 ( Qs/Qt)。在单肺麻醉期间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开口于大气中 ,并在单肺通气 3 0及 60分分别采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并计算 Qs/ Qt。结果 在单肺麻醉 3 0、60分时 ,A组 Qs/ Qt显著低于 B组 ( P<0 .0 5 )。结论 单肺麻醉期间 ,对非通气侧肺吹入 N2 O可以明显减少肺内分流 。
邵贵骞李志学李继学张云安曲仁海
关键词:氧化亚氮吸入肺内分流麻醉单肺麻醉
颅脑手术病人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脑血流、脑代谢、颅内压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2002年
目的 观察颅脑手术病人不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脑代谢、脑血流、颅内压的相关性。方法 12例择期行颅脑手术病人,行七氟醚麻醉,待1.3MAC时,调整呼吸频率,使PETCO2达40、30、20mm Hg,每阶段稳定 30min.分别采清醒时及PETCO2各时段的颈内静脉、桡动脉血以及脑脊液作血气分析以及测定葡萄糖、乳酸含量,根据血气分析找出相对应的PaCO2,用修正Kety-Schmidt惰性气体饱和技术计算CBF,并由此根据动静脉差值计算出CMRO2、CMRglu值的变化。结果 与清醒时通气状态相比,PET COZ 20Tin Hg脑血流减少57.75%。CMROZ减少58.70%,,CMRglu减少46.93%,(P<0.05)。颈静脉血氧饱和度以及pH无明显变化(P>0.05)。P。COZ 40和20mm Hg时脑血流比P。,CO 30mm Hg时增加和减少了29.2%和11.3%(P<0.05),随着PETCO2的降低ICP也呈不同程度的下降(r=0.857,P<0.01)。不同PETCO2下脑脊液中PH、乳酸盐和SjvO2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1.3MAC七氟醚麻醉下,不同PET CO2时神经外科手术病人CBF、CMR和 ICP与 PETCO2变化相关,表明脑血管对CO2的反应性依然存在,但由于PETCO2 40mmHg时CBF增加,所以临床上应予避免。
孟丽巍严伟丽李志学王静张国庆王丽艳王德才黄岩
关键词:颅脑手术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脑血流脑代谢颅内压
曲马多与芬太尼用于静脉术后镇痛的对比观察
2002年
静脉镇痛法因其疗效确切,安全方便,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观察比较等效剂量的曲马多与芬太尼在静脉术后镇痛中的效果以及不同厂家生产的两种曲马多的疗效和副作用。1 资料与方法 选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90例。
王彦松张联峰朱玉琦李志学
关键词:曲马多芬太尼术后镇痛疗效
过度通气对脑血流脑代谢颅内压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观察过度通气对颅脑手术病人脑血流 (CBF)、脑代谢 (CMR)、颅内压 (ICP)的影响。方法  2 0例择期行颅脑手术病人 ,行七氟醚麻醉 ,待 1 3MAC时 ,调整呼吸频率 ,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达 30、2 5、2 0mmHg(1kPa =7 5mmHg) ,每阶段稳定 30min。根据颈内静脉球部血、桡动脉血差值计算出CBF、CMRO2 、CMRglu、Clact值的变化。结果 与清醒时通气状态相比 ,在血流动力学维持稳定前提下PetCO2 2 5mmHg时CBF减少 36 %、CMRO2 减少 4 9% ,使CMRglu减少 36 % (P<0 0 5 )。PetCO2 30和 2 0mmHg时CBF比PetCO2 2 5mmHg时增加 2 9% (P <0 0 5 )和减少了 9% (P >0 0 5 )。CMRglu麻醉前与麻醉后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麻醉各时段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麻醉后不同时段ICP与麻醉前相比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PetCO2 2 5和 2 0mmHgICP无明显差异 (P >0 0 5 )。麻醉后颈静脉球部氧饱和度 (SjvO2 )和动脉氧饱和度(PaO2 )与麻醉前相比明显增加 (P <0 0 5 )。麻醉前后SaO2 、pH、Hb、体温 (T)、Clact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过度换气可降低颅脑手术病人CBF、CMR和ICP ,短时间 (30min)过度换气至PetCO2 2 0mmHg时 ,不仅可以降低ICP ,而且不会引起脑缺氧 ,是过度换气的最低?
孟丽巍袁振红王静李志学
关键词:过度通气脑血流脑代谢颅内压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全麻诱导插管期间麻醉监测的应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观察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全麻诱导期间的变化,评价其在临床上监测麻醉深度的价值。方法:选择胸腹部手术且听力正常的病人36例(ASAⅠ~Ⅱ),分别采用Mid-Fen-Ro(Ⅰ组)和Mid-Fen-Pro-Ro(Ⅱ组)顺序诱导。监测记录诱导前基础值(T_0),静注Mid后1min(T_1)、静注Fen后1min(T_2)、Ⅱ组静注Pro后1min(T_3)、静注Ro后1minⅠ组(T_3)和Ⅱ组(T_4)、插管后1minⅠ组(T_4)和Ⅱ组(T_5);上述各点的AEPI、MAP和HR。结果:两组病人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前均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深度,但Ⅰ组气管插管后MAP和HR均较T_0和插管前明显升高(P<0.01),插管前后比较AAI明显升高,较T_3值有显著差异(P<0.001)Ⅱ组气管插管后(T_5)MAP和HR与T_0比较无差异,较T_4也升高,但不如Ⅰ组明显;AAI也较T_4明显升高,但仍处于临床麻醉状态。结论:麻醉诱导期间AAI能准确地反映临床镇静麻醉深度;咪达唑仑和异丙酚联合使用能平稳地诱导麻醉且用药量小。
孙宏伟李萍龚秀萍李志学
关键词:听觉诱发电位全麻二异丙酚
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海马CA_1区细胞凋亡和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脑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加静脉放血再回输法建立全脑I/R模型。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8只。常温非缺血组(Sham组):未建立脑I/R模型,体温正常;常温缺血组(NT组):建立全脑I/R模型,体温正常;亚低温缺血组(HT组),建立全脑I/R模型,体温降至32.5-33.5℃,持续3 h。于再灌注72 h取脑组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NT组和HT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多于Sham组(P<0.01),但HT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少于NT组(P<0.01);NT组和HT组的Bcl-2、Bax蛋白表达高于Sham组(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亚低温减少全脑I/R后海马CA1区细胞凋亡,但不改变Bel-2及Bax蛋白表达。
邹玉梅张联峰李志学朱玉琦姚洪娟王义成
关键词:亚低温脑缺血再灌注脑海马原癌基因蛋白质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